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奶牛场规划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头奶牛场规划设计方案
(一)、确定合理的奶牛场养殖规模
养殖规模大小是奶牛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千头规模较适宜的
存栏为1000-1500头。

养殖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资源: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

生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大影响。

2 .资金情况:奶牛生产所需资金较多,资金回报率较低,投资回收周期长。

资金雄厚,规模可大,要量力而行,进行必要的资金运行分析。

一般情况新建一个奶牛场,包括牛舍、挤奶厅、青贮窖、粪污处理、供电以及道路等附属设施和挤奶、饲喂设备,按设计存栏头数,平均每头牛投资约0.6—1万元。

3 .经营管理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高低,价格体系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性等,对饲养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应予以考虑。

4 .场地面积: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

一个比较理想的存栏1000-1500头奶牛场,采用散栏饲养,TMR饲喂,一般占地面积为:150—180亩,长/宽=1.2/1或方形场地为好(土地利用系数最高);建筑系数:20%—25%;绿化系数:30%—35%;道路系数:8%—10%运动场地和其他用地:35%-40%0
5 .品种因素:规模饲养奶牛应根据乳品加工产品对原料奶的要求来选择品种。

不同奶牛的品种,体型大小差异较大,影响奶牛的占地面积。

如荷斯坦奶牛,美加系体型较大,欧系较小;荷斯坦体型相对较大,改良牛体型较小。

在设计牛舍、挤奶厅等建筑和内部设施时需要考量这些因素。

(二)、选址原则
牛场场址选择要周密考虑,统盘安排。

选址必须与农业发展规划、
畜牧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也可充分利用闲置的畜牧场,进行改造利用。

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且排污方便。

选址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2米以下,具有缓坡坡度(1%-3%最大25%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

切不可建在低凹处、洼或低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 .地形:开阔整齐,理想正方形、长方形,避免狭长和多边角。

3 .水源: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

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 .土质:土质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

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管作用弱。

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5 .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

6 .社会联系: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下风处,距主要交通要道(公路、铁路)500米,距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1500米以外,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

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无人畜地方病。

(三)、千头奶牛场整体规划布局
场区整体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考虑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利于环保。

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供电线路、供水管道节约,有利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便于防火灭病,并注意防火安全。

奶牛场的整体布局要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住宅)、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奶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

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

奶牛场主要包括4个功能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奶牛饲养区、粪污处理区。

奶牛饲养区是牛场的核心,应分为泌乳牛舍、挤奶厅、干乳牛舍、
青年牛舍、犊牛饲养区、配种兽医室、隔离牛舍七个部分。

粪污处理区有沉淀池、堆粪场或粪肥加工车间、沼气池等。

具体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1 .生活管理区:应在牛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地段,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车辆牲畜严禁进入生产区。

生活管理区应尽可能少,但考虑到生产与生活的协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应设有运动休息场所,办公室区内应有培训教室。

还应设有车库、机修间等。

2 .辅助生产区:包括供水、供电、锅炉加热设施、消毒更衣室、饲料生产区等。

饲料生产区有青贮窖、干草棚与精料库。

粗饲料库设在生产区下风口地势较高处,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米防火距离。

兼顾由场
外运入,再运到牛舍两个环节。

饲料库、干草棚、加工车间和青贮池,离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适中一些,便于车辆运送草料,减少劳动强度。

但必须防止牛舍和运动场因污水渗入而污染草料。

3 .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要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使之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要保证最安全,最安静。

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消毒。

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分阶段分群饲养,根据生物防疫工程要求,空气流向与粪污处理方向应沿新生犊牛、围产期奶牛、断奶犊牛与育成牛、青年牛、泌乳牛、干乳牛移动。

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但也要适当集中,节约水电线路管道,缩短饲草饲料及粪运输距离,便于科学管理。

4.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卫生间距,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处理等。

