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黄河船夫曲》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表现
请大家试着用陕北方言唱一唱吧!
过渡:学生们的表演很精彩,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不仅可以看到你们对黄河船夫的崇敬,还可以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热爱。那么,你们还知道或会唱哪些陕北民歌?
学法指导三:了解特点总结知识。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2、民歌及民歌的特点?
总结陕北民歌的特点,总结巩固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评出优秀小组,激发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展示。
鼓励练唱
检验课题成果,鼓励后进。
通过搜集整理民歌,拓宽学生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黄河船夫曲
陕北民歌
引导学生用高亢、豪放的声音演唱。
考点
分析
民歌的特点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音乐乐理知识,部分同学还会识简谱。但学生对民歌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总结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学科维度
1、通过听唱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
总一总:(1)陕北民歌舒展悠扬、粗旷豪放,与陕北民歌的生活环境有关。
(2)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爱情、风俗等。
(3)陕北民歌的语言直率自然、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调,体现了陕北人民热情豪爽、勤劳朴实的性格特征。
(4)陕北民歌的修辞手法十分多样,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衬词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增强歌词的形象性。
重复手法
豪放热情
点明重难点,巩固音乐知识。




对于纯民歌,也许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怎么爱听了,包括孩子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在欣赏着流行音乐,或是听一些把老一点的歌曲创编成爵士、摇滚的音乐。一旦听了民歌风格比较浓厚的,会换频道、走开、关掉音源。就如我在上《黄河船夫曲》这一课,我刚刚让学生们听赏,就有许多学生都哈哈大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却说唱的声音好笑,当时我心里感到的是一种“无奈”。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耳边响起的基本都是一些流行音乐,对于民歌接触太少,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反应。于是我在这方面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民歌的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首先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对新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让学生知道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的歌曲艺术。民歌又分为山歌、小调、号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让他们听音乐,再进行歌曲的讲解,再听,反复进行。同时,让他们欣赏阿宝等土生土长的黄河人所演绎的《黄河船夫曲》。同学们也对所听的印象有了自己的描述,并加深对音乐欣赏后的理解。在音乐起伏的感召下,步入意境,随音乐节奏同学们身体前后晃动,捕捉到了船夫们拉船的形象,同学们的表情也好象自己在与惊涛骇浪进行搏斗,表现出船夫拉纤的场面。这就是生活中的情景与想象中的情景的交融,使学生被美好的音乐声音所陶醉了。
导学案主备人:
课题
黄河船夫曲
第1课时




知识与
地位
《神州音韵》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第四个单元,本节课以《黄河船夫曲》为题,展开第四单元中第一课时的教学。这个单元关注民族风格浓郁和地方特色鲜明的音乐文化,选取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歌、民间器乐、歌舞音乐等,还有根据民间音乐创作的风格浓郁的新作品。
教学
重点
2、资料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200余种。
小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如果你们不去接纳、学习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那么,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灿烂民族音乐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淡化。
四、课后小结(2分钟)
同学们,传唱经典民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最后,请同学们跟我大声说:传唱民歌,从我做起。
2、教师一边语言简介陕北,一边播放陕北风情图片。
师:高亢明亮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把我们带到了热情好客的陕北。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地形以沟、峁、梁、塬为主,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孕育出富有陕北特色的地域文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陕北说书等。
20世纪20年代,贫瘠落后的黄河之滨--佳县,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的搬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穷苦人民的淳朴语言,唱出了震惊中外的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今天,我们将在音乐课堂上去感受黄河船夫的沧桑人生和黄河船夫与黄河博斗的不屈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二:认真学唱参与表现。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学唱,梳理音乐知识。小组交流,班内展示。)
学唱歌曲
(1)学生跟老师或随音乐视唱旋律,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来。
歌曲的旋律运用了重复手法。
2 5 2 1 2 5.|1-2-|
(2)学生随音乐学唱歌曲两遍,注意唱好句尾的下滑音。
(3)学生用高亢豪放的声音演唱,教师伴奏。
2、通过认真听旋律,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热爱陕北民歌,热爱祖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问题导入,明确目标。(5分钟)
1、播放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片段,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歌曲的曲名是什么?会唱这首歌曲吗?
五、|达标检测(4分钟)
1、大胆唱一唱《黄河船夫曲》。
2、说出陕北民歌的特点(两点即可)。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搜集整理陕北民歌。
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通过聆听、思考、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了解陕北民歌的风格。教师及时补充,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热情。

多种方式的学唱,练唱,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具有语言简明、形象生动等特点。
三、拓展延伸(5分钟)
1、观看陕北民歌走进维也纳的演出报道。
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对陕北民歌的看法或态度有所改变吗?
小结:陕北在发展,陕北民歌在腾飞,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陕北人,我们不仅要会唱陕北民歌,更要把陕北民歌唱好。
二、学法引领,新知探究。(25分钟)
学法指导一:播放视频,了解风格。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视频,小组讨论问题,并大胆说出你看视频的收获或感受。)
1、播放视频《黄河船夫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并具有鲜明形象的陕北民歌,曲调自然高亢,歌词描写了黄河的艰险和迷人,表现了黄河船夫与黄河搏斗的勇猛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