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名校新高一下学期化学精编选择题合集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名校新高一下学期化学精编选择题合集
本练习含答案有解析
1.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0g 甲醛和乙酸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 0.4N
B .26.4gSO 与23.2gO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A 0.2N
C .1LpH 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为A 0.2N
D .4.6g 有机物26C H O 的分子结构中碳氢键数目一定为A 0.5N
2.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是第一列,稀有气体是第18列。
按这种规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为ns 2的元素都在第2列
B .第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C .第10、11列为ds 区的元素
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14列,属于P 区的元素
3.m 、n 、p 、q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教之和为17,n 3-与p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m 、n 、q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 .氢化物的沸点:q >n >m
C .离子半径的大小:q >n >p
D .m 与q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CaC 2
B .N 2H 4
C .Na 2S
D .NH 4NO 3
5.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硝酸
C .氯水
D .氯化钠
6.对于反应253AX (g)+X (g)AX (g)在容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起始时3AX 和2X 均为0.20mol 。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实验c 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4-1-1
3v AX =2.010mol L min ⋅⨯⋅
B.实验a条件下,用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为100
C.该反应的H>0
D.比较实验a、c可判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7.下列有关N 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 mo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3N A
B.25℃时,pH=11的氨水中含有的OH-数目为0.0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HCl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8N A
D.64 9 SO2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SO3数目为N A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NH4+、NO3-、Cl-
B.0.1mol·L-1Fe(NO3)2溶液:H+、Al3+、SO42-、Cl-
C.0.1mol·L-1氨水溶液:K+、Na+、NO3-、A1O2-
D.c(H+)/c(OH-)=1012mol·L-1的溶液:Ca2+、NH4+、Cl-、HC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不是离子反应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存在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数目越多的物质,还原性一定越强
10.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RCOOR′+NaOH→RCOONa+R′OH),该反应属于()
A.消去反应
B.加成反应
C.聚合反应
D.取代反应
11.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下列的
A.仍相同B.醋酸溶液的大C.盐酸的大D.无法判断
12.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 ΔH>0,(A%为A平衡时百分含量)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C.
D.
1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
14.磷酸亚铁锂(LiIFePO4)电池(如图所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M电极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6+Li1-x FePO4LiFePO4+6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向M电极移动
B.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5mol电子,就有36g碳和金属锂复合在一起
C-xe=6C
C.放电时,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x--
6
D.充电时,N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xe-=xLi++Li1-x FePO4
1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 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B.0.1mol·L-1 MgCl2溶液中含有的Mg2+数目一定小于0.1N A
C.0.1mol 的CH4和NH3混合气体,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N A
D.4.6g Na与含0.1mol HCl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 A
1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草木灰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提高肥效
B .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后,灼烧得到Al(OH)3固体
C .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 3=Na ++HCO 3-
D .除去MgCl 2溶液中的Fe 3+,可在其中加入NaOH 溶液
18.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反应2FeSO 4
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
的沉淀是
A .BaS
B .BaSO 3
C .BaSO 4
D .BaSO 3和BaSO 4
19.(6分)已知反应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硫酸
B .Al 可替换CO 置换出Fe ,说明Al 比Fe 活泼,并且只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C .34Fe O 俗称磁性氧化铁,FeO 在空气中受热可转化为34Fe O
D .碳钢主要是由34Fe O 和碳组成的合金
20.(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R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Y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2-和Z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W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W 与R 同周期,R 的原子半径小于W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R>W>X
B .Z 和其他4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离子半径:W 2-> Y 2- > Z +
D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R
21.(6分)固体A 的化学式为NH 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NH 5中含有5N A 个N —H 键(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 .NH 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NH 5是离子化合物
C .NH 5的电子式为