尸坑和焚尸炉应在下风口的最角处。

防止污水粪尿废弃物蔓延污染环境。

总的布局上要注意多利用已有的道路选一靠近主路的正门及运奶大门,此外另选小路开口设粪污处理口,在饲料生产区设饲料车进出口。

一般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口,多在牛场北侧。

粪污处理区设在下风口,一般在西南侧。

生产区布局多为两列式,挤奶厅设在泌乳牛舍中间,布局多呈“H'形,一般宜建在东侧,以防止夏季温度过高,特殊处理区(隔离牛舍、配种兽医室)建在西
侧。

牛舍长轴一般为东西向。

配种兽医室与病牛隔离牛舍共用一栋房子,又称为特殊处理区,其中饲养的牛多为出乳慢的牛、有乳腺炎正治疗奶不能出售的牛、有严重肢蹄病的牛等,应靠近挤奶厅,一般建在挤奶厅的对面,与挤奶厅平行。

(三)、千头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及牛舍设计
千头奶牛场的牛群结构应为:基础母牛600头(其中泌乳牛510头,干乳牛90头),青年牛110头,育成牛110头,大犊牛110头,小犊牛65头。

牛舍结构:牛舍形式为房舍式或开放式,牛舍的屋檐高度一般应在 3.6米(最少2.75米),牛舍跨度两列式为12米,根据工艺不同特别是饲喂通道是否采用TMR可喂车而不同,一般规模牛场建议采用机械饲喂通道。

牛舍间距应是牛舍跨度的1.5-2倍。

饲槽宽0.5米,舍内走道宽4.5米,牛床3米,粪沟宽0.3米,深.15米。

运动场面积泌乳牛每头20—30平方米,育成牛每头15—25平方米,犊牛每头5—10平方米,坡度纵向(垂直于料道)坡度应为2-3%,横向(平行于料道)坡度最少应为1%运动场设有凉棚,高3.5米,宽8米,面积按每头3—5平方米计算。

1 .泌乳牛舍:可建4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设18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20-30米;
2 .干乳牛、青年牛(15-24月龄)舍:可建1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约设22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15—20米;
3 .育成牛(6-15月龄)与大犊牛(3-6月龄)牛舍:可建1栋散栏牛舍,每栋两列约设110个槽位,牛舍跨度12米,长100米,两边运动场各宽15—20米;
4 .犊牛栏:0-3月龄犊牛的犊牛栏65个,栏最小尺寸为6x15米。

饲养65头0-3月龄哺乳犊牛;
5 .隔离牛栏:每40头泌乳牛(或每50头成乳牛)设一3x3米(或3.6x3.6米)隔离治疗牛栏,千头牛场设一配种兽医室,设20个牛位的
隔离牛栏用作病牛隔离治疗。

(四)、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1 .办公区:包括经理办公室、生产资料科、会议室、培训教室等。

2 .兽医室:兽医室3x5米3间。

3 .人工授精室:15x5米。

4 .产房:设20个3x3米产栏;
5 .病牛舍:20个牛位3.6x3.6米的隔离牛栏用作病牛隔离治疗
6 .饲料库:设原料库、成品库、饲料分析化验室及饲料加工车间。

饲料库的大小要能满足10天以上奶牛的饲料供应。

7 .挤奶厅:挤奶厅设计为鱼骨式2x16,面积30x10米,待挤区的面积按照每头1.3平方米/头设计,10x6米。

8 .青贮窖:青贮贮备量应满足全年奶牛需要量。

青贮窖按500-600
公斤/立方米设计容量。

9 .干草棚:干草贮备量应满足4-6个月奶牛需要量,高密度草捆密度350公斤/立方米。

10 .尸粪处理区:畜舍粪便清除采用机械消除,在畜舍中设置污水排出系统,液形物经排水系统流入粪水池贮存,而固形物则借助人或机械直接用运载工具运至堆放场。

排水系统一般由排尿沟、降口、地下排出管及粪水池组成。

为便于尿水顺利流走,畜舍的地面应稍向排尿沟倾斜。

应建粪水池、沼气池、堆粪场、病死牛处理等设施,有条件的可建设沼气发电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