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 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25分)
1.读下面文字,按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
时间过得真快,九年的语文旅▲程不知不觉已接近终点,愿这一程的语文学习成为你新的起点。

这次旅行成功与否,关键在你自己。

你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吗?你能积极地与同学切cu..ō.▲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吗?你能zhì▲疑问难,深入探究问题吗?相信你能,一定能!
2.诗文名句填空。

(10分,另有书写分4分)
(1) ▲,▲。

▲,▲。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3)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地》)
(4)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诗句是▲,▲。

(5)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得道.者多助B.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C.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4.名著阅读。

(5分)
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的原意均指《诗经》里的“风”。

B.沈从文《边城》中的傩送大老决定离开故乡,主要是因为和弟弟天保之间的情爱争斗,他想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天保。

C.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小说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D.“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充分体现了简·爱自尊自爱、追求精神平等独立、敢于追求幸福的性格。

⑵且说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道:“你们认得那来相见的这个人么?”吴用道:“却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谁人?”晁盖道:“你三位还不知哩!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水浒传》)(2分)
文中的“他”是▲(填人名),“这件事”是指▲一事。

⑶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三国
演义》)(1分)
从文中可以看出杨修具有▲性格。

5.语言表达运用。

(4分)
一夜之间,AlphaGo成了世界瞩目的明星。

即便是不懂围棋的人,也都知道一台名叫AlphaGo的机器,4:1大胜曾经独孤求败的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

AlphaGo是人工智能的代表,围棋是人类最复杂智力游戏的代表,李世石是世界最顶尖职业棋手的代表。

这“三方代表”演绎出的结果是令人震撼的。

人类最顶尖的高手落败了,而对手只是一台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冰冷机器。

这种震撼不仅让人感叹,甚至让人有些生畏,因为,它完美地直播了人类制造的工具是如何战胜人类的。

很多人认为人类败了,败给了人工智能。

你的看法怎样?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不少于40字。


二.现代文阅读。

(26分)
(一)孙子的麦收王旭(14分)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要到头顶上了。

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

一年的收成,不能被雨水冲了。

大老刘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了,跑一阵,走一阵,又喘几口气。

电话响了。

谁的电话?真是添乱。

一看是儿子的,大老刘心里乐了,还是儿子好,跟老子亲,能打个电话问一下收麦的事。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买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

”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儿子这般大时也只是拾麦子。

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收”就是说收麦活重。

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

还有小蠓虫围着头嗡嗡地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孔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
“一点也不累。

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五折子叠在一起,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在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

一天也就割亩八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爷爷不懂。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啦。

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

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这一问难住了大老刘,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

他想着。

“猜不到吧。

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

”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着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是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是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呀?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要盖麦子,要爬高上梯,这又是一场战斗。

盖好麦子,换来一身汗泥,要是经雨一淋,还会感冒。

“爷,你真是快乐,天天收麦,天天都这么爽,怪不得你那么健康。


“孙子呀,要下雨啦,爷爷还得盖麦子。


“爷,盖麦子也好玩吧?可以看云,看雨,多浪漫呀!我常和妈妈在雨中散步。


孙子不知道在收麦时农民最怕的就是下雨。

大老刘张了张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孙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分)

7.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4分)
,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揣摩加点词,用第一人称写出
⑴“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
....
“大老刘”此时的心理活动。



⑵“爷,你真是快乐,天天收麦,天天都这么爽,怪不得你那么健康。

”(孙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8.题目“孙子的麦收”改为“爷爷的麦收”可以吗?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分)

9.“爷,唐诗错了!就是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唐诗错了,还是别的什么错了?结合小说,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二)删除古诗不是减负戎国强(12分)
①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美的古典诗词的熏陶,这是一个久远的传统。

某地区却将一年级语文新课本的古诗全部删去,原因是专家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掌握知识。

而一年级孩子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呢?就是“认字”。

既然是认字,何必用和现代社会脱节的古诗?删除古诗可大大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是理所应当的减负举措。

②可我们知道,包括认字在内的“知识”,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任务。

教育还要培育人的各种能力、态度、价值观,这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是单一的“知识教育”无法取代的。

仅仅掌握了知识,而无审美和社会判断能力的人,只是工具意义上的人。

教育专家所设计的教育要把孩子教成工具。

③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到底有什么不可代替的益处呢?
④古诗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

古诗在遣词造句中讲究平仄、对仗、韵律。

古诗内容丰富,春、夏、秋、冬,写景、咏物、抒情,应有尽有。

而儿童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诗,多背诗,能为其今后高雅风趣的谈吐、妙笔生辉的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⑤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现在的儿童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但值得儿童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

