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护士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黑龙江省护士基础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医院科室: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
1.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是( )
A、60%~70%
B、80%~90%
C、90%~100%
D、96%~100%
E、86%~100%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的掌握。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6%~100%之间,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选项A、B、E的范围均低于正常值,选项C的范围包含了正常值,但不是最准确的答案。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宋先生,男,36岁,急诊入院后病人呼吸由浅慢逐渐加深加快,又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暂停30秒后再度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该病人的呼吸是()
A、潮式呼吸
B、毕奥呼吸
C、间断呼吸
D、鼾声呼吸
E、呼吸困难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病人的呼吸由浅慢逐渐加深加快,又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暂停30秒后再度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可以判断出这是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呼吸节律异常,呼吸深浅和频率逐渐加深加快,然后逐渐变浅变慢,最后暂停一段时间后再度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

因此,本题答案为A。

3.当患者可疑溶血反应时作为当班护士应首先采取()
A、报告医生
B、立即停止输血
C、更换输血器
D、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E、减慢输液滴速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班护士在患者可疑溶血反应时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

可疑溶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背痛、呼吸急促、心悸、恶心、呕吐、腰痛、血压下降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溶血反应。

此时,当班护士应该立即停止输血,以避免继续输血加重患者的症状。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其他选项也是在处理可疑溶血反应时需要采取的措施,但不是首要措施。

报告医生、更换输血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减慢输液滴速都是在停止输血后进行的处理措施。

4.下列情况,禁忌行大量不保了灌肠的是()
A、高热
B、急腹症
C、习惯性便秘
D、腹部手术前
E、结肠镜检查前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禁忌行大量不保了灌肠的情况的理解。

不保留灌肠是指在灌肠后不将灌入的液体排出,而是让其自行排出。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会引起肠道穿孔、肠道破裂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注意禁忌情况。

A选项:高热可能是禁忌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情况之一,但并非本题答案。

B选项:急腹症是禁忌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情况之一,因为此时肠道可能已经发生了病变,灌肠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肠道穿孔等严重后果。

C选项:习惯性便秘不是禁忌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情况之一,因为灌肠可
以帮助排便,缓解便秘。

D选项:腹部手术前不是禁忌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情况之一,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行灌肠。

E选项:结肠镜检查前不是禁忌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情况之一,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行灌肠。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选项。

5.下列不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的是()
A、文字生动、形象
B、记录及时准确
C、内容简明扼要
D、医学术语确切
E、记录者签全名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护理文件书写的要求。

护理文件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效果等信息,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患者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也非常重要。

选项A中提到的“文字生动、形象”不符合护理文件书写的要求。

护理文件的书写应该以客观、准确、简明扼要为原则,不应该使用夸张、主观的语言,更不应该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为这样会影响护理文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 )
A、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D、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E、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A. 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消毒剂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消毒剂的活性成分与微生物的细胞壁、膜等结构物质反应过度,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B.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不同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也不同。

C. 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温度升高可以促进消毒剂的活性成分与微生物的细胞壁、膜等结构物质反应,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D.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不同的消毒剂对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因此酸碱度的变化会影响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E.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有机物可以与消毒剂的活性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消毒剂的活性,减弱消毒效果。

综上所述,选项A是错误的,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7.李某,男,58岁,上腹部创伤高位肠瘘5天,血压100/65mmoHg.血ph7.2,Hcoʒ15mmol/L,该患者酸碱失衡类型是()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血气分析结果,血pH为7.2,HCO3-为15mmol/L,说明患者处于代谢性酸中毒状态。

因为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导致的,而呼吸性酸中毒则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CO2排出不足而引起的。

因此,选项A、C、E都不符合题意。

选项B代表代谢性碱中毒,与题干中的血气分析结果不符,因此也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肌内注射时,选用连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连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后1/3处
答案:
C
解析:肌内注射时,选用连线法进行体表定位,是为了确定注射部位。

连线法是通过连接两个骨骼突起来确定注射部位的方法。

常用的连线法有髂嵴和尾骨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法等。

其中,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注射区域为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王某,男,42岁。