D .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5+H 2O=NH 3·H 2O +H 2↑
22.(8分)下列物质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是
A .FeSO 4
B .MgSO 4
C .AlCl 3
D .NH 4Cl
23.(8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固体氯化钾
B .作电极的碳棒
C.气态硝酸D.液态氯化氢
24.(10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0g NaHSO4晶体中含有N A个SO42-
B.6.2 g氧化钠和7.8 g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0.2N A
C.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分子数为0.1N A
D.NH4Cl+NaNO2=N2↑+NaCl+2H2O,每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数为0.6N A
25.(10分)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相关主旨的是
A.“水域蓝天,拒绝污染”一严控PM 2.5排放,改善雾霾天气
B.“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一积极开发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C.“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一综合利用煤和石油,发展绿色化学
D.“化学,引领科技进步”一研究合成光纤技术,让通讯更快捷
26.(1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熔融)NaOH NaAlO2
B.SiO2H2SiO3(s)Na2SiO3(aq)
C.Cl2HCl NH4Cl
D.CaCl2CaCO3CaSiO3
27.(12分)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
B.乙烯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均会变质
D.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遇乙醇,颜色均发生变化
28.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广泛。
该锂电池将锂嵌入碳材料,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电解质中迁移介质是一种有机聚合物,其单体之一M结构简式如下图:
M的结构简式
电池反应为:LiC6+FePO4LiFePO4+6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体系中的Li+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FePO4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充电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e-==Li++FePO4
D.1 mol有机物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2 mol NaOH
29.S-诱抗素可保证盆栽鲜花盛开,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0O4B.该物质环上的二氯代物只有2种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 mol NaOH完全反应D.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
30.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且生成的醇无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
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8种B.16种C.24种D.28种
参考答案
本练习含答案有解析
1.A
【解析】
【详解】
A.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醛的二倍,且乙酸中含有的原子数也是甲醛的二倍,所以乙酸可以看作两个甲
0.4N个原子,A项正醛,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g/mol,那么3g甲醛是0.1mol,0.1mol甲醛中含有A
确;
B.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完全,转移电子数小于0.2N A,B项错误;
C.pH=1,代表的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1mol/L,所以1L的溶液中,含有1L×0.1mol/L=0.1mol的氢离子,个数为0.1N A个,C项错误;
C H O并不一定是乙醇,还可以是甲醚,在甲醚中含有0.6N A个碳氢键,D项错误;
D.分子式为26
答案选A。
【点睛】
C H O的物质不一定是乙醇还有可能是甲醚,为易错点。
分子式为26
2.D
【解析】
【分析】
A.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可能为He或某些过渡元素;
B.第5列元素是ⅤB族元素;
C.第10列价电子排布为(n-1)d1-6ns1-2,11列元素价电子排布为(n-1)d10ns1-2,(n-1)d全充满;
D.根据第14列为碳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
【详解】
A.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的元素可能为He或某些过渡元素或第ⅡA族元素,则不一定为第2列,故A错误;
B.第5列元素是ⅤB族元素,第15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2np3,故B错误;
C.第10列价电子排布为(n-1)d1-6ns1-2,11列元素价电子排布为(n-1)d10ns1-2,(n-1)d全充满,则分别在d区和ds区,C错误;
D.第14列为碳族元素,有机物含碳元素,故该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属于P区的元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的知识,把握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位置、元素化合物与化合物的关系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B
【解析】
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n、p分别是氮、镁。
又由于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教之和为17,可得m、q原子最外层电子教之和为10,所以m、q分别是碳、硫。
A. m、n、q分别是碳、氮、硫,都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B. 由于n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n的氢化物的沸点最高,故B错误;C. n、p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n>p,q离子电子层较多,半径较大,总之,离子半径的大小:q>n >p,故C正确。
D. m与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二硫化碳是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
4.A
【解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A.CaC2中钙离子和C22-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22-离子内两个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A正确;B.N2H4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错误;C.Na2S
中钠离子和S2-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错误;D.NH4NO3中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内存在N-H极性共价键,硝酸根离子内存在N-O极性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A。
5.D
【解析】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氯水中HClO见光易分解;D.NaCl
性质稳定,溶剂水易挥发;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久置空气中浓度变小,故A 错误;B .浓硝酸易挥发,久置后溶液中溶质减少,会导致溶液浓度变小,故B 错误;C .氯水中HClO 见光易分解,促进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不断消耗,溶液浓度变小,故C 错误;D .NaCl 性质稳定,水挥发而导致溶液浓度变大,故D 正确;故选D 。
6.C
【解析】
【详解】
A . 实验c 条件下,实验中60min 到达平衡,恒温恒容下,利用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再利用差量法代入公式计算得(0.2+0.2)mol ×
