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嘉兴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查模拟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点分别为-117℃、-30℃、-38.8℃,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均可
【答案】A
【详解】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选用材料时,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凝固,通过对比给出熔点(凝固点)的三种材料知道,若用煤油或水银,则会在-89.2℃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故选A。

2.寒冷的冬天,小朋友在室外玩肥皂泡时,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如图所示.对这一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详解】肥皂泡迅速结冰,是由液态变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为放热过程。

故选C。

3.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所示是它的原理图,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如果测试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
B.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
【答案】C
【详解】测试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越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越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小。

故选C。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露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汽化现象
B .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
C .雪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升华现象
D .雨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固现象
【答案】B
【详解】A .露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液化现象,故A 错误;
B .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由气态变为固态,故B 正确;
C .雪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故C 错误;
D .雨是空气中水蒸气的一种液化现象,故D 错误。

故选B 。

5.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A .卷尺
B .量筒
C .烧杯
D .天平 【答案】D
【详解】A .卷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A 不符合题意;
B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B 不符合题意;
C .烧杯在实验室是用来盛放液体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 .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6.a 、b 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 、60g ,体积分别为16cm 1、12cm 1.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 .这个实心球是a ,金属的密度是35/g cm
B .这个实心球是a ,金属的密度是38/g cm
C .这个实心球是b ,金属的密度是35/g cm
D .这个实心球是b ,金属的密度是38/g cm
【答案】B
【详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AB 两球的密度,再比较密度的大小;密度大的体积小是实心的.反之,是空心.解:ρA = m A / v A =128g /16cm 1 =8g/cm 1;ρB =m B /v B =60g /12cm 1=5g/cm 1;
所以,A 球是实心的,
7.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 、液体的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60 cm 3的该液体质量为80 g
B .量筒质量为40 g
C .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 3
D .该液体密度为1.00 g/cm 3
【答案】D
【详解】设量筒的质量为m 量筒,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 1=20cm 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总1=m 1+m 量筒=40g ,
根据ρ=m V
可得m =ρV ,则有:ρ×20cm 3+m 量筒=40g ,﹣﹣﹣﹣﹣﹣﹣﹣① 当液体体积为V 2=80cm 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总2=m 2+m 量筒=100g ,
同理可得:ρ×80cm 3+m 量筒=100g ,﹣﹣﹣﹣﹣﹣﹣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 3,故C 错误、D 正确;
将ρ=1g/cm 3代入①得:m 量筒=20g ,故B 错误;
当液体的体积V 3=60cm 3,液体的质量:m 3=ρ×V 3=1g/cm 3×60cm 3=60g ,故A 错误.
8.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 .ρρ甲乙>
B .ρρ<甲乙
C .ρρ=甲乙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由示意图知,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液面相平时,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由公式ρ=m V
可知:乙液体的密度较小,A 符合题意. 9.用铜作原料在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其物态变化图线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
B .
C .
D .
【答案】B
【分析】用铜作原料在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就是铜的熔化和铜水的凝固过程,铜是晶体应该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从四个图象上分析即可。

【详解】AD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明显错误;
B .中也有温度升高的过程,也有降温过程,明显是先熔化后凝固,符合浇铸铜像的过程;
C .中也有温度升高的过程,也有降温过程,明显是先凝固后熔化,不符合浇铸铜像的过程;
故选B 。

10.如图所示,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折射光线,则OA 的入射光线是
A .a
B .b
C .c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
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得,若a 是OA 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a 不是。

若b 是OA 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b 不是;若c 是OA 的入射光线,那么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 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属于识图题,题目已告诉界面、法线,而且知道a 、b 、c 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 是其中一条的折射光线,再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可解答此题.
二、填空题
11.一体积为30dm 3的铁球,质量为79千克,则该球是_____(选填“实心”或“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dm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则该球的总质量是_____kg 。

(ρ铁=7.9g/cm 3,ρ酒精=0.8g/cm 3)
【答案】空心 20 95
【详解】[1]铁球中铁的体积
V 1=1
33
79kg =7.910kg/m m ρ⨯铁=0.01m 3=10dm 3 因为
V 1<V
所以此球为空心。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V ﹣V 1=30dm 3﹣10dm 3=20dm 3
[3]空心部分注满水时,酒精的体积
V 2=V 空=20dm 3=20000cm 3
酒精的质量
m 2=ρ酒精V 2=0.8g/cm 3×20000cm 3=16000g=16kg
此时球的总质量
m=m 1+m 2=79kg+16kg=95kg
12.一个重为5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水平推力为25N 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N ,
当往这物体上放一重物时,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则摩擦力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25 增大
【详解】[1]物体受到25N水平推力时,物体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是25N;
[2]当往这物体上放一重物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增大。

