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之南的声音--香格里拉民间音乐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云之南的声音--香格里拉民间音乐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调

张富兰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5(000)017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张富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①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的交接地带,为“三江并流”之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香格里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在迪庆这个拥有“歌的世界,舞的海洋”②美丽称谓的地方,以藏族为主的26个民族③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孕育、繁衍,它凝结着迪庆州各民族纯朴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迪庆藏族自治州各民族自古以来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长期团结和睦、共同奋进,形成了和谐社会精神传统和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格局。

迪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天人合一,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地区,在这里,宗教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如此众多的民族生活在一起,基本没有产生过大的民族冲突,是民族交往和文化融合之地,境内居住着藏、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26个民族,世居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迪庆地区各
民族的歌舞多姿多彩,藏族有锅庄、弦子、热巴等;傈僳族有阿尺目刮、瓦器器、阿朴比瓦器等;纳西族有东巴舞、亚阿哩、阿里里等。

千百年间,各少数民族和谐共生,共同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建造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使香格里拉成为一块文化底蕴丰厚的腹地。

再悠久的历史、再光辉的文化都要在时代的变迁中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即使是深藏于高原、山川、江流间的古老文化也无法免除岁月与时代的洗礼。

在20世纪90
年代前,迪庆藏族自治州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景象,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香格里拉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的边陲地带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在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下,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地受到冲击,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变革的同时也使当地的音乐文化的传承承受着巨大的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不可避免地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接受着时代的洗礼,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如此。

香格里拉地区的“非遗”同样面临着民间音乐失传、民间艺人流失的危机,同时,由于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大的经济环境对年轻人职业、工作选择产生的重大影响,导致民间音乐的传承后继无人。

可喜的是,香格里拉地区的民间音乐保护活动正在卓有成效地开展着。

通过各级政府和民间音乐保护协会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香格里拉地区民间音乐保护工作的巨大成果。

但是,民间音乐的保护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公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匮乏、人才稀缺、机构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

相关部门应尽快解决以上问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政府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于民间保护组织的支持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使香格里拉民间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

2013年2月5日,《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文化部审批。

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地推进。

这个以迪庆州藏区文化
为主体,包括傈僳、纳西、白、彝、普米、回、苗等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内的集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体的整体性多样文化生态保护区占地总面积达2387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

这对于保护迪庆文化,全面真实地
体现香格里拉文化的精神内涵,彰显香格里拉独特的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期待香格里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能够在保护区的建立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另外,政府虽然不断地加大力度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但是政府绝对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大包大揽,将全部的精力投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上。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责任。

注释:
①“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

②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香格里拉历史文化》,2012年10月26日。

③迪庆州文化局、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1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