140Pa 175Pa =0.32mol ,0.4mol -0.32mol =0.08mol ,所以()-4-1-130.08mol v AX ==2.010mol L min 10L 40min
⨯⋅⨯⋅,A 项正确; B .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实验a 中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0.2+0.2)mol ×120Pa 160Pa
=0.3mol ,这说明平衡时消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均是0.4mol -0.3mol =0.1mol ,剩余反应物均是0.2mol -0.1mol =0.1mol ,容器容积为10L ,则平衡常数K =()()()532c AX c AX c X ⋅=0.010.01
10.0⋅=100,B 项正确; C . 根据c 和a 的反应判断,c 起始压强较大,而投料量和容器的体积都没有变化,所以由公式PV =nRT 来推断,是温度引起的,即c 中温度高于a 中温度,根据A 和B 可知c 中反应物转化率低,说明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 项错误;
D .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 中温度高,反应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比较实验a 、c 可判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 项正确;
答案选C 。
【点睛】
此题核心在于实验c 图像的理解,对于恒容,且投料相同的反应来说,初始压强增大,可以用PV =nRT 来进行解释。
7.C
【解析】分析:A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B 、题中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数目,故A 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 LHCl 为1mol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8N A ;D 、SO 2与氧气反应生成SO 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详解:A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 错误;B 、题中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数目,故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 LHCl 为1mol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17)N A =18N A ,故C 正确;D 、SO 2与氧气反应生成SO 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SO 3数目小于N A ,故D 错误;故选C 。
8.C
【解析】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NH 4+与OH -生成32NH H O ,故A 错误;酸性条件下,Fe 2+、NO 3-、H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 3+,故B 错误;0.1mol·L -1氨水溶液:K +、Na +、NO 3-、A1O 2-
不反应,故C 正确;c(H +)/c(OH -)=1012mol·L -1的溶液呈酸性,H +、HCO 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 错误。
9.C
【解析】
A .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例如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故A 错误;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
C .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如醋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是因为醋酸属于难电离的物质,故C 正确;
D .还原性与失去电子数目无关,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故D 错误;故选C 。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原理来判断:酯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看作酯中C-O 单键断开,RCO-结合水中的OH,-OR′结合水中的H,水解生成羧酸和醇,其实质为取代反应。
【详解】
酯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看作酯中C-O 单键断开,RCO-结合水中的OH,-OR′结合水中的H,水解生成羧酸和醇,其实质为取代反应;生成的RCOOH 再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促使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D 正确;正确选项D 。
11.B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因此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 仍相同,则醋酸稀释的倍数大,所以所得溶液的体积醋酸大,答案选B 。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2.C
【解析】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
A 项、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 错误;
B 项、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A%减小,故B 错误;
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A%减小,故C 正确;
D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平衡图象,注意分析方程式的特征来判断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让平衡正向进行即可。
A、增加压强,该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
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故B正确;
C、增大CO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方向进行,但是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B。
14.D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Li电极失电子,作电池的负极;LiFePO4得电子作电池的正极;
【详解】
A.放电时,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Li+向N极移动,A错误;
B.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5mol电子,则有0.5molLi生成,就有36/x g碳和金属锂复合在一起,B错误;
C.放电时,C的化合价未变,Li失电子生成锂离子,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xC-xe-=xLi++6C,C错误;
D.充电时,N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xe-=xLi++Li1-x FePO4,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原电池放电时,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时为电解池。
15.D
【解析】
【详解】
A、18g H218O的物质的量为n=m
M
=
1.8g
20g/mol=
0.09mol,而1mol H218O中含10mol中子,故含0.9N A个中
子,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无法计算溶液中的镁离子的个数,故B错误;
C、甲烷含有4个C-H键,氨气有3个N-H,故0.1mol的CH4和NH3混合气体,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小于 0.4N A,大于0.3N A,故C错误;
D、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和盐酸溶液反应时,先和HCl反应,过量的钠再和水反应,故0.2mol 钠会完全反应,且反应后变为+1价,则转移0.2N 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
【分析】
W、X、Y和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和Z为N、Al、Si和P,则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N<Al,A项正确;
B. 常温常压下,Si为固体,B项正确;
