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ppt课件_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 课件(22张PPT)

一、魔法背知识
3.快乐背句子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点评: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秦皇汉武”对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 风骚”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表明了诗人对他们的态度。
拓展: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描绘了(抒发了)……,音调和谐,对仗工整。 举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魔法背知识
3.快乐背句子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点评:运用夸张、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互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 了冰天雪地、白雪无垠的场景,“顿”字强调黄河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 突出天 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意境开阔,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一、魔法背知识
多音字:分、折、朝、数 分外:“分”是“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意,所以读四声“fèn”。“分离、分数”相关意 读一声“fēn”。 折腰:“折”是“弯转”意,所以读“zhé”;与“亏损 ”相关读“shé”,如“折本”;与“翻转, 倒腾”相关读“zhē”,如“折腾”。 今朝:“朝” 是“日, 天”意,所以读“zhāo” ;与“朝代、朝向”相关读“cháo”; 数风流:“数”是“ 一个一个地计算”意,所以读“shǔ”;
答疑: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 山河的热爱之情;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 评论历代英雄, 抒发诗人的 宏伟抱负。
二、答疑全频道
2.“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疑: 结构上:开篇点题, 总写北国的雪景, 为下文具体 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内容上:描写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勾画出一幅北方 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壮美 河山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PPT课件

——拟人
——比喻
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
•
在毛泽东的诗里,又蓬勃的青春意气, 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 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 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 腊梅傲霜雪。又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 有闲庭信步的击水心唱。读懂了它,便 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读懂了它,便 读懂了20世纪的悲欢离合。你读过毛泽 东的哪首诗?彼此交流一下。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霜晨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主席。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
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
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 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 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 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用词极为准确:既不全盘肯定, 又不一笔抹杀,既肯定了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无数英雄中的 杰出者,又含蓄委婉地批评他们在政 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采用“以动写静”的写法, 体现活泼奔放的气势。
多处运用修辞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喻
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
•
在毛泽东的诗里,又蓬勃的青春意气, 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 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 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 腊梅傲霜雪。又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 有闲庭信步的击水心唱。读懂了它,便 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读懂了它,便 读懂了20世纪的悲欢离合。你读过毛泽 东的哪首诗?彼此交流一下。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霜晨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主席。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
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
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 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 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 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用词极为准确:既不全盘肯定, 又不一笔抹杀,既肯定了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无数英雄中的 杰出者,又含蓄委婉地批评他们在政 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采用“以动写静”的写法, 体现活泼奔放的气势。
多处运用修辞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欲与天公试比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 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 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 样理解?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 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 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 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 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 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 主旨所在。
1、写景叙事之作,描 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 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 战斗气概。
2、上片写景,下片议论 2、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3、写的是北国的雪景, 壮阔而美好,并有诗 人想象。
3、写的是南国雪景,虽 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 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作业:
写 出 两 句 写 雪 的 古 诗 句。
评古代帝王
成吉思汗 (褒扬、批评、自信)
数 风流人物 看 今朝
赞今朝英雄
结构展示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上阕:描写北国风光 热爱祖国河山
下阕: 评论历史人物 赞颂当今英雄
冰封 雪飘 (总写)
长城 惟 大河 顿(分写) 山 舞 原 驰(实写)
豪 迈
须 红装素裹 (虚写)
秦皇 汉武 略输 唐宗 宋祖 稍逊
板书
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
实景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
上阕
长城、黄河——静态(互文、夸张)大雪纷飞,
茫茫无际 雄伟壮丽
群山、高原——动态(拟人)
群山绵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5张PPT)

