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初期铁器时代遗存述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初期铁器时代遗存述论
李登峰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作者简介】李登峰(1992-),男,陕西西安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辽金考古。

【摘要】黑龙江省初期铁器时代遗存数量发现较多,类型较丰富。

对不同区域发现的遗存进行梳理,可以
清楚地了解黑龙江地区初期铁器时代社会发展状况及文明演进过程。

【关键词】黑龙江省;初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中图分类号】
K8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4-0040-02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区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风格。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个区域(松嫩平原区域、三江平原区域、牡丹江-绥芬河区域)的初期铁器时代遗存做简要的概述,总结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并对不同遗址出土的铁器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以此判断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及发展程度。

一、松嫩平原区域
本区域对初期铁器时代(战国—秦汉)的考古学文化确认有四支:汉书二期文化,庆华遗存,红马山文化,泡子沿上层类型。

汉书二期文化以1974年发掘的大安汉书遗址上层F104为代表[1]。

与其相当的文化遗存有白金宝遗址三期、卧龙遗址第二期、小拉哈遗址第三期等。

分布范围北达讷河,东抵呼兰河、阿什河,南界达松辽分水岭至吉林农安一线,以嫩江下游和包括哈尔滨沿松花江干流地带为中心区。

出土遗物数量较多,类型丰富,有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等。

齿状花边口沿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铁器主要有带銎的斧和刀。

房址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

年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平洋墓葬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包括两个墓地:砖厂墓地与战斗墓地,两者距离较近,出土遗物有较大的相似性。

报告编写者对其文化属性及遗物等方面分析,将其墓葬年代判断为春秋-战国时期[2]。

而潘玲老师在《平洋墓葬
的年代与文化性质》[3]《平洋墓葬再研究》[4]
两篇文章中,对
平洋墓葬出土遗物进行了分析与比对,认为其是战国-西汉时期,是汉书二期文化的墓葬。

平洋墓葬仅砖厂墓地出土有铁器,铁器出土时锈蚀严重,器形不甚规整,少数残损。

铁器类型有镞、削、矛和管饰
等,器形较单一,生产工具占少数。

平洋墓葬出土铁器如下(图一)。

镞,10件,报告编写者根据其形制将镞分A 、B 两型,其中A 型为近呈叶形,体形较小,无双翼。

B 型为双翼形。

削,12件,锈蚀严重,多数残缺,完整器少。

根据其形制将削分A 、B 两型,其中A 型为平背直刃。

B 型为弧背凸刃,刃首微上翘。

矛形器,1件,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后锋圆弧,斜收成一扁长铤。

管饰,35件,大多近扁圆管形,有的略弯曲。

分两型,A 型25件,单管形,中间有孔。

B 型10件,双管形。

圆形器,1件,较厚,内空,腐蚀严重。

铁片,2件,扁平片状,残。

铁丝,3件,较细,残。

图一
平洋墓葬出土铁器
1、A 型镞(M107:34)
2、B 型镞(M109:2)
3、B 型镞
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2019年7月Jul.2019Serial No.244No.4
40··
(M107:107)4、矛(M107:41)5、A型管饰(M146:19)6、A型管饰(M107:48)7、B型管饰(M140:65)8、B型管饰(M104:12)9、A型削(M107:232)10、A型削(M140:40)
庆华遗存以宾县1985年发掘的庆华遗址为代表[5]。

出土遗物除陶器外,还有骨器、铜器、铁器等。

口部施附加堆纹的夹细砂素面灰陶罐和几何纹彩陶是典型特征。

铁器有刀、锥、锸等。

房址为半地穴式建筑,居住面经火烧,呈红褐
色。

房子内部东南角设灶。

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为东汉时期。

红马山文化位于讷河市学田镇江东村新立屯西北[6]。

主要遗址点包括红马山遗址、兔子地遗址、铁古拉遗址等。

2003年发掘,出土遗物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包括陶器、石器、铜器、铁器、骨器等。

铁器数量较少,主要有镞、刀、锥、簪、鱼钩等。

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

年代相当于东汉时期。

泡子沿上层类型主要发现于拉林河为中心的五常市周围,主要遗址有五常白旗遗址等。

出土的器物主要为陶器,铁器有锛、镬、斧、镰等。

年代相当于两汉时期。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得知,依据出土的铁器功能进行分析,该地区的铁器功能主要为生产工具类、武器类、装饰类,其中在平洋墓葬武器工具较多,次之装饰工具,未见生产工具。

二、三江平原区域
三江平原地区目前已经确认的属于初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滚兔岭文化、蜿蜒河类型、桥南二期三种遗存。

滚兔岭文化是三江平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初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因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的发掘而得名[7]。

与滚兔岭文化相关的遗存有双鸭山滚兔岭遗址、桦南小八浪遗址、友谊凤林城址、双鸭山保安二号城址、宝清炮台山城址等。

滚土岭文化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铁器、石器。

铁器类型有刀、凿、镞、甲片、扣环、镯等小兵器和饰件。

房址多数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不等。

多数房址四壁内侧有树立板壁的沟槽遗迹。

年代相当于两汉时期。

滚兔岭遗址出土铁器有刀、凿、镞、甲片、扣环等,保存较完好。

滚兔岭遗址出土铁器如下(图二)。

刀,3件,F1:1,形制基本相同,弓背,内弧刃,窄长柄。

凿,1件,F8:5,保存基本完好,呈长条形,刃锋锐利,中身厚重,顶端较薄。

中身断面近方形。

镞,1件,F6:7,保存完好。

双翼,短铤,翼锋平直,后锋内收成复翼,长銎。

胄甲片,2件,1件保存完好;1件略有残损,呈舌形。

F8:18,上端平,下端呈圆弧形,两边微外凸呈弧线状,上端及边缘带有穿孔。

图二滚兔岭遗址出土铁器
1、铁刀(F1:1)
2、铁凿(F8:5)
3、铁镞(F6:7)
4、胄甲片(F8:18)
蜿蜒河类型目前经发掘的遗址仅蜿蜒河遗址1处,遗址位于绥滨县蜿蜒河西岸的台地上[8]。

