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
金科·新未来10月联考
化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i 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的化工专家是()
A .侯德榜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徐光宪
2.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具有
标识的化学品为爆炸类物质,实验时不准敲击、摩擦和挤压
B .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移动坩埚时应使用坩埚钳夹取
C .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 溶液冲洗,再用水冲洗
D .氯气有毒,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3.化学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彩色玻璃是制玻璃过程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或盐制得的,可用于建筑和装饰
B .新型陶瓷碳化硅能承受比较高的温度,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
C .橡胶消声瓦可有效降低潜艇航行时的噪声,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异戊二烯
D .有机玻璃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透光性好,易加工,可制成飞机和车辆的风挡4.氮化硅()34Si N 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取:22
343SiO +6C+2N Si N +6CO 高温。

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40.1molSi N 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A
7N B .24.48LN 参与该反应,理论上转移电子的数目为A
1.2N
C .常温常压下,228gN 和CO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A 2N
D .21molSiO 中含Si-O 键的数目为A
4N 5.邻二苯酚(化合物M )制备2,4-己二烯二酸单甲酯(化合物L )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相等的M 和L 分别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量相等
B .M 中有2种官能团,L 中有3种官能团
C .M 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2种,L 能发生加聚反应
D .鉴别1,6-己二醇()222222HOCH CH CH CH CH CH OH 和L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7.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单质2X 可用作粮仓中的粮食保护气,Y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Z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 、Z 、W 处于同一周期,Z 的氧化物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Y>Z>W>X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 、
C .最高正化合价:W>X>Z>Y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W
8.下列反应为放热反应的是(

A .将22Ba(OH)8H O ⋅晶体与4NH Cl 晶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B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C .盐酸与小苏打的反应
D .高温条件下CO 还原23Fe O 的反应
9.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32Ba HCO 溶液中滴入4NaHSO 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
2+-+2-34422Ba +HCO +H +SO =BaSO +H O+CO ↓↑
B .22.24LCO (标准状况)通入-1
250mL0.5mol L NaOH ⋅溶液中:-2--23324CO +5OH =CO +3HCO +H O
C .将ICl 滴入NaOH 溶液中:---
2ICl+2OH =IO +Cl +H O
D .将20.2molCl 通入-1
22L0.1mol L FeI ⋅溶液中:2+
-3+
-
222Fe +2I +2Cl =2Fe +I +4Cl
10.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另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
2Fe+3H O(g)
Fe O +3H 高温
B .肥皂液中产生气泡,不能证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2
H C .向溶液a 中滴加[]36K Fe(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铁粉一定未完全反应D .向溶液b 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23Fe O 11.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重整发生的反应为422
CH +H O
CO+3H 催化剂△
B .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中的2-
3CO 向电极Y 移动
C .电极X 上2H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322
H -2e +CO =H O+CO D .每消耗416gCH ,理论上外电路转移8mol 电子
12.工业上以浓缩海水(含较高浓度的2+--
Mg Br I 、、)为原料提取碘,溴,镁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B .工业上用4CCl 吸收用热空气吹出的2
Br C .实际生产中常选用海贝壳制备沉淀剂2Ca(OH)D .电解熔融氯化镁产生的氯气可以循环使用
13.已知X 、Y 、Z 、E 、F 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M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若Z 为NO ,则X 可能是2
N B .若F 为24H SO ,则Y 可能是2H S 或是单质S
C .若Z 为NO 、X 为2H O 、Y 为单质,则Y 生成Z 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若X 为单质Fe ,F 为硫酸盐,则Z 可以是2FeCl 或3
FeCl 14.固体()
x y z m R Mg Al Si O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为探究R 的具体组成,取10.10g 固体R 样品溶解于足量稀盐酸中,过滤,产生233.90gH SiO 沉淀;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过滤后得到2.90g 沉淀;向剩余滤液中通人足量2CO 气体可再次产生沉淀7.80g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0.10g 固体R 样品中()
2+n Mg =0.05mol B .10.10g 固体R 样品中()
3+n Al =0.1mol C .2x+3y+4z=2m
D .固体R 的化学式可表示为232
MgO Al O 2SiO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铁红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也用作橡胶人造大理石、地面水磨石的着色剂,还可用作精密仪器、光学玻璃的抛光剂等,以流铁矿为原料制备铁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2FeS ,还含有少量223S iO Al O 、等杂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前,首先要将硫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焙烧生成23Fe O ,硫元素转变成2SO ,焙烧21molFeS 转移_________mol 电子。

(2)浸渣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加入硫铁矿还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还原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X 可以是_________(填标号)。

A .FeO
B .2
Fe(OH)C .3
FeCO D .NaOH 溶液
(4)加入碳酸氢铵和氨水沉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6.(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硫代硫酸钠()223Na S O 与稀硫酸反应并探究产物2SO 的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

