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素质升级检测5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素质
升级检测5含解析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听.(任意)而斫之引.(拉开弓)之盈贯
离而腊.(腊肉)之
B.枯鱼之肆.(店铺)失我常与.(相处)
穷发.(草木)之北
C.芥.(小草)为之舟大有径.(门外路)庭
敢问其方.(道路)
D.走及.(追上)匠石果蓏之属.(类)
穷.(不得志)达贫富
【解析】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
2.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错误!B.错误!
C.错误!D.错误!
【解析】两个“适”都当“往”讲,动词。
A誉:①名词,荣誉,②动词,赞美,称赞;C治:①治理,②治理好;D穷:①穷尽,②不得志。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B)
A.听说这家开业不久的购物商场环境不错,前天我在百忙之中抽空惠顾了这家商场。
B.舅舅,这是我不久前从皖南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送给您和舅妈,不成敬意,请笑纳。
C.同学,你这篇文章内容尚可,但语言还有几处瑕疵,我就斗胆给你斧正了一下。
D.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此留步,恕不远送.一路走好,到家给我报个平安。
【解析】A项,店家欢迎顾客购买叫“惠顾”,是敬辞,不用于自己去商店;“百忙之中”一般用于对他人的客气话。
B项,请人收礼叫“笑纳",使用正确;收下别人的礼物不能叫“笑纳”。
C项,“斧正”用于请人看稿,是敬辞,这里应用“修改”;“斗胆”一般用于下对上,此处也不当。
D项,“留步”用于请别人不要送自己,是敬辞;“一路走好”也不恰当,该词有时还用于送别逝者。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尚书省”是官僚机构。
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
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解析】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二、(9分)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①海水震荡
..也,尘埃也
..以干县令③野马
..,声侔鬼神②饰小说
④生物
..⑦卫
..之中⑥形足以劳动..之以息相吹也⑤余立于宇宙
有恶人
..与之处者,
..,饥渴寒暑⑨丈夫..焉曰哀骀它⑧贤不肖毁誉
思而不能去也
A.①②④⑤B.③⑥⑦⑧
C.①④⑥⑧D.④⑥⑧⑨
6.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组是(D)
①坎井之蛙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因人成事
⑤贻笑大方⑥邯郸学步⑦劳苦功高⑧莫逆之交
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⑧D.①②③⑧⑨
【解析】④⑦出自《史记》,其他均出自《庄子》。
7.下面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安鸟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B.“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庄子借“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尊生”一词出自《庄子·让王》,本文表达了庄子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这种思想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D.“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
文中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解析】庄子的“尊生”思想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不一致.
三、(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会浙东大饥,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朱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免除)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役法
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
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
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
有旨先行漳州经界。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
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
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
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皆行于世。
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选自《宋史·朱熹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悉厘.而革之厘:整理
B.单车屏徒.从徒:徒弟、弟子
C.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贷:借贷
D.而道统之传始晦.晦:含混隐晦
【解析】随从、属下,所以B不正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D)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A组分别说明朱熹中进士的时间和安贫乐道的精神;B组分别说明朱熹上任的情形和其治学的严谨作风;C组前句为“政事可观”,后则表现他对于向人借贷的严肃品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浙东大饥荒时,朱熹积极运粮救灾,并单车独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
州县官员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
B.朱熹非常注重治学与传授。
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
C.在漳州任上,朱熹认为地方偏僻闭塞,百姓不越界与外面交往祸害较大,于是认真考察有关事宜,选拔人才,加强同外面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
D.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理”以获取知识的实际效用。
它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著作在世上广泛流传。
【解析】经界是指土地、疆域的分界。
由此推断选C。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3分)
译文: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抗灾救民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得分点:“值”:逢,遇;“岁”:一年;“全活”:得以保全性命)
(2)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3分)
译文: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总是和他们一起吃饭。
(得分点:“自远”:从远方;“豆饭”:用豆饭招待,名作动;“率”:总是)
(3)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4分)
译文:朱熹死后,朝廷把他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得分点:“没":死;“训”:训诂、解释;“立”:设立、建立)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
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抗灾救民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奏乞请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
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
恰逢浙东发生大饥荒,他被改任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当天就轻车前往就任,并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察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
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
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
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作长远的打算。