俄罗斯称为“波尔采文化”。

出土遗物为陶器、铁器。

铁器有镞、刀等小铁器。

年代相当于两汉时期。

蜿蜒河类型出土铁器线图如下(图三)。

图三蜿蜒河类型铁器
1、铁镞(F1:13)
2、铁刀(采:4)
3、铁刀(F1:1)
4、铁刀(F1:18)
5、铁锤(F1:2)
6、铁鱼钩(F1:4)
桥南二期遗存位于依兰县城南牡丹江右岸的二级台地上[9]。

1997年发掘,出土遗物有陶器、骨器、铁器。

铁器有刀、凿、鱼钩等。

房址均为方形半地穴式建筑。

桥南二期遗存的年代大致是战国—西汉时期。

三江平原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较丰富,出土铁器类型较多,多以武器类为主,辅之以生产工具,其中滚兔岭文化出土一件甲胄片,甲胄的作用是避免自身受到的更大伤害,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是独立发展,但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又不可避免的受到外部文化的因素影响(交流或军事),在影响的过程中又以军事影响较大,所以导致该地区主要发展武器工具,进行自身防御或进攻。

三、牡丹江—绥芬河区域
团结文化(克罗乌诺夫卡文化)、东康类型、东兴文化这三种文化是现下对牡丹江—绥芬河区域初期铁器时代已经确认的考古学文化。

团结文化是根据1977年发掘的东宁县团结遗址而命名的新的考古学文化[10],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克罗乌诺夫卡文化。

分布范围包括图们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穆棱河上游以及这一带的沿海地区。

发掘的遗址点主要有东宁团结下层、东宁大城子、珲春一松亭、汪清新安闾上层、图们下嘎遗址。

团结文化出土遗物数量较丰富,类型较单一,包括陶器、石器、铁器。

其中铁器种类有斧、镰、锥等。

房址均为

41··
□编辑/李勇
本刊声明
本刊版权属《黑河学刊》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准以任何方式对本刊的文字、图片作全部或局部的翻印、仿制或转载。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 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以及万方数据库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

本刊来稿一律不退,敬请作者自留底稿。

本刊所用稿件作者文责自负。

如有抄袭、剽窃等侵权问题,由作者本人负责,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形半地穴式建筑,内部火炕有存在。

年代上限约当春秋战国之际,下限进入东汉时期。

东康类型大体分布在牡丹江中游及其支流附近,发掘的遗址主要有宁安东康、大牡丹、牛场、东升等[11]。

出土遗
物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牙器、铁器等。

出土了3件铁器。

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

年代相当于两汉时期。

东兴文化是20世纪90年代于莲花水库发掘时命名的新考古学文化[12]。

主要遗址点包括东兴遗址、望天岭遗址、海林振兴二期、河口二期、木兰集东一期等。

出土遗物数量较多,类型单一,包括陶器、石器、铁器等。

铁器主要有刀、凿、镞、镬等。

房址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

年代相当于两汉时期。

牡丹江—绥芬河区域的出土铁器类型多见生产工具,见少量的武器工具,初步推断该地区是处于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深度略有不同。

四、相关认识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区域文化非独立发展存在,彼此间或存在文化相互影响的因素。

松嫩平原区域的铁器大多是武器类,也有部分饰品,该区域的社会是农业性质与游牧性质,与毗邻西部的草原地区有着紧密的文化交流。

三江平原区域的铁器发现大多是武器类,其中仅1件鱼钩,根据铁器的类型分析,三江平原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农业因素比重较大,渔猎因素亦占一定比重。

牡丹江—绥芬河区域的铁器多是生产工具,同时也有武器工具。

根据二者的比例,该时期牡丹江—绥芬
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

黑龙江省西部区域(松嫩平原)、北部区域(三江平原)、东南区域(牡丹江—绥芬河)出土铁器多以生产工具为主,而文化的独特性与地理位置是不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赵宾福.汉书二期文化研究_遗址材料和墓葬材料的分析与整合[A].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洋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潘玲,林
沄.平洋墓葬的年代与文化性质[A].边疆考古
研究(第1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潘玲.平洋墓葬再研究[A].边疆考古研究(第10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5]乔
梁.庆华遗存试析[J].北方文物,2014,(01).
[6]张伟.红马山文化辨析[J].北方文物,2007,(03).[7]赵永军.试论滚兔岭文化[J].北方文物,2006,(01).
[8]黑龙江省博物馆等.黑龙江省绥滨县蜿蜒河遗址发掘报告[J].北方文物,2006,(04).
[9]李砚铁等.黑龙江省依兰县桥南遗址发掘及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2001,(01).
[10]林沄.论团结文化[J].北方文物,1985,(01).
[11]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康原始社会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
1975,(03).
[1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黑龙江省海林市三道河乡东兴遗址1994年考古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1996,(01).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