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措施样本

合集下载

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标准版本

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90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标准版本揭煤防突技术安全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基本情况1、巷道布置:12运输石门开口点坐标为:X=2852722.319,Y=35459071.730,Z=+1500.00,巷道开拓方向方位角329°,坡度为3‰,长度约370米,;开挖断面为13.8m2,宽为4600mm,高为3500mm,支护厚度为100mm。

该巷道成巷宽为4400mm,高为3400mm。

回采期间的通风、运输。

2、地质构造及煤层、瓦斯赋存情况:本矿区位于盘关向斜黎明勘探区中部,0-792勘察线之间,总体为一单一向斜,地质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25°~44°。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构造为主,并伴有小型褶曲。

断层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北西向和少量的南北向。

5#煤:煤层厚度0-4.08m,平均厚度1.32m,煤层结构单一,较稳定,矿区内出现一个尖灭点,其次在3线、351线倾向上有变薄趋势,在走向上煤层厚度往东有变薄的趋势,顶板泥质粉砂岩为主,底板以泥岩为主。

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该矿区建设的相关地质资料,为指导施工,采用边探边掘的施工方案,在20xx年7月15日12运输石门的超前地质钻孔施工中,探明现K0+295米位置距5#煤层底板法线距离12m,探明揭煤点无地质构造,实测K1max=0.58ml/g.min1/2,瓦斯压力为0.85Mpa。

打钻过程中各孔均出现喷孔现象,迎头最高监控瓦斯为1.26%。

详见12运输石门地质探孔成果资料图3、防突工程量:12运输石门掘进至5#煤层底板5m垂距起至出5#煤层顶板2m垂距止,累计防突工程量为25m(地面起295m~320m)。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首先,通风措施是工作面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作面上,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维持矿井内氧气浓度的正常水平,并将瓦斯、煤尘等有害物质排出。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工作面的长度、宽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机类型和数量,并配置适当的井口、回风巷道等结构,保证矿井内环境的长期稳定。

其次,瓦斯防治是工作面防突措施的重点。

在工作面上产生的瓦斯,如果不能及时排放和洁净,将会成为导致矿山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瓦斯抽放措施:通过在工作面上设置抽放井,将工作面产生的瓦斯抽放到井下或地面,避免瓦斯的积聚和爆炸。

2.安全钻孔:在工作面周围或关键位置设置安全钻孔,用于排放和消灭瓦斯。

安全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采用瓦斯抽放综合措施:如提高工作面的开采率、改进回风巷道等,以增加瓦斯抽放的效果。

此外,煤尘防治也是工作面防突的重要措施。

工作面上产生的煤尘是另一个重要的爆炸和窒息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煤尘,应采取以下措施:1.煤尘湿化措施:通过增加湿度或喷淋水雾的方式,减少煤尘的飞扬和浓度,提高矿井内空气的洁净度。

2.煤尘抑制措施:合理布置和清理工作面上的设备和矿石,减少煤尘的产生和积聚。

3.煤尘收集和处理:设置合适的收尘装置或设备,将工作面上产生的煤尘及时排放和处理,避免煤尘积聚和燃烧。

安全监测也是工作面防突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安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煤尘等危险因素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并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通常采用的安全监测设备有瓦斯和煤尘测量仪、氧气浓度监测仪、温度和湿度检测仪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反馈工作面环境的安全状况,保障矿工的安全。

最后,应急处置是工作面防突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及时而有效的应急处理将对挽救矿工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时,应急联络部门需与工作面进行实时通信,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防突措施范本

防突措施范本

防突措施范本掘进工作面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会审意见措施名称:会审地点:会审时间:主持人:参加人员:掘进?区:通风工区:机电管理部:救护队:地测队:调度室:安检站:生产技术部:机电副总工:掘进副总工:通风副总工:总工程师:会审意见:总工程师意见:一、概述简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二、防突安全技术措施:(一)防突措施防突主要措施采用迎头长钻孔预抽;辅助措施采用两帮钻场夹抽。

