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基础梳理】: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取得的成就: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___________。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_____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_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___________。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原因:(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康。
(2)内容: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具体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___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
(2)基本实现____________,建成完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健全,______________比较充分,____________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具体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____________;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重要性:
(2)措施: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重要性:
(2)措施: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重要性:
(2)措施: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重要性:
(2)措施: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措施:
【达标测评】
2009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四大区域存在差别,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分别达到81.3%、74.3%、70.3% 、52.3%。
据此回答第1-2题。
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四大区域存在差别。
这说明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D、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山东省确定在“十一五”期间,将全面淘汰105项落后工艺和装备、15种落后产品,加大对高能耗产业的监管力度。
山东省采取的上述举措,是为了( )
①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从工业内部看,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大,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比重低。
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应该( )
①不断优化经济结构②提高第三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③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2009安徽省级示范联考)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
要改变这一格局的关键在于( )
A.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C.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