13.小明打开装有一定量“干冰”的月饼包装盒,发现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_________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答案】吸收放出
【详解】[1]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14.速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米/秒千米/时m/s km/h
【详解】[1][2]根据速度的公式
s
v
t
,若路程单位使用米,时间的单位使用秒,得到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若路程单位使用千米,时间的单位使用小时,得到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

[3]米每秒用字母表示是m/s。

[4]千米每小时用字母表示是km/h。

15.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基)色光混合而成的。

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____、蓝。

【答案】漫绿
【详解】[1]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粗糙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6.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B 2.80(±0.03cm)
【详解】[1][2]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B刻
度尺测量更准确。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B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物块的长度为2.80cm。

17.不能把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放在汽车驾驶室内的驾驶台上,这是因为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_______,对阳光有_______作用,会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答案】凸透镜会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详解】[1][2]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形成高温区产生危险。

18.人眼看物体时,成在视网膜上的像为_____像(选填“实”或“虚”)。

如下图所示,其中图_____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实甲
【详解】[1]人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一架照相机,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即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所以,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19.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它能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凸缩小
【详解】[1][2]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拍摄校园内的景物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在树顶A 处的小鸟打算在地面上取食(地面布满食物),然后飞到对面树顶B 处,请作出小鸟飞行的最短路径。

(________)
【答案】
【解析】先做出B点的对称点B'连接A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为最短路径,OB=OB',所以AOB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

21.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O为光心,F为焦点).
【答案】如图所示
【详解】试题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对方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架台铁圈的高度时,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本实验应使用___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
(3)某一刻水温如乙图所示,则温度为_________℃。

图丙是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绘制成的,由图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

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由A位置(体积为V A)上升到B位置(体积为V B),则V A_________V B(填“>”、“<”或“=”),两组同学的图像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沸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后,小试管中的水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需要 B 水银96 不变< 水量不同不会
【详解】(1)[1]按规范要求,要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B。

[3]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水银的沸点高于100℃,本实验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3)[4]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6℃。

[5]由图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6]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B处气泡的体积大于A处气泡的体积,即
V A<V B
[7]观察图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4)[8]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

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23.小敏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小敏连接好电路后,为了检查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她应当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小敏根据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小玲帮助小敏在电路中又添加了一块电流表,她们利用再次改动后的电路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且支路电流相等。

你认为她们的实验是否还有值得改进之处?______如果有,应该如何改进?______。

【答案】用开关试触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有应该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进行实验
【详解】(1)[1]连接好电路后,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应进行试出,同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程度。

(2)[2]此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灯L1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的示数大于A1的示数,故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3)[3][4]实验有改进之处,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但支路电流不一定相等;他们的实验结论是:支路电流相等,说明当时他们所用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相同的,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在湖边看到了平静湖水中的“鱼”和“在水中飞翔的鸟”,看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B
【解析】人看到水中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详解】在湖边看到了平静湖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水中飞翔的鸟”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B。

2.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C
【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

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是人和蝙蝠的发声及听觉频率范围,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昆虫翅膀2s 内振动了600次,人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B .人是发不出蝙蝠所发声音的音调的,人也听不到蝙蝠所发最高频率的声音
C .某媒体报道说“蝙蝠发出声音时翅膀每分钟振动10000次”,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D .人发出的最低频率的声音只要响度达到100dB 以上,蝙蝠是可以听到的
【答案】B
【详解】A .某昆虫翅膀2s 内振动了600次,那么这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600300/s 300Hz 2s
==次次 从图中可以看到,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故人能够听到该频率的声音,A 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到,人的发声频率是85Hz 到1100Hz ,而蝙蝠所发声音的频率是10000Hz 到120000Hz ,人所发声音的音调是达不到那么高的;蝙蝠所发声音的最高频率是120000Hz ,而人的听觉频率最高只是20000Hz ,故人听不到蝙蝠所发最高频率的声音,B 正确;
C .某媒体报道说“蝙蝠发出声音时翅膀每分钟振动10000次”,那么这蝙蝠发声频率是
1000100016.7Hz 1min 60s
=≈次次 蝙蝠的最低发声频率是10000Hz ,所以这一说法是不可信的,C 错误;
D .人发出的声音最低频率是85Hz ,蝙蝠的最低听觉频率是1000Hz ,无论声音的响度如何,蝙蝠是不能听到这种频率的声音,D 错误。