1、迎头长钻孔预抽①、在迎头沿煤层施工8个长预抽钻孔,布置成两排,说明其间距和排距,孔深70—100m,控制巷道前方65—95m(至少留5 m的安全预抽距离)和巷道轮廓线外1.5m范围,先用¢89㎜的钻头开孔,开孔深度为5m,然后用¢68㎜的钻头施工至终孔位置;②、采用MA2006 1412PVC KW 2.0/¢32×3.6封孔管封孔,封孔深度为5m。

其钻孔验收严格执行《中岭公司钻孔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办法》,只有瓦斯预抽率大于30%或抽放时间大于15天,才能进行掘进施工(见巷道迎头长钻孔设计图):③、掘进过程中,对该预抽的许掘距离必须严格控制,控制点与导线点发生关系,现场设置明显的控制管理排版,当巷道开始掘进至控制距离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严禁超掘;④、对应力集中带、地质构造带和出现K1值超标的地段,在巷道迎头重新施工预抽钻孔进行抽放;⑤、地测队必须收集钻孔资料,绘制成果图,根据成果及时下达瓦斯地质预报;⑥、通风工区对抽放参数进行检测,按规定计算抽放率,确保达到预抽的效果。

2、两帮钻场夹抽在掘进巷道两帮作钻场,对巷道前方轮廓线外8m范围内的瓦斯进行抽放,每个钻场布置4个钻孔,钻场规格:长3m、深4m、高2米,钻场间距根据钻孔成果由通风工区确定,向掘进单位下达书面通知(至少留20 m的安全预抽距离)。

钻孔采用¢68mm钻头施工,孔间距0.5 mm,终孔间距为2m,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8m范围,(见巷道先抽后掘钻孔设计图)。

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防突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先抽后掘,先探后掘”的原则,对掘进面至前方60米范围内的煤层瓦斯含量进行测定,当煤层瓦斯含量≧8m3/t或瓦斯解吸指标K1≧0.5时,停止掘进作业在钻场内进行瓦斯预抽,预抽钻孔长度不得小于60米,钻孔间距根据钻孔抽采半径决定,钻孔沿煤层走向距巷道两帮轮廓线法线距离不小于20米;当煤层瓦斯含量<8m3/t或瓦斯解吸指标K1<0.5时,检测无突出危险后方可进行掘进作业。

(1)、在掘进作业时前方必须保证20米的安全间距,巷道两帮及顶、底部瓦斯卸压和超前钻孔控制范围必须大于巷道轮廓线法线距离10米。

(2)、钻孔直径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确定,一般为75-120mm地质条件变化剧烈地带可采用直径42-75mm的钻孔,若钻孔直径大于120mm,必须采用专门的钻进设备和制定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

(3)、煤层赋存变化时,及时探明情况,再重新确定超前钻孔的参数。

(4)、钻孔施工前,应加强工作面支护。

2、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进行煤巷掘进、回采及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和效果检验时,预测范围为工作面前方8-10m,掘进工作面必须留有不小于2m的预测超前距,并应遵循以下标准:(1)、煤巷平行、近水平掘进时,每个工作面应打至少3个预测钻孔,每个钻孔8-10米深,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煤矿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范例

煤矿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范例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煤矿防突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66481煤矿防突安全防护措施Model of coal mine outbreak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根据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对我矿19号煤层进行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结论为:“xxx煤矿19号煤层在+150m标高以上区域,评价为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但根据地方上级有关文件要求:高瓦斯矿井按照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为此特制订我矿防突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石门揭穿煤层时的震动爆破、采掘工作面的远距离爆破、反向风门、自救器、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内容。

1、震动爆破。

震动爆破的实质是一种诱导突出的安全措施,用于掘进工作面。

它是通过多打眼、多装药、一次爆破,使地应力的含高压瓦斯的煤体在强大的震动力作用下突然暴露,给突出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爆破前人员已撤到安全地点,所以即使诱导突出也不会伤人。

在突出危险煤层厚度小于0.3m或瓦斯压力小于0.74mpa的煤层中,可直接采用震动爆破揭穿煤层;在严重突出危险煤层中,还必须采取其他防突措施。

震动爆破必须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其进风侧应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回风系统严禁人员通行或作业并停电。