片 片 吹 落 轩 辕 台 。
燕 山 雪 花 大 如 席 ,
·
唐 韩 愈 《 春 雪 》
故 穿 庭 树 作 飞 花 。
白 雪 却 嫌 春 色 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本词,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 2、掌握本词写景、讨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 凝练的词语。(难点)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点明主旨,升华情感,作者以“往昔” 和“今朝”对比,突出今朝革命英雄主 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这句是一种自励, 这是对未来创造英雄业绩的自励,又是 一种抱负和理想,抒发了词人作为无产 阶级革命领袖必将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 自信,自励和抱负。
哪些属于实写?
• 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 • •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 • 实景 • • •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 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 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 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 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 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 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读一读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
• • • • 释词意: 莽莽: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在内。 •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 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课件(共19张PPT)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沁园春
背景知识 朗诵欣赏 词文简析 词文今译 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 人生感悟 领袖风采 书法欣赏 制作情况
写 作 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
上的承作用上?启下
2、毛泽东对古代五位帝王是怎样评价的? 客观公允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 进步作用,功业赫赫,为时代骄子;只可惜武功有
余,文才不足,不能成为美好河山的主宰。
3、你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劳动人民
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略输
稍逊 只识
惜
数 风流人物
——激情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022/4/32022/4/32022/4/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32022/4/32022/4/34/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2022/4/3April 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雪
毛泽东
沁园春
背景知识 朗诵欣赏 词文简析 词文今译 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 人生感悟 领袖风采 书法欣赏 制作情况
写 作 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 首词。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
上的承作用上?启下
2、毛泽东对古代五位帝王是怎样评价的? 客观公允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 进步作用,功业赫赫,为时代骄子;只可惜武功有
余,文才不足,不能成为美好河山的主宰。
3、你认为“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劳动人民
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略输
稍逊 只识
惜
数 风流人物
——激情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022/4/32022/4/32022/4/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32022/4/32022/4/34/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2022/4/3April 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惜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折
妖
腰: 鞠躬,倾倒。
娆: 娇艳美好。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品析语言 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沁园春-雪》课件(共39张PPT)

领袖诗人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轮读经久不息)
.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Fra bibliotek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福田河中学 朱云鹤
这首词“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词牌名 间隔号 题目
读豪迈诗词
读豪迈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
qìn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轮读经久不息)
.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Fra bibliotek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福田河中学 朱云鹤
这首词“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词牌名 间隔号 题目
读豪迈诗词
读豪迈诗词 要求:读准字音
qìn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 拟人化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 气概。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沁园春雪》PPT精品课文课件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 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 无比!
课堂小结
北
“望” 字 领 起
广
方
阔
雪
化静为动
博
景 虚实结合
大
写景:江山多娇(望)
议论: 人民大众(颂) 抒情: 古代帝王(惜)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SPRING SNOW IN THE GARDEN
自学互研
1.文学常识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 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 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 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 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 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 的壮丽诗篇。
精读感知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 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精读感知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 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 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 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 然一体。
课堂小结
北
“望” 字 领 起
广
方
阔
雪
化静为动
博
景 虚实结合
大
写景:江山多娇(望)
议论: 人民大众(颂) 抒情: 古代帝王(惜)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SPRING SNOW IN THE GARDEN
自学互研
1.文学常识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 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 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 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 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 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 的壮丽诗篇。
精读感知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 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精读感知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 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 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 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 然一体。
《沁园春·雪》PPT课件

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 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初读,读准字音
qìn
mǎng
沁园春
莽莽
guǒ
素裹
ráo 妖娆
xùn fèn 稍逊 分外
hán shǔ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归纳总结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上阕咏雪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虚景:艳丽多姿
沁园春 雪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评古:短于文治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表明雪后初晴之景是虚写,是作 者的想像。
比喻,把雪后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 装, 群山姿态万千,娇艳美丽,
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初读,读准字音
qìn
mǎng
沁园春
莽莽
guǒ
素裹
ráo 妖娆
xùn fèn 稍逊 分外
hán shǔ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归纳总结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上阕咏雪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虚景:艳丽多姿
沁园春 雪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评古:短于文治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表明雪后初晴之景是虚写,是作 者的想像。
比喻,把雪后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 装, 群山姿态万千,娇艳美丽,
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与热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课 件16张 统编版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望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实
虚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望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须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总
分
实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望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须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总
分
实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 (共27张PPT)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势磅礴
上联:壮丽山河,纵横千万里; 下联:风云历史,上下五千年。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 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抱着“攘外必 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 中心”之称的武汉,却发现报国无门!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 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 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 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 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 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雪,落 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7年12月于武汉!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禽,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中国, 饥馑的大地,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朝向阴暗的天,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伸出乞援的,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课件(共44张PPT)

比较《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与《沁园春・雪》的异同点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两首词的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 放的风格。《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 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减字 木兰花・广昌路上》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 面,表现了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怎样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 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 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这一部分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 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 (4)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1)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拟人。
(2)作者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白象在奔跑?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看到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
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 上的丘陵,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跑。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 壮丽,二者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 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这两首词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 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 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拓展迁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2张PPT)