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沿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其F-t 和v-t 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 )
A .0~3s 内,推力小于摩擦力
B .3~6s 内,木箱受到的合力为3N
C .6~9s 内,木箱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右
D .9~12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9N
【答案】B 【详解】A .由丙图可知,0~3s 内木箱的速度为零,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
摩擦力是平衡力,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D.由丙图可知,9~12s时,木箱做匀速运动,由于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与推力F 平衡,则摩擦力
f=F=6N
由图丙可知,3~6s内,木箱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6N,由图乙可知,3~6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是9N,木箱受到的合力
F合=9N-6N=3N
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丙可知,6~9s内,木箱减速运动,由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6N,由图乙可知,6~9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木箱受到的合力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A.倒立的像B.正立的像
C.放大的像D.缩小的像
【答案】C
【详解】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所以
2f>20cm>f,
解得
20cm>f>10cm,
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cm处,有两种可能:
①当物体放在透镜和焦点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10cm处,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距离凸透镜的焦点是10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上所述所成的一定是放大的像,故选C。

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该物体的()
A.路程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是由路程和时间共同决定的【答案】A
【详解】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v始终保持不变,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
s
v
t
=可知,其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故选A。

7.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C .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D .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最范围的力
【答案】B
【详解】A .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要观察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否则会造成测量错误,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弹簧测力计可以在竖直方向测量物重或拉力,也可以在其它方向测量力的大小,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为测量准确,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不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会造成测量不准,甚至损坏弹簧测力计,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天气的“元凶”.此种颗粒物的直径还不到头发粗细的二十分之一,其中“2.5”表示直径的数值,对应的单位应该是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D .微米 【答案】D
【详解】环保学规定:PM2.5是空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 的可吸入固体颗粒物.故选D.
9. “PM2.5 ”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 ”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毫米
B .纳米
C .微米
D .厘米 【答案】C
【详解】“PM2.5 ”颗粒物的直径非常小,比毫米要小的多,它的单位是微米,应选C .
10.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注满水(ρρ>铁铝),再比较它们的质量,则( ) A .铁球质量大
B .铝球质量大
C .两球质量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因为两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并且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由m
V ρ=可知,铁的体积小于铝的
体积,因此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大于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将空心部分都注满水,由m V ρ=可得,铁球中水的质量大于铝球中水的质量,所以铁球的总质量大于铝球的总质量。

故选A 。

二、填空题
1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
分析,描述的是________的大小.
【答案】音调响度响度
【详解】乐音有三大特性,分别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指的是声音的品质;因此当男低音歌手放声高歌时,“低”指的是歌手的音调低,“高”指的是歌手唱歌的响度大;“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12.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60°减少
【详解】[1][2]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入射角为
90°-30°=60°
由反射定律可知,此时反射角为60°;从早晨到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与镜面间的夹角越来越大,入射角逐渐变小,到达正午时,光线垂直射向地面,反射角随入射角减小为0°,因此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逐渐变小。

13.将重为6N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在篮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N,则此过程中篮球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合力的方向______。

【答案】7 竖直向下
【详解】[1][2]篮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此时所受的合力
F=G+f=6N+1N=7N
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14.如图,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1)先向外拉动活塞,直到看不见针筒中的乙醚液体,此时乙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乙醚完全看不到后,推压活塞,又可以观察到注射器中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加压/降温)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__(上升/下降),说明液化______(吸热/放热).
【答案】汽化加压上升放热
【详解】(1)[1]向外拉动活塞,直到看不见针筒中的乙醚液体,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2)[2]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3][4]通过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对注射器做功,故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说明液化放热。

1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运动速度之比是2:1,则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

【答案】1:3 【详解】由s t v
=得,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211323
s t v s v s t s v v ⨯⨯====⨯⨯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16.同学们在观察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时,往往就需要使用显微镜。

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很微小物体的一个更放大的________像。

(填 “实”或“虚”)
【答案】实 虚
【详解】[1][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17.物理学里把物体的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 的.
【答案】位置 相对
【解析】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18.我们平时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答案】漫
【详解】我们平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此时光线是射向多个不同方向的,因此,发生的是漫反射。

19.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用其中一种光照射钞票,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叫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答案】色散 紫外线
【详解】[1]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可以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还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机遥控器;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的概念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可以激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