如果震动爆破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仍必须采取预防突出的措施。

所有石门揭穿煤层必须执行震动爆破措施,不得揭露煤层,震动爆破的距离:距煤层法线距离大于10m2、远距离爆破。

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采用爆破作业时,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

远距离爆破的操纵地点应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或避难所内,距工作面的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得小于300m。

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工操纵爆破的地点,配备压风自救系统或自救器。

回风系统的采掘工作面以及有人作业的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爆破30min后,方进入工作面检查。

各工作面防突措施

各工作面防突措施

某某公司防突措施我公司采用的防突措施有:采、掘工作面区域防治突出措施:保护层开采(首先开采8号煤的上保护层3号煤层,解放8号煤层。

首先开采3号煤的下保护层8号煤,解放3号煤),本煤层瓦斯预抽(使用千米钻机、德国钻机等先进钻具提高预抽钻孔的有效深度等)。

回采工作面采用:进、回风巷及工作面每隔2米打一个预抽钻孔,封孔长度不小于8米,执行本煤层瓦斯预抽的区域措施,预抽时间不小于半年。

掘进工作面及岩巷半煤岩巷采用:耳状预抽钻孔、扇型预抽钻孔,钻孔控制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米、控制条带长度不小于60米,预留20米超前距,执行倒面预抽、交替预抽、停掘预抽等本煤层钻孔预抽瓦斯措施,预抽时间不少于三天。

效果检验:预抽煤层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时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反之即为突出危险区,区域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采、掘工作面局部防治突出措施:回采工作面采用:超前排放钻孔(卸压孔)措施;掘进工作面采用:超前排放钻孔(卸压孔)措施。

效果检验:钻屑瓦斯解析指标 K1值为0.50(mL/g.min1/2)。

当实测K1≥0.50时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当实测K1<0.50时工作面不具有突出危险性;钻孔钻屑量S值,其临界值为6Kg,当实测S<6Kg时工作面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当实测S≥6Kg时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煤的坚固性系数(f)采用落锤法测定,当f<0.5时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f≥0.5时工作面不具有突出危险性;防突小组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其它有关规定的要求,对 3#煤和8#煤及煤层厚度超过0.3米的每个采、掘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和效果检验。

突出危险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离为2米。

掘进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离为5米,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离为3米,严禁超采、超掘。

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米,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米,只有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后,方可开始生产。

防突安全措施

防突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一概述11103机巷位于大湾煤矿一分区西翼,对应地表无重要建筑物及保护物,地面为陡坡地形。

上部小窑开采历史悠久,但现已全部关闭,其中金鑫矿已有资料开采至1700水平位置,该工作面对应上部2#煤层为10224、10226、10228工作面,2#煤层和11#煤层之间垂直高约为60米。

11103运煤上山开门于西翼瓦斯巷1段,其开门点位于控制点G26,按272。

方位,-15。

坡度掘进见11#煤层后,转向358。

方位沿11#煤层顶板掘进11103机巷,(见11103工作面瓦斯地质图)预设工程量350.85米,据现有资料分析11103机巷处于未开采保护范围,巷道在掘进过程中无较大断层影响,但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是上部小窑采空区积水,有水患影响,开采前应探放水。

根据11#层煤开采掘进工作面历史资料,预计该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M3/min左右,选用2*30kw对旋式风机,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安设于105石门防突风门外(见11103机巷通风系统及放炮站岗示意图)二、防突安全技术措施(一)防突措施防突措施采用迎头长钻孔预抽、先抽后采、超前钻孔排放等。

1、迎头长钻孔预抽在11103运煤上山揭开11#煤层后,巷道停止掘进,在迎头沿煤层施工9个长预抽钻孔,开孔间距为0.4米,终孔间距为4米,孔深105米,控制巷道前方100米和巷道轮廓线8米范围。

