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5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5,2023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逻辑建构
冯 刚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北京100875)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是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契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特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应当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主体建设、规划设计好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发挥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良好环境氛围等方面下功夫,着力促进体系间的多维贯通。

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为指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内部之治与外部之治的有机结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框架的系统设计,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部治理。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逻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5⁃0044⁃05
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5.007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既是教育现实中需要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深刻反思和探索的理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而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2]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命题。

切实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缘由,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着力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点建设,对于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切实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缘由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所以要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现实的必然性,既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也契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特点,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要求
人才的成长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其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3]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并非由某种特定方式简单地、独立地对应。

比如说,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由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依靠专业课程讲授,身心健康素质由体育课或者心理咨询承担,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当聚焦到人的身上时,特别是聚焦到具体的、鲜活的培养对象身上时,各素养的培养实际是一个交互作用、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政课的公众形象塑造研究”
(22JDSZKZ07)。

[收稿日期] 2023—07—08
[作者简介] 冯刚,男,四川乐至人,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4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协调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

因此,依据人才培养规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贯通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

具体而言,在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思想品格的塑造,重视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在身心健康的培育过程中,也需要关切培养对象的价值观塑造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过程既需要借助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引导,也需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

人才培养规律关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成长发展的其它方面素养的教育有机融合,因而从人才培养规律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有效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二)契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成长发展,因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本身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也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并且不断发展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新的时代背景为依据,遵循规律、尊重实践,形成新思想新理念,寻求新方法新路径,聚焦新一代人才培养,实现创新发展。

”[4]由此,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人的成长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同样也依存于人才培养体系,两者关联密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所以人才培养体系中必然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相关内容,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实现发展就需要回归到人才培养实践中。

具体而言,作为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也将在人才培养实践的各个方面中进行,从中更新丰富要素、深化拓展关系、形成优化制度等。

那么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发展特点的把握,就需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机地融到人才培养体系的各环节与全过程中。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有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尤其契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特点。

(三)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事物的发展演进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各自的实际特点。

在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一般强调量的积累以及各发展要素共同发挥促进作用,呈现快速粗放的发展变化,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整体性概念。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最初的发展演进往往与人的成长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际问题的应对解决紧密联系。

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规律性研究也愈发凸显,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从不同维度探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更加全面,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实践探索更加成熟,切实推动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完善。

面对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也需要不断建设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考虑思政工作的独立性,同时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性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环节互通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必然缘由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系贯通的有效途径,能够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主体建设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主体的建设,才能更好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通融入。

首先,着力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5]。

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把握中,科学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和遵循,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其次,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建设发展。

有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深耕与拓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深化与丰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的明晰与落实,助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完善与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
·5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与发展,在各方面协调发展中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在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主体性作用。

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素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构,补齐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短板,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二)规划设计好大思政工作格局
大思政工作格局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探索。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培养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素质与身心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相结合,是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点内容。

大思政工作格局强调多主体的协同参与,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指向而设计构建的。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6],实际上明确了大思政工作格局的主体内容。

以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切实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掌握有效的贯通方式。

贯通方式切实影响着体系贯通的质量实效。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以贯之,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主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把握贯通思路、明确贯通重点、落实贯通环节奠定基础。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嵌入人才培养体系,也需要在人才培养的主体环节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渗透人才培养体系中,也需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在要素参与和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切实融入人才培养工作。

总体而言,规划设计大思政工作格局,并依托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建设完善,能够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实落地。

(三)切实发挥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质量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在实践运用中发挥着指挥棒的关键作用,能够有效引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质量评价。

作为体系化建构的整体设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坚持以评价推动自身的发展完善,发挥评价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评价指标的科学设计,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质量评价的开展中,切实突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测量,有效评价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通程度,进而提升切实融入、有效贯通的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改进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评价。

对于人才培养体系自身的评价而言,其也发挥着指挥棒的功能作用,导向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方面的相关评价,考察其是否包含、体现、融入、贯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和要求,能否在导向作用发挥中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评价,在评价指挥棒作用的不断发挥中有效实现体系贯通。

(四)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本质上是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继续加强和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首先,进一步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建设。

“三全育人”生动彰显着贯通的理念和思维,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体现,需要在“三全育人”的建设推动中实现协同育人。

其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相贯通。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现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纵向贯通,在有序衔接、相辅相成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人才培养始终,能够进一步增强合力的凝聚。

再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相协同。

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协同从横向上体现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相互配合与互为支撑中不断强化协同作用。

总的来说,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需要在着力推动“三全育人”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贯通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协同中,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三尧贯通视域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需要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融入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也需要坚持以贯通为指向,重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自身要建设好。

(一)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内部之治与外部之治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仅仅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能得以解决,其既需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安排,以全局视野考虑贯通问题,也需要从事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师资力量协调配合、共同作用。

建设好有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坚持外部之治和内部之治的有机结合,切实将贯通理念践行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坚持外部之治需要基于大思政工作格局,依据外在政策、要求和资源,建设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入的环境、氛围、平台。

当前,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对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环节、重点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和针对性措施,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7]坚持内部之治就是强调要以构建更加协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指向,不断增强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内部运行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在此基础上,只有坚持外部之治和内部之治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才可能有效地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零碎的、分散的、不科学的,即便拥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与氛围环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也很难有效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因此,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既要立足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也要坚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指向,以构建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框架的系统设计
框架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总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内容架构体系、方法平台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等部分。

一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架构体系。

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为指向,在内容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参与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从内容架构上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比如,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将法治教育单列,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8]。

同时还添加了“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的宣传教育等等,在内容深化和拓展中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架构体系。

二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平台体系。

方法平台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方法平台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新的方法平台不断浮现,能够合理有效呈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率,完备方法平台体系以更好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比如,文化元素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要素,创新文化运用的方法,创建以文化人的平台,进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平台。

三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既是衡量的标尺,也是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的指挥棒。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中,质量评价体系着力通过科学评价、有效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进而推动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指导和启发意义。

比如,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单次评价和多次评价的结合,增值评价如何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9]等等,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总体而言,在内容架构体系、方法平台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中,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

(三)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部治理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还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部治理。

开展运行有序、资源配置合理、条件保障充分、政策制度支持,是内部有效治理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展现的突出特征,
·7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也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首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运行动力系统。

明确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行发展动力要素,特别是起到可持续推动作用的内生动力,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

切实完善内生动力激发系统、外部要求向内生动力转化系统等,进而实现内外动力的相辅相成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持续运行。

其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资源配置系统。

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新的时代发展变化,需要更加有效,更具科学性。

在资源配置上,用什么方式才能够更好解决资源配置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助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再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条件保障系统。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通过研究和设计系统有效的制度、机制、规章等等,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运行。

最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政策环境系统。

通过政策环境系统的优化,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解决协同、科学、高效的问题。

总体而言,在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尤其是在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吸收结合外在要求以优化改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部治理,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22-10-26(1).
[2][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2).
[4][7]冯刚,彭庆红,佘双好,白显良等.新时代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 93.
[5][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1).
[9]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
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
(责任编辑:张传枝)
The 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FENG Gang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following the basic laws of talent cultivation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and is also an objective need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governance system.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overall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ffectively playing the role of a baton for quality evaluation,and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so as to promot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between systems.With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mprove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and optimiz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permeation;talent training system;logic
·8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