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同步高考冲刺《生态系统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2广东卷,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2022全国卷大纲版,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_的种群数量。
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__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_________。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3(2022山东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
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22年相比,2022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
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2022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_______、_________。
4(2022四川31)I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_________。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5(2022天津9)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6(2022·海南卷,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7(2022·海南卷,28)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
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8(2022·全国卷,32)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
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9(2022·山东卷,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
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
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
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_J和____________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参考答案
(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 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错误。
)
2(1)浮游植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
【解析】(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
(2)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
(3)施肥过多,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
繁殖,而造成池塘中融氧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
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
3(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竞争阳光
【解析】(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改为人工鱼塘后,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食性鱼类,则该湖泊生物群落的食物链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从种间关系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与养殖植食性鱼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浮游藻类争夺阳光、养料有关。
“汉水丑生的(3)从表中可以看出2022年生物量明显多于2022年生物量,主要原因与人工投饵输入大量的能量。
(4)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
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与肉食性鱼类可以摄食鱼饵相比较,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鱼类相对增多。
(5)水生高等植物与浮游藻类是竞争的关系,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和养料来抑制其生长。
4(1)大豆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能量流动
【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
b 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5(1)磷脂ADPPi 能量1
2−−→←−−酶酶ATP (2)自然选择
(3)B
(4)
【解析】第1小题考点基础,考核发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和ATP生成反应式。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高浓度环境植物动物均难以生存
第3小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分析有利和非有利因素。
若水体中溶氧较高,则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是有利的。
不应是减少的原因。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
7(1)4 第三、第四营养级捕食、竞争寄生
(2)小于增强(3)分解者不能
【解析】(1)由图可知,该食物网共有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4条食物链将植物固定的能量传递给鹰。
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图中植物→人、植物→兔→人2条食物链中人与兔
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
鼠疫杆菌是寄生于人体内而存活的。
(2)跳蚤寄生于鼠身上,对鼠有害,但不会引起鼠死亡;鼬对鼠的捕食会引起鼠个体的死亡,故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的影响更大。
大量捕杀鼬后,鼠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种群暴发,进而导致种内竞争加剧。
(3)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释放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不能传递给植物。
8(1)竞争捕食寄生
(2)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1)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其中只有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
(2)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极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作用过程;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的浓度就越高。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和生物富集效应可以推
断出,甲乙处于同一个营养级,丙丁处于同一个营养级。
9(1)自动调节(或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
(2)10 400 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 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
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种类及数目、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
由于该草原中生物种类比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低;而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作用完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能量传递最低按10%计算,最高按20%计算,所以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按最多营养级和10%传递效率来计算,草→鼠→蛇→鹰:10000×10%×10%×10%=10J;最高能量值按最少营养级和20%计算,草→鼠→鹰或草→兔→鹰:10000×20%×20%=400J;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图中影响兔的数量的种间因素是竞争和捕食。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400除以4就是兔的减少量,所以兔的K值为1000-400÷4=90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重捕中的被标记的数量减少,则计算出来的值变大。
兔摄入水减少,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
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