先用Φ89mm钻头开孔,深度5米,后用Φ65mm钻头施工至终孔位置。

采用2#铁管封孔,封孔深度5米,长钻孔预抽时间7天,瓦斯预抽率大于30%,才可掘进施工。

(见11103运煤上山迎头长钻孔设计图),当倔至11103机巷转向位置时停掘,在转向位置施工长钻孔进行预抽。

(11103机巷迎头长钻孔设计图在11103运煤上山转向掘进11103机巷时另行设计)2、先抽后掘在11103运煤上山揭开11#煤层后,往前掘5米,在掘进工作面上帮布置一钻场,在11103运煤上山揭开11#煤层后往前掘20米,在下帮布一钻场,以后先抽后掘,钻孔的布置按同帮每隔30米,异帮每隔15米交替布置,钻场规格:长4米、宽3.5米、高2.5米。

防突措施

防突措施

金沙县玖圆煤矿52采区运输大巷掘进防突安全技术措施二〇〇九年月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好县安监局按照突出区域管理的精神,为确保52采区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特制定该掘进巷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如下:一、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的效验1、本矿使用钻屑瓦斯解吸法,对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预测,在52采区运输大巷掘进碛头工作面打两个直径42mm深10米的预测钻孔,钻孔应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的中部,并且平行掘进方向,另一个钻孔的终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米处。

2、钻孔每打一米测定钻屑量一次,每隔2米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根据每个钻孔最大钻屑量Smax和最大钻屑解吸指标K1值来预测该掘进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当最大钻屑量Smax ≥6kg/m或最大解吸指标K1≥0.5,说明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性,必须采取防突措施,当实际测定的最大钻屑量Smax和K1值都小于临界值(钻屑量临界值Smax=6kg/m,解吸指标K1值临界值为0.5),说明无突出危险性,可以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下继续掘进。

3、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突出危险时,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时,没预测循环应留有不少于2米预测超前距。

4、52采区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通过采取防突措施后,必须再通过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来证明掘进工作面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效果检验和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基本上一样,只有通过效果检验后确定钻屑解吸指标和钻屑量的最大值都小于其临界值时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下进行生产,否则必须继续采取防突补充措施,直到效果检验出来的指标都小于临界值时,方可继续施工。

二、52采区运输大巷掘进防突措施1、当该掘进巷道预测有突出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采用TUFZ-2型轻便型防突钻机并配备直径45mm的钻杆和直径70mm的钻头,由抽放组施工卸压钻孔,然后再进行突出危险性效验,经效验无突出危险时,方可采取安全措施继续施工,否则碛头不能施工,必须再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突措施直至效验无突出危险时方可在采取安全措施情况下施工。

防突措施

防突措施

1114(下)回风巷掘进防突安全防护措施编制单位:编制日期:2010年1月4日一、概述:由掘进工区施工的1114(下回风巷沿11#煤层掘进,总工程量为350米。

因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11#煤层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故,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但由于该煤层上分层及上覆2#层、8#、9#保护层已充分开采,而且我公司矿井关停时间较长,煤层内的瓦斯已得到了充分卸压和释放,突出危险已充分消除,所以在掘进中不执行防突措施。

但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据“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要求,特编制本措施,以予执行。

二、防突安全防护措施(一)、采取双风机双电源供风1114(下)回风巷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局部通风机及¢500mm的风筒供风,根据11#煤层掘进工作面历史资料,预计该掘进工作面风排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m3/min左右,根据《1114(下)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中计算的需要风量,选用2×5.5KW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供风,局部通风机安设于1720车场的全负压风流中。

(二)、k1临界值及Smax临界值检验根据《防突细册》24条的相关规定,1114(下)回风巷掘进5米时,由通风工区采用WTC预测仪按“防突细则”规定连续进行k1临界值及Smax临界值检验,其中任何一次检验为有突出危险时,1114(下)回风巷立即改划为突出危险区域。

如验证都为无突出危险时,即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域,但必须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采用k1临界值及Smax临界值检验时,必须在巷道迎头用电煤钻在迎头打3个¢42mm的效果检验孔,其中2#钻孔位于工作面中部,平行于掘进方向,深度为8—10m,1#和3#钻分别位于距离巷道两帮0.8m 位置,与巷道中线夹角为25º,孔深为8—10m,终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2~4m的范围。

