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 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竹石 清代:郑燮
坚劲(jiān jìng): 坚强有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 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绩最为突 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 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 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抒情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坚 畏定 艰顽 险强
随堂练习
一、连一连。 钩
清白 何当 等闲

任凭。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高尚的节操。 平常。 何时将要。
二、诗词填空。
大漠沙如雪,_燕__山___月__似__钩___。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___留__清__白__在___人__间__。 千___磨__万__击__还___坚__劲__,任尔东西南北风。
轶事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 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 行为怪)
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 “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 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 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 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 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 有力。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 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 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扎根 在石缝中的 竹子。诗人 是著名画家, 他画的竹子 特别有名, 这是他题写 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 得结实,像咬着 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 根。
咬定பைடு நூலகம்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本来,本来, 本来
破岩:裂开的山 岩,即岩石的缝 隙。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
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 缝中。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拟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
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 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 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 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 的岩石之中。在这首诗里,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 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 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磨:折磨,挫折, 磨炼。
击:打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无论, 不管。尔:你。
坚劲(jiān jìng):坚 强有力。
译文: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 北风。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 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 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 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 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 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 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 之中。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 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 韧的性情。“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 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势!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坚定顽强、 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结构梳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