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帝对王淮说:“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光宗即位后,朱熹被调任到漳州。
他上奏请求免除漳州属县的无名的赋税七百万贯。
又认为当地的风俗不合礼仪,采录古代丧葬嫁娶之礼仪,公布于众,让人们熟知,并命令父老讲解,用来教导子弟。
朱熹还常因为经界法不能实行而忧虑,于是认真考察有关事宜,选拔人才,指定丈量土地的方法,写成奏章上报给朝廷.皇上降旨,让他先在漳州实行经界法。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九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
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
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总是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须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理"以获取知识的实际效用,而把敬事上天作为修行立德的主要途径。
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地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
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
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和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8分)
枕上作①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②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七十五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十几年。
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C)
A.“旧辈流”指以恢复万里关河相期许的朋友,“死尽中朝”可见诗人心中仍关心朝事。
B.诗人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因此有“孤枕梦”之语。
C.“清愁”因梦醒后的秋风秋雨而生,“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D.诗歌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吴笺着句"照应“作”,结构严谨。
【解析】“‘清愁’因梦醒后的秋风秋雨而生”错。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
(2)诗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案】①郑虔文才很高,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终未封侯,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借此抒发壮志难酬之情;②“自笑”是诗人自我劝解,写出远离官场的欣慰之情;③“何妨”写自己纵未封侯拜相,也无所谓,体现内心的坦然。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浮光跃金,_静影沉璧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2)《劝学》其中荀子用来表现长期坚持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的句子是:_锲而不舍__,_金石可镂__。
(3)自然界那些极渺小的生命对时间是如何认识的呢?在《逍遥游》中庄子如是回答_朝菌不知晦朔__,_蟪蛄不知春秋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
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
珙料其曲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翌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以功补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特授忠翊郎。
绍定三年,丁母忧
....明年,起复京西兵马钤辖。
制置司檄珙问边事,珙曰:“金人若向吕堰,则八千人不为少,然须腾云、吕堰等寨受节制乃可济。
”有顷,金人犯吕堰,珙喜曰:“吾计得矣."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寨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斩首三千。
移剌瑗遣其部曲马天章奉书请降,得县五.珙入城,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端平二年,知光州,又兼知黄州。
三年,珙至黄,增埤浚隍,搜
访军实,边民来归者日以千数,为屋三万间居之,厚加赈货①.又虑兵民杂处,因高阜为齐安、镇淮二寨,厚居诸军。
嘉熙元年,授鄂州诸军都统制。
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②境,江帅万文胜战不利.珙入汉阳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
"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淳祐五年,珙以身镇江陵。
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
不从病遂革,乞休致,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
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
封吉国公,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注:①货:应为“贷”。
②汉阳:当时汉阳隶属于鄂州。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B.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C.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D.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
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解析】原文标点: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
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金,朝代,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在我国北部。
金朝建都会宁,后迁都中都、汴京。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
官员遭逢父母丧事应弃官家居守制.丁母忧也可称丁外艰。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称休致。
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患有疾病则可提前。
D.朔,朔日,即农历每月的初一日.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解析】丁外艰指遭逢父亲或祖父丧事,丁内艰指遭逢母亲或祖母丧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C)
A.孟珙使用妙计,击败来犯金人。
金人进犯吕堰,孟珙采用官军与各寨军队合力作战之策,大败金人,这一结果正如他当初所料。
B.盂珙接受投降,善待降军首领。
移剌瑗想投降,他接受了移剌瑗的投降;移剌瑗向他请求赐死,他为移剌瑗换衣帽,并以
礼相待。
C.孟珙为官仁厚,积极救济百姓。
他任黄州知州时,大量接收前来归附的边地百姓,他设法救济他们,还通过军民杂居的方式保障安全。
D.孟珙体恤将士,有良将之风范.他曾自己拿出白银赐给手下将领,犒劳他们;他派医者为生病、受伤的将士诊视,士兵们十分感动。
【解析】“通过军民杂居的方式保障安全”理解错误。
根据文意,孟珙担心军民杂居容易生事端,将军队另外安顿。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越翌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5分)
译文:过了第二天,各军对着渡口安排阵营,金人果然来到,渡到一半时伏兵出击,歼灭金人半数。
(2)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5分)
译文:孟珙在城楼上设置营帐,指挥战斗防御,终于保全了城池,斩杀了四十九个畏缩不前的人示众。
【参考译文】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
嘉定十年,金人侵犯襄阳,父亲孟宗政当时做赵方的将领,带兵抵御他们。
孟珙料到他们必定图谋樊城,向孟宗政献计从罗家渡渡河,孟宗政同意这个主意。
过了第二天,各军对着渡口安排阵营,金人果然来到,渡到一半时伏兵
出击,歼灭金人半数。
因为立功补任进勇副尉。
理宗即位,破格授任忠翊郎.绍定三年,遇母亲丧事.第二年,丧期未满又起用为京西兵马钤辖。
制置司传书孟珙询问边疆事务,孟珙说:“金人如果直扑吕堰,那么以八千人迎敌不算少,但是必须腾云、吕堰等寨接受指挥才能成功.”过了一些时候,金人进犯吕堰,孟珙高兴地说:“我的计策要成功了。
”立即命令各路军队赶赴吕堰,往前逼近大河,往后逼近高山险阻,寨军从四面会合,金人丟弃辎重逃跑,斩得首级三千。
移剌瑗派他的部下马天章捧着书信请求投降,收复五个县。
孟珙进入城中,移剌瑗趴在台阶上请求一死,孟珙替他换过衣帽,用宾客之礼相见.