上腹部不适3年,近2个月来进食后饱胀感,有时嗳气。

血清学检查:抗壁细胞抗体阴性。

胃镜检查:黏膜呈颗粒状,血管网显露。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多灶萎缩性胃炎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胃溃疡
D、胃癌
E、自身免疫性胃炎
答案:
A
解析:根据病史和胃镜检查结果,该病人的症状和黏膜颗粒状、血管网显露的表现符合多灶萎缩性胃炎的特点。

抗壁细胞抗体阴性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可能性。

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A.多灶萎缩性胃炎。

10.病室的湿度过低病人会出现()
A、口渴咽痛.
B、烦躁不安.
C、肌肉紧张
D、头晕头痛.
E、胸闷咳嗽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病房湿度过低对病人的影响。

湿度过低会导致病人口渴咽痛,因为空气干燥会使得病人的口腔和喉咙黏膜失去水分,引起口渴咽痛的症状。

其他选项与湿度过低的影响不符合,因此答案为A。

11.急性胰腺炎病人尿淀粉酶与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关系为()
A、前者与后者同时增高
B、前者增高先于后者
C、前者增高迟于后者
D、前者不增高,后者增高
E、前者下降时间先于后者
答案:
C
解析: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胰腺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伴随着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升高。

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的升高是由于胰腺炎症引起的胰腺组织损伤,导致淀粉酶释放入血液和尿液中。

根据病理生理学知识可知,尿淀粉酶的升高迟于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因为淀粉酶需要经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过程才能出现在尿液中。

因此,本题答案为C。

12.尿常规检查需何时留取尿标本()
A、饭前半小时
B、晨起第一次尿
C、12h尿
D、24h尿
E、随时收集尿液
答案:
B
解析: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要留取一定量的尿液作为标本进行检测。

那么,何时留取尿标本呢? A选项:饭前半小时。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饭前半小时留取的尿液可能会受到饮食的影响,不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B选项:晨起第一次尿。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晨起第一次尿液是最为浓缩的,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基础代谢情况,是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最佳时间。

C选项:12h尿。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12h 尿是指收集12小时内的所有尿液,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检测尿中的某些特定成分,不适用于尿常规检查。

D选项:24h尿。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24h尿是指收集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同样不适用于尿常规检查。

E选项:随时收集尿液。

这个选项是不准确的。

随时收集的尿液可能会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选项:晨起第一次尿。

13.刘某,女,45岁。

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近来病人感上腹饱胀,疼痛于餐后加重,且反复大量呕吐,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
A、出血
B、穿孔
C、癌变
D、幽门梗阻
E、营养不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反酸等,严重时可出现呕吐、黑便等症状。

根据题干中的症状描述,病人可能出现幽门梗阻的并发症,因为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症状为上腹痛、呕吐、进食后饱胀等。

因此,本题答案为D。

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 A.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但与题干中的症状描述不符。

B. 穿孔是消化性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但与题干中的症状描述不符。

C. 癌变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并发症,但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慢性刺激才会发生,与题干中的症状描述不符。

E. 营养不良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可能后果,但与题干中的症状描述不符。

14.疼痛强度评估金标准:( )
A、数字评分法
B、语言描述法
C、脸谱法
D、视觉模拟评分法
E、患者主诉的疼痛强度
答案:
E
解析:本题考查疼痛强度评估的金标准。

数字评分法、语言描述法、脸谱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都是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但它们并不是疼痛强度评估的金标准。

疼痛强度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主诉的疼痛强度,因为只有患者自己能够最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疼痛感受。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15.患者张某,女性,意识不清,评估确认患者目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你认为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皮肤完整性受损
C、便秘
D、语言沟通障碍
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护理问题的优先级排序。

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不清,首先需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否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应该首先解决清理呼吸道无效的问题。

其他选项也需要关注和解决,但不如呼吸道问题紧急。

因此,答案为A。

16.药品管理制度下列哪项正确( )
A、各病区普通药品无需定基数
B、外用、口服、注射、静脉用药无需分类放置和保管,药物标签规范、完整、清晰
C、每月定期全面清理药柜
D、所有针剂及口服药必须存放在原装盒内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药品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