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品红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3)2Na S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3FeCl 溶液为pH=2的溶液,当酸性4KMnO 溶液开始褪色时,3FeCl 溶液的pH 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建议用如下装置替代装置A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操作和优点)。

17.(15分)汽车尾气中含有CO NO 、等有害气体,对CO NO 、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NO 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该条件下,21molN 和21molO 完全反应生成NO ,会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kJ 能量。

2N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2)通过NO 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Pt 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NO+2CO 2CO +N 催化剂
①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和NO ,测得不同时间CO 的浓度如下:
时间/s
0123…()
-3-1c(CO)/10mol L ⨯⋅ 3.60
3.05
2.85
2.75

用CO 的浓度变化表示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1
-1
mol L s ⋅⋅(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O 的浓度不再改变B .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C .22 NO CO CO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2:1
D .湘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molNO 同时消耗2
1molN ③为了验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下表所示(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温度/C
︒NO 初始浓度()
-1
/mol L ⋅CO 初始浓度()
-1
/mol 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2-1/m g ⋅I 280-31.2010⨯-35.8010⨯II a -3
1.2010⨯-35.8010⨯III
350
b
-3
5.8010⨯i .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_________,b=________。

ⅱ.实验I 和实验Ⅱ中,NO 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I 的是曲线_________(填“甲”或“乙”)。

18.(15分)二酯F 是一种合成多环化合物的中间体,现由乙炔A 制备F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E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B 的分子式为44C H ,A B →为加成反应,B 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足量的2H 完全反应生成G ,G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2CO 为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2CO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形。

医疗上常用_________(填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3)D 的分子式为424C H O ,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D E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F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还可以与CO 和甲醇合成有机中间体丙烯酸甲酯
()3
2
3
Δ
CH CH+CO+CH OH CH =CH-COOCH ≡−−−
→催化剂。

丙烯酸甲酯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 与F 互为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H 共有__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其中三个取代基均为乙氧基()25-OC H ;②含有酯基。

金科大联考·2025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A
C
C
B
C
D
D
B
D
B
B
B
C
D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A
【解析】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A 符合题意;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 不符合题意;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一种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分子式为15225C H O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C 不符合题意;“稀土之父”徐光宪化学家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其基本操作是利用有机络合剂把稀土离子从水相富集到有机相再进行分离,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 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爆炸类物质实验时,不准敲击、摩擦和挤压,A 正确;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移动坩埚时应使用坩埚钳夹取,以防烫伤,B 正确;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NaOH 溶液对皮肤也有腐蚀性,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C 错误;氯气有毒,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发生中毒,D 正确。

3.【答案】C
【解析】金属氧化物或盐可以使玻璃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制玻璃过程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或盐可制得彩色玻璃,彩色玻璃可用于建筑和装饰,A 正确;新型陶瓷SiC 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用温度可达1600C ︒,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B 正确;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C 错误;有机玻璃透光性好,易加工,可制成飞机和车辆的风挡,D 正确。

4.【答案】B
【解析】1个34Si N 中含有143+74=70⨯⨯个电子,340.1mol Si N 中所含电子的数日为A 7N ,A 正确;没有指出是标准状况,故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计算,B 错误;2N 和CO 的摩尔质量均为
-128g mol ⋅,且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228g N 和CO 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 ,所含的原子数为A 2N ,
C 正确;在2SiO 中,Si 和O 构成了硅氧四面体,每个Si 结合4个O ,Si 在中心,O 在四面体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通过顶角的O 相互连接,每个O 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 相结合,故21mol SiO 中含Si-O 键的数目为A 4N ,
D 正确。

5.【答案】C
【解析】1molM 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23mol H ,1molL 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22mol H ,

故物质的量相等的M 和L 分别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量不相等,A 错误;M 中只有1种官能团,B 错误;M 的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两个羟基相间和两个羟基相对2种,L 中含有碳碳双键,L 能发生加聚反应,C 正确;1,6-己二醇中的羟基、L 中的碳碳双键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鉴别1,6-己二醇和L ,D 错误。

6.【答案】D
【解析】制备2CO ,不能用硫酸,否则生成的微溶物4CaSO 会覆盖在3CaCO 上,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错误;应采用萃取、分液、蒸馏的方法得到2I ,B 错误;3NaHCO 受热易分解,23Na CO 受热不分解,大试管的温度高,故小试管中应盛装3NaHCO ,大试管中应盛装23Na CO ,C 错误;硫酸能吸收氨气,氨气不溶于4CCl ,能防止倒吸,D 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元素X 、Y 、Z 、W 分别为N Al Si Cl 、、、。