钻孔每打两米,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k1值,每打一米钻屑量Smax。

测得的k1值小于我矿采用的k1临界值0.5mL/g·min1/2或Smax 小于我矿采用的Smax临界值6kg/m时,根据《防突细则》的相关规定,证明措施有效,反之,措施无效。

煤矿防突专项设计(样本)

煤矿防突专项设计(样本)

分类号:密级:UDC: 编号:××煤矿防突专项设计二○一二年三月目录1矿井概况 (3)1.1井田概况 (3)1.1.1 位置与交通 (3)1.1.2 地形地貌 (4)1.1.3 气象及地震 (4)1.2地层及地质构造情况 (5)1.2.1 地层 (5)1.2.2 地质构造 (9)1.3煤层赋存情况 (12)1.4矿井开拓与开采 (13)1.4.1 开拓方式 (13)1.4.2 井田开拓、开采顺序 (14)1.5矿井通风情况 (16)1.5.1 通风方式 (16)1.5.2 矿井供风量 (16)1.6矿井瓦斯情况 (17)1.7周边矿井情况 (17)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初步评价 (18)2.1突出危险性评价指标 (18)2.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20)3矿井防突基本要求 (20)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2)4.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2)4.1.1 井筒(石门)揭煤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4)4.1.2 掘进工作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5)4.1.3 回采工作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6)4.2区域防突措施 (27)4.2.1 区域防突措施方法选择 (27)4.2.2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要求 (28)4.2.3 地面井大面积预抽3号煤层瓦斯措施 (29)4.2.4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29)4.2.5 大巷及首采工作面掘进巷道区域防突措施 (30)4.2.6 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33)4.3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 - 36 -4.3.1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要求............................................................. - 36 -4.3.2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7 -4.3.3 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8 -4.3.4 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39 -4.4区域验证 ........................................................................................... - 42 -4.4.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验证......................................... - 43 -4.4.2 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 - 44 -4.4.3 回采工作面区域验证................................................................. - 45 - 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 - 46 -5.1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 ........................................................... - 46 -5.2首采煤层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 - 47 -5.2.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 47 -5.2.2 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48 -5.2.3 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50 -5.3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 - 50 -5.3.1 井筒(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 50 -5.3.2 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53)5.3.3 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53)5.4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54)5.4.1 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54)5.4.2 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55)5.5安全防护措施 (58)5.5.1 采区避难所 (58)5.5.2 反向风门 (58)5.5.3 远距离爆破 (59)5.5.4 工作面避难所 (59)5.5.5 压风自救 (60)5.5.6 隔离式自救器 (60)6防突机构的建立及培训 (61)6.1成立矿级防突工作领导组 (61)6.2成立区(科)级防突管理机构 (61)6.3防突管理机构职责 (61)6.4矿井人员培训 (61)6.5防突组织管理 (62)6.5.1 防突规划、计划的编制 (62)6.5.2 防突措施制定与实施 (62)6.5.3 防突工作面安全报告与审批制度 (63)6.5.4 防突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填报突出卡片制度 (63)6.5.5 矿井突出工作面的挂牌管理制度 (63)6.5.6 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63)7劳动定员与防突设备 (64)7.1劳动定员 (64)7.2防突仪器、装备 (64)附录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 (65)附录B: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 (66)附录C: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 (67)附录D: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岗位责任制 (68)参考文献 (73)前言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规程(8篇范文)

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规程(8篇范文)

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规程(8篇范文)第1篇防突安全防护措施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石门揭穿煤层时的震动爆破、采掘工作面的远距离爆破、反向风门、自救器、避难所和压风自救系统等内容。

1、震动爆破震动爆破的实质是一种诱导突出的安全措施,用于掘进工作面。

它是通过多打眼、多装药、一次爆破,使地应力的含高压瓦斯的煤体在强大的震动力作用下突然暴露,给突出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爆破前人员已撤到安全地点,所以即使诱导突出也不会伤人。

在突出危险煤层厚度小于0.3m或瓦斯压力小于0.74mpa的煤层中,可直接采用震动爆破揭穿煤层;在严重突出危险煤层中,还必须采取其他防突措施。

震动爆破必须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其进风侧应设置两道坚固的反向风门,回风系统严禁人员通行或作业并停电。

