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与小微企业合作机制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与小微企业合作机制的探讨
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由小微企业奉献。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才缺乏以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有效的校企合作,是解决小微企业人才不足的关键。

标签:小微企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自此从业人员在300人及以下,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国家针对小微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2013年1月起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即将实施,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源头、社会就业的主体。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影响,小微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3〕70号)指出:加强小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针对小微企业的人才培训计划,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小微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小微企业家高端培训,每年培训小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300人;开展面向小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数3000人以上;实施“小企业创业培育计划”,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低于10000人。

开展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健全针对小微企业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毕业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小微企业就职发展。

常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常州市区落实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常人社发〔2013〕94号)文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与其签定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并取得我市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给予补贴。

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的需求为宗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与小微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结合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明确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以及对技术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运用模块化方法设置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过程。

具体措施有:
1树立以小微企业为办学管理主体的理念
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实质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主体多元
化。

职业技术院校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只有小微企业参与办学管理全过程,成为办学管理的主体,构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小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1.1组建名誉董事会。

成立小薇企业办学委员会,选取懂事会,形成以小薇企业为主体的董事会阵容。

1.2赋予董事会真正的职责。

董事会行使下列七项职权:①负责公开招聘院长、副院长;②审议学院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③审议学院的基本管理制度;④审议学院的年度工作报告;⑤审议董事提交的议案;⑥执行股东会决议。

董事会被赋予了真实的权利,与关注学院发展的责任统一起来。

1.3董事会应履行监督义务。

董事会应在每年年底召开懂事会议,由董事长主持。

议程主要有:①听取院长年度工作总结、下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报告;②审议院长工作报告;③发表意见和建议;董事建议经董事长审核后,列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在第二年的董事会议上反馈执行情况,接受董事评议。

小微企业的需要通过董事会议直接传导到教学系统内部,这就从制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1.4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既确立了董事会作为“主体者”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院长“管理者”的法律地位。

院长作为学院的法人代表,执行董事会决定并全面负责学校的人事、教学、财务及其他工作。

在学院内部,由院长、副院长和主要系部主任组成的“院务会议”,负责学院日常行政工作。

同时,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形成董事会决策、院务会议执行、工会委员会监督的制衡机制。

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但为校企合作打造了良好的制度平台,也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2小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合作小微企业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院就业伙伴,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2.1参与专业开发与招生计划调整。

新专业开发需经小薇企业办学委员会提议,董事会决定。

学院每年春季开学都要对小微企业进行大规模走访,围绕专业调整和招生计划征求小微企业意见。

2.2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各专业系部都成立了以小微企业人事经理和生产经理为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请小微企业提出岗位技能要求,梳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小微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要求,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从如何提高和加强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和道德素养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创新和改进教学过程,高等院校能否培养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教学过程。

因此,在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过程是适应小微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培养模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该坚持技术人才素质结构的均衡教育理念。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得到系统、全面地展示。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和“互动”交流知识的模式,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直接嵌入小微企业培训模块、联合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导入国际行业标准、联合开发教材等方式,把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有效地植入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小微企业需求的对接。

2.3参与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

在专业实践教学层面,来自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院兼课,成为学院的“企业教授”,在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设计指导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4参与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测。

小微企业积极跟踪实习生、毕业生的业绩表现,配合学院进行小微企业满意度调查,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使人才培养流程得到持续改进。

2.5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接收教师在小微企业进修、实施工程师-讲师交流计划,组建了由资深工程师、部门经理为核心的小微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2.6实训条件建设:通过设备捐赠、联合共建、设备换培训、硬件资源共享等方式,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室。

2.7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开学典礼颁发小微企业奖学金、小薇企业总经理论坛、小微企业冠名教室的环境布置,以及频繁的校企体育文化交流,把不同类型的小薇企业文化导入校园,形成良好的职场氛围,达到校企合作育人的目的。

通过与学院在人才、设备、培训、管理资源的融合共享,小微企业“全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3学院对小微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
确以以小微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理念,把誓言化作具体的行动,全方位服务
小微企业,实现校企携手,互利共赢!
3.1为小微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员工。

每年为小微企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短期技能培训生,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满足小微企业的人员需求。

3.2为小微企业提供质的培训课程。

为小微企业在岗员工培训开发培训项目,为小微企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资源。

3.3为小微企业提供优惠的技术支持。

小微企业与学院相关专业技术合作,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为小薇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3.4提高小微企业的凝聚力。

学院的服务不仅体现在人才、课程和技术的支持,还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需求,校企联合组建诸多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增强了小微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扩大了校企交流的渠道。

通过实践上述分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以互惠双赢作为逻辑起点,以董事会制度为体制平台,以完整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以持续的创新实践作为推手,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常态运行,最终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2]《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3〕70号
[3]《关于常州市区落实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常人社发〔2013〕9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