端平二年,任光州知州,又兼任黄州知州.端平三年,孟珙到了黄州,增高城墙疏浚城壕,搜求军事物资,边地百姓来归附的每天有上千人,盖了三万间房子给他们居住,优厚地加以救济。
又担心百姓和军队杂居,就靠着地势较高的土坡建了齐安、镇淮两个寨子,来安顿各路军队.
嘉熙元年,授任鄂州诸军都统制。
大元大将忒没觯进入汉阳境内,江州统帅万文胜交战失利.孟珙进入汉阳城中,军民高兴地说:“我们的再生父母来了.”孟珙在城楼上设置营帐,指挥战斗防御,终于保全了城池,斩杀了四十九个畏缩不前的人示众。
皇帝亲笔下诏按战功赏赐官兵,特别赐给孟珙金碗,孟珙增加白银五十两赐给各位将领。
官兵整月苦战,生病、受伤的人接连不断,孟珙派医者察看治疗,士兵都感动得哭泣。
淳祐五年,孟珙亲自镇守江陵,孟珙招募镇北军驻扎在襄阳,
李虎发动兵乱,镇北军也溃败了,于是重赏招纳他们,投降的人不断。
行省范用吉暗中通告投降条款,用所接受的委任作为抵押条件,孟珙报告给朝廷,不听从。
孟珙的病情于是加重,他请求退休,授任宁武军节度使退休,死在江陵府治所,当时是九月戊午日。
这个月的初一,一颗大星陨落在境内,声响如雷。
封吉国公,谥号忠襄。
六、(15分)
18.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
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4分)
①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
②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__
③这句古训警示人们_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__
19.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5分)
【答案】示例: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在2~8_℃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作应用研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__①__。
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
其次,__②__。
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__③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
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答案】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__②使用筷子也有讲究__③但也不可取位过低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村民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
为了解决村民缺水问题,1958年起,时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的黄大发开始带着村民打通隧道建沟渠,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进行得很艰难,但黄大发没有放弃。
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到水利站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就这样,他带领群众,用36年的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 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
2018年,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上面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向】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黄大发精神的内涵,愚公精神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是与天斗与地斗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怕苦不怕难一点一滴啃硬骨头的行动,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坚持,是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无私……当前,愚公精神更有其现实意义,是我们国家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
写作此文要充分理解黄大发精神的内涵。
参考立意: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坚定的信仰,不屈的精神;不忘初心;主动寻求科学方法;自力更生;愚公精神,就是
中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仆精神、锲而不舍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迎难而上的勇气、一心为民的初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一生只为一清渠,当代愚公“凿水渠”的执着与坚守等等。
【佳作赏读】
新时代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是见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古老寓言。
这则寓言留传了上千年,愚公移山精神也传承了上千年。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黄大发带领村民,用36年的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 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
他是新时代的愚公,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愚公精神。
一个人、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人没有精神容易垮掉,一个国家没有精神经不起风浪,我们需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孙相继、久久为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奋斗目标是如此宏伟、如此鼓舞人心,但实现的过程既不会顺风顺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
越是曲折和艰辛,越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只要“立下愚公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宏伟目标就能成为美好现实.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务实重干、勇于担当。
愚公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