C.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PH3<NH3,C项正确;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氢化物越稳定,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要识记并理解。
17.C
【解析】
【详解】
A.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与草木
灰混合会发生反应放出氨气,施用会降低肥效,故A错误;
B.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部分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加热蒸干时,氯化氢受热挥发,使铝离子水解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铝,灼烧时,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C正确;
D. 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加入NaOH溶液,NaOH易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混入NaCl杂质,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Fe3+易水解生成沉淀,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促进Fe3+的水解,加入NaOH溶液,NaOH易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混入NaCl杂质是解答关键。
18.C
【解析】分析: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发生:SO3+H2O=H2SO4,
H2SO4+BaCl2=BaSO4↓+2HCl↓,注意H2SO3为弱酸,酸性小于HCl和H2SO4,以此来解答。
详解:混合气体中含有S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发生: SO3+H2O=H2SO4, 则没有SO3逸出,H2SO4+BaCl2=BaSO4↓+2HCl,则有BaSO4沉淀生成;因为H2SO3为弱酸,酸性小于HCl和H2SO4,则不能与氯化钡反应,得不到BaSO3沉淀;且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与氯化钡不会生成BaS;正确选项C。
点睛: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因为亚硫酸不能制备盐酸;三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
19.C
【解析】
【详解】
A项、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钝化,可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硫酸,故A错误;
B项、Al比Fe活泼,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得到氢气,故B错误;
C项、FeO在空气中受热,+2价铁元素被氧化为+3价铁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正确;
D项、碳钢主要是由铁和碳组成的铁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20.D
【解析】
【详解】
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可知X为H;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知Y为O;O2-和Z+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Z为Na;W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可知W的最高正价为+6价,W为S;W与R同周期,R的原子半径小于W,可知R为Cl;则
A.Cl、S、H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
B.Na和H、O、S、Cl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H、NaCl等,故B正确;
C.离子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S2->O2->Na+,故C正确;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故D错误;
答案为D。
21.A
【解析】
【详解】
因为它所有的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即2个或8个。
假设A正确,对N原子来说,最外层应是10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均符合题意。
22.B
【解析】
【分析】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说明该溶质性质较稳定,蒸干、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分解、不发生水解,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硫酸亚铁在蒸干过程中发生水解,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但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蒸干、灼烧时得到硫酸铁,A错误;
B.硫酸镁在溶液在加热时水解得到硫酸与氢氧化镁,但氢氧化镁难溶,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最后得到的固体为MgSO4,B正确;
C.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加热蒸干并灼烧后,氯化氢挥发得到氢氧化铝,灼烧后得到氧化铝固体,C错误;
D.氯化铵加热蒸干并灼烧后无固体物质,全部脱离体系,D错误;
答案选B。
23.B
【解析】
【详解】
A、固体氯化钾属于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选项A不选;
B、碳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B选;
C、硝酸属于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选项C不选;
D、液态氯化氢属于化合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本题考查电解质,属于对基础化学概念的考查,本题要理解好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4.B
【解析】
【详解】
A.NaHSO4晶体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组成,不存在SO42-,故A错误;
B.6.2 g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6.2 g
62g/mol=0.1mol,7.8 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7.8 g
78g/mol=0.1mol,氧化
钠与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个数均为1,故二者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0.2 N A,故B正确;
C.4.6 g钠相当于0.2mol钠,0.2mol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同时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铝箔还能反应生成氢气,故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分子数大于0.1N A,故C错误;
D.NH4Cl+NaNO2=N2↑+NaCl+2H2O 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由-3价和+3价变成0价,每生成lmolN2
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所以每生成0.1mol N2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NaHSO4晶体中的离子种类与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种类的不同。
25.B
【解析】
试题分析:A、PM2.5为粒子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微粒,可导致雾霾天气,故A正确;B、风力发电属于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不符合主旨,故B错误;C、综合利用煤和石油,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旨,故C正确;D、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研究合成光线技术,可提高通讯效率,故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绿色化学、能源与材料等
26.C
【解析】
【详解】
A.电解熔融NaCl得到金属钠,而不是氢氧化钠,故A错误;
B.SiO2不能溶于水生成H2SiO3,故B错误;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Cl2HCl NH4Cl各步转化都能实现,故C正确;
D.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