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

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

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蜕(tuì)变倔(jué)强洗濯(zhuó)玷(diàn)污扒(pá)窃诅(zǔ)咒寂寥(liǎo)夸耀(yào)脊(jǐ)梁贪婪(lán)怨(yuàn)恨鬓(bìn)发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6)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

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_)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_。

二、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

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_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

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

(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

(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

(理想
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

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

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

(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

(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_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

(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_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

(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_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

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

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_、_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_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_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

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_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篇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_导入
同学们,_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介绍:1、流沙河,当代诗人。

_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_年。

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

“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

《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

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
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

“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

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

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天永远和我们同在。

”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_花,淡雅,质朴。

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

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

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

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

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

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

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

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

原来,_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

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

他一张未用,丢了又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

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

究其原因,先生说:“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

”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

”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其实名片也如其人。

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

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

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_节男_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
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_)人生意义(8、9、_、_)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1、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
“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

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往往有这种情况。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

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第_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

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

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_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

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

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_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
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

“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

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_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
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_)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_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

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

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_)人生意义(8、9、_、_)
篇三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
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 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_)
人生意义(8、9、_、_)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
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