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专题二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专项4 必考热点2 中西方经济文明的拓展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热点二中西方经济文明的拓展轨迹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也是中外近代化的过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本必考热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内容。
中外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化的历程、中外近代化道路的碰撞与交融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其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工业化道路、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132页)
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1.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
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
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3)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
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预测押题]
13.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B.松土挖土
C.除草培土D.开沟播种
B[题干中并未提到灌溉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体现了松土挖土的现象,故B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体现除草培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播种的信息,故D项错误。
]
14.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古代民营手工业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C[材料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并不是假冒官营产品,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关系的影响,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是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民营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影响,故D项错误。
] 15.以唯物史观引领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
”
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这说明()
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
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