如果震动爆破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在掘进剩余部分时,仍必须采取预防突出的措施。

所有石门揭穿煤层必须执行震动爆破措施,不得揭露煤层,震动爆破的距离:距煤层法线距离大于10m。

2、远距离爆破在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采用爆破作业时,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

远距离爆破的操纵地点应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或避难所内,距工作面的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但不得小于300m。

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工操纵爆破的地点,配备压风自救系统或自救器。

回风系统的采掘工作面以及有人作业的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爆破30min后,方进入工作面检查。

3、反向风门突出危险区设置反向风门,应遵守下列规定:①反向风门必须设在石门掘进工作面的进风侧,以控制突出时的瓦斯沿着进风道进入进风系统。

②反向风门必须牢固,并须设两道。

风门墙垛可用砖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少于0.2m,墙垛厚度不得少于0.8m。

门框和门扇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门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扇厚度不得小于50mm。

两道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③爆破时风门必须关闭,对通过门垛的风筒,必须设有隔断装置。

爆破后,矿山救护队有关人员进入检查时,必须把风门打开顶牢。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73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标准版本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工作面防突范围抚顺分院于20xx年底至20xx年底对我矿井田内3上、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性预测,并于20xx年11月作出了《石板沟煤矿+790m水平以上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报告》,其结论主要为------石板沟煤矿3上、3#煤层在F1正断层东南方向的+790m水平以上区域为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生产过程中可按非突出采掘工作面管理, 但应加强对该区域内的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探查工作,加强地质构造带附近采掘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

根据上述结论,我矿东上山1800采区内的33107回采工作面防突范围划定为:(1)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带附近10m范围内的综采工作面,纳入防突管理;(2)33107回采工作面正常带参照突出威胁区域进行管理;二、工作面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方法1、加强对所回采的综采工作面的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探查工作,若发现有地质构造,将其纳入防突管理,及时编制防突措施,按防突措施要求对其附近10m范围内的工作面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并随时准备对达到瓦斯抽放条件的综采工作面及其上隅角瓦斯进行预抽工作;2、33107回采工作面每推进10~50m,就要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连续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区域性预测验证,其中任何一次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时,该区域应改划为突出危险区域,只有连续两次验证都无突出危险时,该区域才定为了突出威胁区,在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完成该循环的回采施工;3、当33107回采工作面局部区域纳入防突管理后,必须对该区域采取防治突出措施,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后,还要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防突措施有效后,方可在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完成该循环的回采施工;4、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效果检验)方法采用国家安监局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执行,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其突出危险临界指标值:K1=0.5ml/g.min1/2,S=6.0kg/m。

掘进防突措施

掘进防突措施

二号井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措施一、概况据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批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1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57m3/t,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为确保掘进安全,特制定此专项措施:二、掘进工作面循环作业防突管理流程图三、1、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独立的通风系统,否则严禁施工。

2、掘进过程中,严禁串联通风。

3、矿自检自查组必须每半月对掘进工作面的防突措施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矿长、工程师,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4、安全检查员必须对矿井防突工作作出监督检查,制止违章作业及违章指挥,并行使违章罚款或提出其他处理意见,对突出隐患,要求在限期内解决,对威胁安全生产和可能造成突出事故的作业场所,必须令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5、井下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培训,熟悉突出的预兆和防治突出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方准从事井下工作。

6、井下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突出发生时的避灾线路。

7、井下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突出发生时的的自救和互救常识,进行现场救护。

8、跟班瓦检员必须随时检查所辖范围内的瓦斯浓度,“一通三防"情况。

9、临时支护必须紧抵迎头,巷道顶、帮必须用皮材或编织网插严背实,严禁空帮空顶。

10、预测预报孔、防突措施孔、效果检验孔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打到设计深度时,必须说明原因。

四、突出危险性预测(一)预测的目的和意义:保障安全生产判识工作面突出危险性,为预防突出事故提供依据,同时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确定防突措施的有效性;为作业人员进行突出预警。

(二)预测方法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使用重庆煤科研生产的WTC防突参数仪测定最大钻屑量及钻屑解吸指标K1。