原子半径:Al>Si>Cl>N ,A 正确;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34NH >SiH ,B 正确;最高正化合价:Cl>N>Si>Al ,C 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234H SiO <HClO ,D 错误。

8.【答案】B
【解析】22Ba(OH)8H O ⋅晶体与4NH Cl 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 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符合题意;盐酸与小苏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不符合题意;高温条件下CO 还原23Fe 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沉淀完全时,2+
Ba
与2-4S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即()32Ba HCO 与4NaHSO 的物质的量比为1:1,离子方程式为2+
-
+
2-
34422Ba +HCO +H +SO =BaSO +H O+CO ↓↑,A 正确;标准状况下,22.24L CO 的物质
的量为0.1mol ,-1250mL 0.5mol L H NaO ⋅溶液中溶质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 ,
()2n CO :n(NaOH)=4: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324CO +5OH =CO +3HCO +H O ,B 正确;ICl 与NaOH
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ICl+2OH =IO +Cl +H O ,C 正确;还原性:-2+
I >Fe
,氯气先氧
化碘离子,后氧化亚铁离子,20.2mol Cl 和20.2mol FeI 反应时,氯气与碘离子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22I +Cl =I +2Cl ,D 错误。

10.【答案】B
【解析】Fe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3423Fe+4H O(g)
Fe O +4H 高温
,A 错误;
肥皂液中产生气泡,只能说明有气体从导管中冒出,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B 正确;向溶液中滴加
[]36K Fe(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溶液a 中含有2+Fe ,但不能确定2+Fe 是来自剩余的铁粉还是反应
后生成的34Fe O ,C 错误;向溶液b 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b 中含有3+
Fe ,由于溶液b 是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稀硝酸溶解得到的,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即使反应后的固体中不含有三价铁而含有二价铁,稀硝酸也能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D 错误。

11.【答案】B
【解析】根据装置图可知,催化重整发生的反应为422CH +H O
CO+3H 催化剂△
,A 正确;电极X 通入的气
体是CO 和2H ,电极X 为负极,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中的2-3CO 向电极X 移动,B 错误;电极X 上2H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2322H -2e +CO =H O+CO ,C 正确;催化重整时,每消耗16g (即1mol )4CH ,同时生成
1 mol CO 和23mol H ,CO 和2H 在电极X 上放电生成2CO 和2H O ,故理论上外电路转移8mol 电子,D
正确。

12.【答案】B
【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A 正确;工业上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用热空气吹出的2Br ,使2Br 转化为氢溴酸,达到与空气分离的目的,再用氯气将氢溴酸氧化为溴后蒸馏分离,B 错误;海贝壳的主要成分为3CaCO ,高温下分解生成CaO ,CaO 与水反应生成沉淀剂2Ca(OH),故实际生产中常选用海贝壳制备沉淀剂2Ca(OH),C 正确;由流程图可知,电解熔融氯化镁产生的氯气可以循环使用,D 正确。

13.【答案】C
【解析】若Z 为NO ,X 可能是2N ,2N 和2H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氨气,Y 为3NH ,3NH 催化氧化生成NO ,Z 为NO ,E 为2NO 、F 为3HNO ,A 推断合理;若F 为24H SO ,则Y 可能是2H S ,X 为S 或2Na S 等,Z 为2SO ,E 为3SO ,F 为24H SO ;Y 也可能是单质S ,X 为2H S 或2Na S 等,Z 为2SO ,E 为3SO ,F 为24H SO ,B 推断合理;若Z 为NO 、X 为2H O 、Y 为单质,则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M 为O ,则Y 为2O ,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2O 和2N 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但是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
2O 也能与3NH 发生反应生成NO 和2H O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Y 生成Z 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
推断不合理;若X 为单质Fe ,F 为硫酸盐,则X 、Y 、Z 、E 、F 可以分别是Fe 、3FeCl 、2FeCl 、2Fe(OH)、
4FeSO ,也可以分别是Fe 、2FeCl 、3FeCl 、3Fe(OH)、()243Fe SO ,D 推断合理。

14.【答案】D
【解析】1010g .
固体R 样品中,()23-1
3.90g
n(Si)=n H SiO ==0.05mol 78g mol
⋅,-1m(Si)=0.05mol 28g mol =1.40g ⨯⋅。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过滤后得到2.90g 沉淀,该沉淀为
2Mg(OH),同时铝元素转化为[]-
4Al(OH),1010g .
固体R 样品中,[]2-1
2.90g n(Mg)=n Mg(OH)=
=0.05mol
58g mol ⋅,-1m(Mg)=0.05mol 24g mol =1.20g ⨯⋅。

