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
五篇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圆柱的体积以及对圆锥体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
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感性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发展数学能力, 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 既动手操作, 又动脑思考, 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 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
直尺6把。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 高15分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 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 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 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 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
操作比较。
(1) 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 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 高也相等, 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 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 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 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 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 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
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 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 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
较, 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 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 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 倒三次能倒满
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 只倒一次, 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 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 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 高是12厘米, 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 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 半径为6cm, 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 反馈。
)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 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 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 高是1.5米。
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 而(2)没有直接告诉, 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 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 高是1.5米, 底面半径是2米, 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 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米3a立方米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 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 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6立方米3立方米2立方米
3.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 想一想, 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 宽6m, 高4m.并板书出来, 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
五、课后小结, 归纳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习?
六、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
1、本节课后第3、4、5题。
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
下节课交流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