古诗便是儿童背诵、记忆的好素材。

同时它还非常适宜于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

贴近儿童生活、浅显易懂的古诗,可以打开儿童记忆能力的阀门,真是经典诵读素材。

⑥古诗是儿童自由想象的载体。

古诗语句简练,几句诗词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芙蓉向脸两边开”描写荷花像小朋友粉嫩红润的笑脸。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仿佛感觉到白雪飘飘的寒气中阵阵袭来的梅花独特的香味。

当然,对于五六岁的儿童来说,古诗中的许多意境确有不能完全理解的,我们要求不宜过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慢慢领悟。

⑦古诗是儿童对文学兴趣的启蒙。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脍炙人口的,其中描写了祖父教她读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

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古诗都讲究韵律,暗合了儿童爱游戏喜音乐的天性。

童年诵读古诗的经历,培养了萧红对语言的兴趣,让她热爱阅读,秀外慧中,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⑧儿童开蒙之时的课本收录古诗,这更是文化教育的导向。

像《唐诗三百首》当中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而伴随着这种对诗词经典的生疏,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不认同,是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远离。

所以,传统经典不但不应远离儿童,反而应该走近儿童。

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爱上自己的文化,从心底开出飘着中国古韵的花。

⑨古诗益处很多,但却被说成是学生的负担,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的境遇理念不改,无论怎么改革都是无用功,是瞎折腾!而教育还是原来那个教育。

所以,我认为,古诗益处多多,启蒙课本中不应删除古诗。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节
10.细读第④—⑧段,依次概括一年级的孩子学古诗的不可代替的益处。

(2分)
⑴可以积累词汇,丰富文学语言;
⑵可以提供背诵、记忆的好素材;
⑶▲
⑷可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⑸▲
⑹能够引导少年儿童亲近、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1.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答题。

(4分)
⑴儿童开蒙之时的课本收录古诗,这更是文化教育的导向。

(找出最能体现此句用语严密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

(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⑵而教育还是原来那个教育
..

12.“链接材料”是来自原文中的一个段落,原本放在第⑧段后面。

你认为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链接材料】虽然小学一年级学古诗有诸多好处,但古诗入启蒙教材有两个原则,我不得不提:一是选诗不宜太深奥,以免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二是学诗不求孩子每句都懂,更不需要把它当做应试的筹码。


13.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与相关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5分)
(一)早梅(1)柳宗元(4分)
早梅发高树, 迥映楚天碧(2)。

朔吹飘夜香(3),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 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⑷,何用慰远客。

注释:(1)写于被贬柳州之时。

(2)迥:远。

楚天:即楚地天空。

永州古属楚地,柳诗多以“楚”称永州之地。

(3)朔吹:吹着的北风。

(4)寒英:寒英是指寒冬开的花。

坐:这里是旋即的意思,即不久,很快地。

销落:凋谢,散落。

14.抓住梅花的什么特点来写?(2分)

15.借梅花来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张仪以秦相魏(11分)
张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

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

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

齐、楚攻魏,公必危矣。

”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


雍沮谓齐、楚之君曰:“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曰:‘王若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

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国,必割地以赂王。

若欲复攻,其敝不足以应秦。

’此仪之所以与秦王阴相结也。

今仪相魏而攻之,是使仪之计当于秦也,非所以穷仪之道也。

”齐、楚之王曰:“善。

”乃遽解攻于魏。

——《战国策·魏策》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3分)
张仪以秦相.魏(▲)是.魏计过也(▲)请.令齐、楚解攻(▲)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张仪以.秦相魏皆以.美于徐公
B.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臣以王吏之.攻宋
C.王若相仪于.魏起于.鲁
D.今公相而.魏受兵面山而.居
19.翻译下列句子。

(2分)
若不胜魏,魏必事秦以持其国,必割地以赂王。


20.从选文看,雍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写作。

(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苦练,几十年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

有人虔诚地请教:“大师用何神力,才得以移山?我如何才能练出如此神功呢?”大师笑道:“练此神功也很简单,只要掌握一点: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根据你的所思所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 分)
1.(4分)
2.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4分)
(1), 。

,。

(2)
(3)
(4), 。

(5),。

3.(2分)()
4.(2分)()
5.(4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4分)
6、(3分)
7.(4分)
(1)(2分)
(2)(2分)
8.(3分)
9.(4分)
(二)(12分)
10.(2分)


11.(4分)
(1)(2分)
(2)(2分)
12.(3分)
13、(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4分)
14.(2分)
15.(2分)
(二)(11分)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17.(3分)(1)(2)(3)
18.(2分)()
19.(2分)
20.(2分)
参考答案
一.
1.lǚ磋dǐ质
2.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见贤思齐焉(3)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
3.D
4.⑴B ⑵宋江智取生辰纲⑶恃才放旷
5.示例:人类没有败。