各选项的内容如下: A. 各病区普通药品无需定基数。

该选项不正确,药品管理制度规定各病区应当定期核对药品库存,确保药品数量充足,避免药品短缺或过剩。

B. 外用、口服、注射、静脉用药无需分类放置和保管,药物标签规范、完整、清晰。

该选项不正确,药品管理制度规定药品应当按照不同的剂型、用途、成分等分类放置和保管,药物标签应当规范、完整、清晰,以确保用药安全。

C. 每月定期全面清理药柜。

该选项不正确,药品管理制度规定药柜应当定期清理,但清理频率应当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保质期等因素确定,不一定是每月清理一次。

D. 所有针剂及口服药必须存放在原装盒内。

该选项正确,药品管理制度规定所有药品应当存放在原装包装内,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特别是针剂和口服药,更应当存放在原装盒内,以避免药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7.李某,男,53岁。

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以维A酸诱导化疗。

在治疗的第9天病人突然出现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物模糊,烦躁。

身体评估:体温37. 2℃,脉搏95次/分,血压155/85mmHg,呼吸18次/分;血象:白细胞31×10⁹/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10×10⁹/L。

此病人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并发症( )
A、维A酸综合征
B、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颅内出血
D、脑栓塞
E、高血压脑病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了解。

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血象结果,可以判断出病人出现了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最大。

维A 酸综合征是维A酸治疗中的一种副作用,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脱屑等,与本题病人的症状不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但本题病人的白细胞计数较高,不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特点;脑栓塞和高血压脑病的症状也与本题病人的表现不符。

因此,本题答案为C。

18.男性,13岁,半月全身浮肿,乏力。

尿蛋白(++++),定量4.0g/24h,镜检偶见沉渣细胞和透明管型。

血压120/80mmHg,血浆白蛋白29g/L。

BUN5mmol/L,血清肌酐98 umol/L,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该临床诊断是( )
A、急性肾炎综合征
B、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C、慢性肾炎综合征
D、肾病综合征
E、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炎综合征
答案:
D
解析: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该患者出现了半月全身浮肿、乏力、尿蛋白大量增加、血浆白蛋白降低、血压正常、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等症状和体征,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因此,答案为D。

其他选项的病史和检查结果不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

19.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三方共同核查。

A、第一助手
B、手术室护士
C、进修医生
D、实习生
E、规培医生
答案:
B
解析: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核查。

选项A第一助手通常是由医生或者护士担任,但并不是必须参与手术安全核查记录的人员;选项C、D、E进修医生、实习生、规培医生都是医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医师,不具备参与手术安全核查记录的资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手术室护士。

20.护理工作中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或出诊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是()
A、疏忽大意
B、渎职
C、侵权行为
D、索礼
E、违反法律法规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

护理工作中,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或出诊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渎职行为。

渎职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共服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因此,本题答案为B。

其他选项中,疏忽大意、索礼和违反法律法规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或违规行为,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侵权行为与本题无关。

21.李某,男,38岁。

因“急性上腹痛2小时”收入院。

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

入院时,病人急性病容,腹肌紧张,伴压痛、反跳痛,病人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胃炎
B、肠梗阻
C、消化性溃疡
D、溃疡性结肠炎
E、急性腹膜炎
答案:
E
解析:根据病史和症状,病人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但入院时出现急性上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合并了急性腹膜炎。

因此,选项E“急性腹膜炎”是最可能的诊断。

选项A“急性胃炎”症状不符合,选项B“肠梗阻”症状也不典型,选项C“消化性溃疡”已经有病史,选项D“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也不符合。

因此,答案为E。

22.女性,30岁,诊断为甲亢,清晨测脉率100次/分,脉率不齐,脉搏强弱不均,可能发生了( )
A、窦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律不齐
C、房颤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颤
答案:
C
解析:甲亢是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常伴随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如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根据题干中的脉率不齐、脉搏强弱不均等表现,结合甲亢的心血管症状,可以判断可能发生了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特点是心房收缩无规律,导致心室收缩不规则,出现脉率不齐、脉搏强弱不均等表现。

因此,本题答案为C。

其他选项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的脉率均较规律,不符合题干中的脉率不齐、脉搏强弱不均的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脉率较快,不符合题干中的脉率为100次/分的情况。

