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
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
阿托伐他汀片。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及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90.0%,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远低
于观察组的82.5%(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药物,疗效确切,心电图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梗之间,发作疼痛度、持续时间均
比稳定型心绞痛重,静息或夜间均可发作,具有疼痛程度逐渐增加的特点[1]。
不
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急,进展快,极易导致急性心梗和心源性猝死,是急性心梗和
猝死的前兆。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2±7.1)岁;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3±7.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次,1次/d。
8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及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减少>80%,同等劳累水平不引起心绞痛或者心绞
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50%-80%;无效:硝酸甘油的消耗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50%。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治疗后静息心电图缺血表现恢复正常;有效:压低的ST波段治疗后回升不低于0.5mm,T波倒置变浅大于5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者病情更为严重者。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90.0%,优于对照组的70.0%(P<
0.05)。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n(%)]
注:两组心电图变化对比,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发病急,病情严重的内科急症,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
导致出血,进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血管不完全堵塞引起,尽快尽早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组织起发展成为心梗。
治疗目的是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
心梗及猝死。
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通常伴有血脂异常、炎性反应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等现象,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治疗目标就包括帮
助患者抑制其炎症发生的发生,为患者易损的斑块采取相应的稳定措施,而汀类
药物的调脂和抗炎作用显著[2]。
阿托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内皮脱落,改善平滑肌的排列、增生及坏死,对斑块内出血、钙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也有较好的效果,还能有效的
降低血浆中TC、TG和LDL-C。
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通过改善
患者的心肌缺血现象,从而取得抗心绞痛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由催化胆固
醇合成的早期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能够降低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与此同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并且增强其活性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的血管内膜形成抗血栓和扩张状态,从而使其血管内皮的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阿
托伐他汀通过发挥其降血脂以及减少脂质浸润等作用,有利于延缓患者动脉粥样
硬化的进程,同时可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形成泡沫,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消
除其斑块炎症,增加胶原的合成,使得斑块进一步稳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的破裂[3]。
本组数据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总有效率为90.0%,优于
对照组的70.0%(P<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发现,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65.0%,远低于观察组的82.5%(P<0.05)。
这一结果说明,阿
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丽梅.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01(下): 249-250.
[2]冯姗.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5): 82-83.
[3]梁莉, 钱娇玲, 薛鸿燕, 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 28(11): 150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