因为无论胜负,都是人类的胜利。

人机大战是可以说是人类间的对决,毕竟,人工智能“人”字当头,机器是人造出来的。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
6.孙子打电话向爷爷汇报与父母一起去体验农家乐(收麦)的事,爷爷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7.⑴示例:孩子啊,麦收是累活、脏活、重活!你去体验了哪什么农家乐,就以为麦收是好玩的,并且说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错了”的话来!爷爷的心痛呀!(符合语境即可)
⑵因为孙子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农家生活,不知道农民麦收的劳累,他所体验到的农家生活是有人打伞喂饮料擦汗,是好玩的、快乐的。

8.不合适。

小说虽然也写到了爷爷的麦收,但写爷爷的麦收是为了与写孙子的麦收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以及流于表面的劳动教育,造就了一批不知“稼穑之艰难”的孩子。

9.本题分层赋分
①答唐诗错,不给分。

②唐诗没有错,是孙子错了。

他所体验到的农家生活是有人打伞喂饮料擦汗,是好玩的、快乐的,他不懂得麦收的劳累,不懂得农家生活的艰难。

(得1分)
③唐诗没有错,是孙子的父母错了。

作为父母的,要带孩子去体验农家生活,不应该带他去商业味浓郁的农家乐,而应该带孩子去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才能让孩子体验到“稼穑之艰难”;更不应该在孩子收麦的时候,给他打伞擦汗喂饮料。

如此溺爱,如此体验,怎能不让孩子以为是唐诗错了呢!(得3分)
④唐诗没有错,是孙子的父母错了,是当今一些人的家庭教育错了。

现在的家庭,对子女爱得过分,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几个大人甘心做子女的保姆,包办代替了子女所有的一切事情,使他们得不到一点应有的意志锻炼。

作为父母的,带孩子去体验农家生活,不应该带他去商业味浓郁的农家乐,更不应该在孩子体验收麦的时候,给他打伞擦汗喂饮料,而应该带孩子去体验真正的农家生活,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去体验生活,才能让孩子体验到“稼穑之艰难”,才能磨炼出孩子的坚强意志。

如此溺爱,如此体验,如此的家庭教育,怎能不让孩子以为是唐诗错了呢!(得4分)
(二)
10.⑶可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⑸可以启蒙儿童对文学的兴趣;
11.⑴“更”表程度的加深,突出强调了“古诗是文化教育的导向”这一作用比之前提到的作用重要(这一作用非常重要)。

⑵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负担沉重的教育。

12.A不能删。

因为“链接材料”交代了古诗入启蒙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是对前文论证的补充,使文章论证更严密,所以不能删。

(得3分)
B能删。

这样使行文更加紧凑,论证更加集中。

(得2分)
13.这句话是说饱读诗书可以使人聪慧美好。

从文中可以看出,读诗可以使我们谈吐高雅、妙笔生辉,读诗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所以“读诗使人灵秀”。

文学才女萧红便是这样,幼时热爱读诗,后来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秀外慧中的一代才女。

三.
(一)
14.傲立风霜昂首开放香气袭人
15.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

(二)
16. 魏之所以相公者/ 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
17.⑴做宰相⑵这⑶请让我、请允许我
18.
如果魏国战败,魏国一定投靠秦国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必然割地来贿赂大王。

19. 富有谋略、能言善辩。

四.
审题提示:如果事情无法改变,你就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山,如果不过来,那你就自己过去吧!
附文言文译文:
张仪凭借秦国的势力在魏国做相国,齐、楚两国很气愤,就想攻打魏国。

雍沮对张仪说:“魏国之所以让您做相国,是以为您做相国国家可以安宁。

如今您为相国,魏国却遭受兵祸,这说明魏国的想法错了。

倘若齐楚进攻魏国,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张仪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雍沮说:“请让我去劝说齐楚两国放弃攻魏。


于是雍沮去对齐楚的君主说:“大王可曾听说张仪和秦惠王订密约的事吗?张仪说:‘大王如果能让我到魏国做国相,齐楚恨我,必定攻打魏国。

如果魏国战胜了,齐、楚两国的兵力就会受损失,我就顺理成章出任魏相;如果魏国战败,魏国一定投靠秦国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必然割地来贿赂大王。

齐、楚两国如果再想进攻魏国,它们已十分疲惫,怎么能与邦国周旋呢。

’这就是张仪和秦王暗中勾结的原因。

现在你们去攻打魏国,会促使张仪的计谋实现,而不是困厄张仪的办法。

”齐楚两国的君主都说:“对。

”于是立即不攻魏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