(三)最大钻屑量及钻屑解吸指标K1取值1、钻屑解吸指标K1取值范围K1指标综合反映了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的孔隙结构等参数。

大小与瓦斯、煤的物理力学参数、瓦斯解吸特征及测量工艺、环境条件和测定误差等有关。

XX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XX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XX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百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性预测方法主要有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地质统计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1)石门揭煤预测法:(1)当石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按规定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2)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时,在工作面迎头布置3~4个预测钻孔,其中沿巷道中心顶部、中部各布置一个钻孔、腰线两侧各部置一个钻孔,钻孔终孔距离距巷道轮廓线外3~5m,进行压力测定。

(3)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3m时,为安全起见,在工作面迎头补打2个预测钻孔,进行压力测定。

(4)封孔测压1)法向距离5m时,在迎头施工预测钻孔。

2)在钻孔插入带有压力表接头、挡板和导气管(1寸无缝镀锌钢管和聚氨酯封孔剂),导气管在孔口外端安设球阀。

导气管节长2m,中间用管箍连接,在连接前将丝扣用生料带缠好,以确保其气密性,测压室为1m,管四周打上导气孔,测压室管端头用1mm的细铜纱网包裹,以防煤屑及杂物进入堵塞管路;封孔深度视钻孔岩石段具体情况确定,应进入煤层顶(底)板并超过岩石裂隙带,根据防突规定封孔长度为5~8m。

3)封孔前必须用压风将孔内水排净,同时严禁岩粉渣掉入孔内,采用1.5寸导气管和聚氨酯封孔剂进行封孔,用麻袋片缠裹在导气管上,将聚氨酯封孔剂A、B两剂风别涂抹在麻袋片上,要涂抹均匀,立刻放入孔内。

4)钻孔封好后在48小时后安装压力表,并定期观测压力值,待压力稳定至少一周以上,该值即为煤层瓦斯压力。

5)附图1~28-排放钻孔;1#、2#为效果检验孔布孔方式按照从0~70°角度每隔10°打钻,方位角按照沿巷道方向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几个循环来打,排放钻孔排放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15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防突技术措施编制规范
(一)、沿突出煤层掘进综合防突措施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面概况:
1、工程概况:
巷道名称、位置、方位、标高、深、浅部、左右关系及邻近各煤层采掘工程布置,设计工程量,防突工程量,施工单位,巷道规格(断面、形状、支护方式)等。

附巷道布置工程平面图(如已开采保护层或进行抽放的须在图中标出保护范围或抽放孔控制范围)。

2、地质情况:
巷道层位,煤层顶底板岩性及透气性,瓦斯含量及涌出量情况,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等。

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1、预测方法、预测指标(两个以上)及指标临界值确定,预测孔布置及孔深,预测结果分析及允掘距离规定;
2、在特殊情况下,如“防突细则”第31条规定的情况下的预测预报规定。

3、对预测过程的有关规定要求。

附预测布孔设计图。

三、防治突出措施
1、防治突出措施方法选择、措施参数确定、措施结果分析,附措施施工设计图表。

2、措施施工要求及组织措施。

四、效果检验
1、效检方法,检验孔布置、检验指标及临界值确定、检验结果分析等。

2、效检允许掘进距离确定。

五、有防突施工管理牌制度,设始掘标记,控制超掘,以及有预测孔,措施孔,检验孔“三孔”到位的管理措施。

六、安全防护措施
1、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附通风系统图。

2、避灾硐室、压风自救、防瓦斯逆流装置、通风设施、风量要求、自救器、瓦斯检查制度、瓦斯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3、放炮管理:包括放炮制度、放炮地点、放炮时间、撤人停电警戒范围等。

4、发现突出预兆后的管理规定。

5、避灾路线:文字说明,并在通风系统图上标注。

6、工程质量要求。

7、机电设备的管理。

七、责任制:
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概况
巷道名称、位置、距地表垂深、用途、工程量、施工单位,开工时间,巷道规格(断面、形状、支护)、坡度、方位等,附工程平面图。