23.患者,女性,59岁,持续高热3天,每隔4小时测一次体温,都在39.1摄氏度以上,最高达40摄氏度,经诊断为“伤寒”,护理该患者,不正确的措施是()
A、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B、药物降温1小时候复测体温
C、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卧床休息
D、如患者有寒战,应注意保暖
E、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伤寒患者护理的措施的理解。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持续高热、腹泻、腹痛等。

针对该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应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卧床休息、如患者有寒战,应注意保暖等。

选项B中的药物降温1小时后复测体温是错误的,因为伤寒
患者的高热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药物降温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不会根治病因,同时过度降温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

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措施。

24.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
A、体温38℃
B、黄疸
C、发绀
D、头晕
E、颈项强直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资料的概念。

主观资料是指患者自己感觉到的症状或体验,如头晕、恶心、疼痛等,而客观资料是指医生通过检查、观察等手段得出的结果,如体温、血压、血常规等。

选项中只有D项“头晕”是主观资料,其他选项均为客观资料。

因此,答案为D。

25.大量痰是指24小时痰量超过()ml
A、10ml
B、30ml
C、50ml
D、80ml
E、100ml
答案:
E
解析:本题考查对医学术语的理解。

大量痰是指24小时痰量超过100ml,因此答案为E。

其他选项均低于临床定义的大量痰。

26.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骨盆骨折病人住院第4天查出尿路感染
B、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人进行痰培养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
C、出生4天的新生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
D、保洁员在倾倒医疗垃圾时不慎被针头刺伤脚踝致局部感染
E、脑卒中病人的骶尾部见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
答案:
E
27.某昏迷病人,由警察送来急诊,无法询问病史,但病人呼吸时有烂苹果味,查血糖33. 6mmol/L,可拟诊( )
A、酒醉
B、有机磷农药毒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癔病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史和检查结果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

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病人呼吸时有烂苹果味,血糖值高达33.6mmol/L,可以初步排除酒醉和癔病的可能性。

而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与呼吸有烂苹果味不符,因此也可以排除。

综合分析,该病人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因此可拟诊为C选项。

28.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 )
A、脊椎
B、骼骨
C、浇骨小头
D、胫骨近端
E、肱骨近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部位。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髓炎症,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和近端,尤其是胫骨近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其他选项中,脊椎、骼骨、肱骨近端等部位也可能发生骨髓炎,但不是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浇骨小头不是长骨,不属于本病的发病部位。

29.患者,男性,46岁,因贫血入院,遵医嘱静脉输血,对于全血制品应于()小时内输完
A、3
B、4
C、5
D、2
E、3.5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全血制品输注速度的掌握。

全血制品是指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的血液制品。

对于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应该在4小时内输完,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0.输液泵使用时应高于患者心脏水平(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E、60cm
答案:
C
解析:输液泵使用时应高于患者心脏水平,以保证输液顺畅,避免反流。

根据相关规定,输液泵高度应高于患者心脏水平30cm左右,因此本题答案为C。

31.中毒时最首要的处理是( )
A、对症治疗
B、使用抗生素
C、使用特效解毒药
D、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E、清除进入人体的毒物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毒处理的基本原则。

中毒时最首要的处理是立即终止接触毒物,这是因为毒物在体内的作用是累积的,如果不及时终止接触毒物,毒物会继续进入体内,加重中毒程度。

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使用特效解毒药和清除进入人体的毒物都是中毒处理的重要措施,但都是在终止接触毒物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2.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A、10%~20%
B、20%~30%
C、30%~40%
D、50%~60%
E、70%~80%
答案:
D
解析:病房内的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50%~60%之间,这是因为相对湿度过高会导致细菌、霉菌滋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易于在高湿度环境下传播,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相对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空气干燥,使得呼吸道黏膜失去保护,易于感染呼吸道疾病。

因此,病房内的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50%~60%之间,以保证病人的健康。

故选D。

33.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应做到五定,不包括()。

A、定放置高度
B、定点放置
C、定数量品种
D、定期消毒灭菌
E、定期检查维修
答案:
A
34.采集新冠病毒呼吸道标本时戴什么级别的口罩
A、N95及以上口罩
B、N99口罩
C、医用外科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E、一次性口罩
答案:
D
35.插胃管时病人出现呛咳、发绀,护士应该()A、嘱病人深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