向剩余滤液中通入足量2CO 气体,[]-
4Al(OH)转化为3Al(OH)沉淀,1010g .
固体R 样品中,[]3-1
7.80g n(Al)=n Al(OH)=
=0.1mol 78g mol
⋅,-1
m(Al)=0.1mol 27g mol =2.70g ⨯⋅。

1010g .固体R 样品中,m(O)=10.10g-1.40g-1.20g-2.70g=4.80g ,-1
4.80
n(O)=
=0.3mol 16g mol ⋅。

x:y:z:m=0.05:0.1:0.05:0.3=1:2:1:6,即R 为26MgAl SiO 。

根据分析可知,1010g .固体R 样品中()2+n Mg =0.05mol ,A 正确;10.
固体R 样品中()3+n Al =0.1mol ,B 正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即21+32+41=26⨯⨯⨯⨯,C 正确;固体R 的化学式26MgAl SiO 可表示为232MgO Al O SiO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答案及评分细则】(14分)
(1)增大固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使硫铁矿焙烧充分(1分)11(2分)(2)2SiO (1分)3+2+2FeS +2Fe =3Fe +2S (2分)
将3+
Fe 还原为2+
Fe
,有利于后续3+
Al 的去除(2分)
(3)ABC (2分。

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或四个选项全选的,不给分)
(4)-2+
+
332342HCO +Fe +NH H O=FeCO +NH +H O ⋅↓(2分。

将32NH H O ⋅写成3NH ,扣1分)
(5)32
2324FeCO +O 2Fe O +4CO 高温
(2分)
【解析】(1)焙烧时,2FeS 与2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2324FeS +11O 2Fe O +8SO 高温
,根据关系式
2FeS ~转移-11e 可知,焙烧21mol FeS 转移11mol 电子。

16.【答案及评分细则】(14分)(1)恒压滴液漏斗(1分)
2-+2322S O +2H =SO +S +H O ↑↓(2分)
(2)2SO 的水溶液显酸性(1分)
品红褪色(1分)
(3)2-
-2235SO +2S +2H O=3S +4HSO ↓(2分。

写成2-2-
233SO +2S =3S +2SO ↓,同样给分)(4)减小(2分)
(5)-2+2-+4224
2MnO +5SO +2H O=2Mn +5SO +4H (2分)(6)防止倒吸(1分)
(7)实验完毕后,打开通氮气的旋塞,向其中通入2N 一段时间,可防止拆卸装置时有毒气体污染空气(2分。

只答出“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给1分)
【解析】(4)2SO 和3FeCl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
224SO +2Fe +2H O=SO +2Fe +4H ,反应后溶液中
()+c H 增大,故溶液的pH 减小。

17.【答案及评分细则】(15分)(1)吸收(1分)180(2分)
N N: (1分)
(2)还原(1分)
-2-2NO-2e +O =NO (2分)
(3)①-4
2.8310⨯(2分)
②BC (2分。

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或多选的,不给分)③280(1分)
-31.2010⨯(1分)甲(2分)
【解析】(1)该条件下,21mol N 和21mol O 完全反应断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是946kJ+498kJ=1444kJ ,生成
2mol NO 时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是2632kJ=1264kJ<1444kJ ⨯,所以会吸收11444kJ-1264kJ=180kJ 能
量。

(3)①0~3s 内CO 浓度减少了-3
-1
-3
-1
-4
-1
3.6010mol L -2.7510mol L =8.50mol L ⨯⋅⨯⋅⨯⋅,用CO 的浓度变化
表示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4-1-1-4-1-1-18.510mol L s =2.8310mol L s 3
⨯⋅⋅⨯⋅⋅。

②CO 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 不符合题意;容器中气体的
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 符合题意;22NO CO CO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21:::,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据此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 符合题意;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 mol NO 同时消耗21molN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不符合题意。

选BC 。

③ⅰ.实验I 、Ⅱ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则其他条件应相同,故a=280;实验I 、Ⅲ中温度不同,侧其他
条件应相同,故3
b=120
10-⨯.。

ⅱ.实验Ⅱ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则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乙,表示实验I 的是曲线甲。

18.【答案及评分细则】(15分)(1)酯基(1分)正丁烷(或丁烷)(2分)(2)共价(1分)
直线(1分)
75%(1分)
(3)HOOC C C COOH ≡--(2分)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1分)
(4)(2分)
(5)23nCH =CHCOOCH −−−
→催化剂
[2n
CH C H ]|
——3
COOCH (2分。

反应条件“催化剂”未写,扣1分)
(6)18(2分)
【解析】(6)三个取代基均为乙氧基(25OC H —),设乙氧基为A ,另一个取代基为酯基,设酯基为B ,B 为
3CH COO —、2HCOOCH —、3COOCH —。

苯环上连有3个A 的有三种分子结构,每种B 取代位置有6
种(如图所示),故同分异构体共有3618⨯=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