二、地质情况
1、巷道层位,煤层顶底板岩性及透气性,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层数、间距、煤层厚、产状),巷道与煤层关系,瓦斯情况(瓦斯含量、涌出量等),水文情况。

2、长探:
地质预报掘进工作面距突出煤层10米开始布置长探
•(地质构造复杂区域距煤层20米开始长探),长探钻孔不少于3个。

必须穿透煤层全厚,确切掌握煤层赋存条件和瓦斯情况。

钻探布置设计和施工要求。

附长探布置图。

3、长探总结分析: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煤层与工作面的关系,长探后允许掘进的距离等。

附钻探结果分析,长探钻孔有按比例的二视图,煤层平、剖面图和柱状图。

4、短探:
地质构造复杂地段,长探已不能有效控制煤层时和在长探见煤后距煤层5米开始实施短探,以防止误穿煤层,短探钻孔一股不少于3个,复杂地段,长探未能控制煤层层位的情况下,短探孔不得少于5个,探孔长度应保证每掘进循环超前当头3米以上,每班要有钻探记录报调度室。

提出短探孔设计和施工要求及实施的管理措施。

附短探布置图。

三、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1、距煤层5米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如长探见煤层或穿透多层煤层,可测定各煤层的综合瓦斯压力。

2、长、短探见煤层后,在保证有3米以上垂直安全岩柱的情况下,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3、提出预测技术要求,预测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确定。

4、对预测指标值、瓦斯涌出、突出预兆、地质构造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附预测钻孔布置图。

四、防治突出技术措施设计
根据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结果,如果预测工作面有突出危险,则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1、防治突出措施选择、措施设计参数选择及依据,措施施工方案及措施实施的组织措施,
2、附措施设计施工图表。

五、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方法(同预测方法),检验孔布置(在措施孔之间),检验效果分析,附效果检验孔布置设计图。

六、远距离放炮措施
如工作面预测(或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则可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揭穿煤层。

1、提出保证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

安全岩柱厚度一般为急倾斜煤层2米,倾斜、缓倾斜煤层1.5米,对于缓倾斜煤层,不能全断面一次揭开岩柱和煤层时,必须设立迎面支架,加强支护,专人观察突出预兆和检查瓦斯。

第二次放炮仍按远距离放炮执行。

2、远距离放炮爆破设计•(必须符合《防突细则》的有关规定。

)
1)、爆破参数(附爆破说明书)
炮眼个数、深度、雷管、炸药的规格型号、联线方式、起爆方式等。

2)、炮眼布置:附炮眼布置二视图。

3)•、电路计算:利用电压峰值和母线、雷管电阻计算起爆电流,使之大于雷管的准爆电流。

3、其它要求
1)、电雷管阻值误差不得超过0.2欧;
2)、炮眼、炮泥要填满,空眼充填;
3)•、远距离放炮半小时后,由救护队带机进入工作面了解情况,并及时汇报调度室揭煤领导小组。

六、过煤门措施
对于厚煤层和倾角较小煤层不能一次揭穿煤层全厚时:1、继续坚持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并根据第一次揭煤后瓦斯、地质情况分析突出危险性的大小,并采取相应防治突出措施。

2、明确过煤门的作业方式。

过煤门不宜采用震动性过大的作业方式,如不准采风镐,不准班中放炮,需要放炮只能按震动性放炮要求执行,突出危险性小的也要放出班炮。

3、过煤门至进入煤层顶(底)板2米为止。

七、安全防护措施:
1、独立、可靠、畅通和通风系统。

附通风系统示意图。

2、避灾硐室、压风自救、通风设施、自救器、瓦斯报警断电仪、瓦斯检查制度、风量等方面的规定。

3、放炮地点、放炮距离、撤人停电范围、放炮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4、发现突出预兆后的处理规定、避灾路线、救护要求等。

5、永久支护紧跟迎头,严禁空帮空顶。

对空顶问题的处理措施等。

6、机电设备的检查、维修规定,严禁失爆品。

六、组织措施:
1、成立揭煤领导小组。

2、明确停、送电负责人、警戒和撤人负责人、措施贯彻学习、考试要求及负责人。

3、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