明确字词读音:
分( fèn )外 妖娆( yāo ráo ) 成吉思汗( hán ) 还看今朝( zhāo ) 数( shǔ )风流人物
结合课后注释与工具书,解释字意
惟: 只。 上下: 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顿: 立刻。 蜡: 白色。 须:等到。 素: 白色。 妖娆: 艳丽多姿。 竞: 争。 折腰: 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输、逊: 都是差的意思。
——岑参 ——柳宗元 ——韩愈 ——杜甫 ——纳兰性德
沁
园
春
·
毛
雪
泽 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 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小结: 下阙主要写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 的评价,抒发作者的伟大抱负及 胸怀。
总结:
上阙写景: 物——江山
下阙抒情: 人——英雄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 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 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作业布置:
1,收集毛主席其他与《沁园春.雪》在写作手 法上相似的诗词,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品味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所抒发的感 情,融入作者的写作特色,将这首词改写成一 篇小作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总写北国风光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上 阙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0张PPT)

沁 园 春
雪
毛 泽 东
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 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1936~1976)。 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 诗人,书法家。
号称为天子骄子的 成吉思汗又怎么样呢? 祖国的山河是这样妩媚秀丽, 也只不过挽弓射猎、驰骋 引得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们, 疆场。 为之倾倒,为之膜拜, 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啊啊, 论起古往今来的一代代英雄, 历史上所有的英雄豪杰, 可惜那史称宏图大略的 已经全都随着时间过去了。 秦始皇和汉武帝, 掐指细算, 他们的文采华章还欠缺一点; 只有今天, 那分别开创唐宋基业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 唐太宗和宋太祖, 大的中国人民, 其风骚文赋也差迟些须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 拓未来的真正英雄。
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惜”字的丰富含义:一、惜中含褒。 过渡,前句总括上阕写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肯定了中华民 “引”出了五 景,后句启下抒情。 族英雄辈出;二、委婉批评了他们的 位英雄,都是 不足,短于“文治”;三、惋惜其不 雄才大略,赫 主旨句。今朝的风流人 足并非苛求前人,他们的不足是由于 赫战功,对中 物,应该是人民群众, 时代、阶级局限性造成的;第四、表 国历史的发展 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 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产生过巨大的 “略”、“稍”表明对这四个英雄人 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 影响。但一个 物并不一概否定,他们并非全无文采 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 “惜”字,显 风骚;而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却欲抑 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 现出作者对他 先扬,“一代天骄”,其气概高崛, 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 们的遗憾。 至“只识”二字,则不但有惋惜之意, 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 几乎近于嘲讽了,对他的“文治”一 是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宣 方的批评比前四位要严厉一些。
雪
毛 泽 东
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 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1936~1976)。 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 诗人,书法家。
号称为天子骄子的 成吉思汗又怎么样呢? 祖国的山河是这样妩媚秀丽, 也只不过挽弓射猎、驰骋 引得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们, 疆场。 为之倾倒,为之膜拜, 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啊啊, 论起古往今来的一代代英雄, 历史上所有的英雄豪杰, 可惜那史称宏图大略的 已经全都随着时间过去了。 秦始皇和汉武帝, 掐指细算, 他们的文采华章还欠缺一点; 只有今天, 那分别开创唐宋基业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 唐太宗和宋太祖, 大的中国人民, 其风骚文赋也差迟些须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 拓未来的真正英雄。
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惜”字的丰富含义:一、惜中含褒。 过渡,前句总括上阕写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肯定了中华民 “引”出了五 景,后句启下抒情。 族英雄辈出;二、委婉批评了他们的 位英雄,都是 不足,短于“文治”;三、惋惜其不 雄才大略,赫 主旨句。今朝的风流人 足并非苛求前人,他们的不足是由于 赫战功,对中 物,应该是人民群众, 时代、阶级局限性造成的;第四、表 国历史的发展 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 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产生过巨大的 “略”、“稍”表明对这四个英雄人 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 影响。但一个 物并不一概否定,他们并非全无文采 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 “惜”字,显 风骚;而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却欲抑 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 现出作者对他 先扬,“一代天骄”,其气概高崛, 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 们的遗憾。 至“只识”二字,则不但有惋惜之意, 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 几乎近于嘲讽了,对他的“文治”一 是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宣 方的批评比前四位要严厉一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质课课件(共28张PPT)

2021/10/232021/10/232021/10/2310/23/2021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32021/10/23October 2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32021/10/232021/10/232021/10/23
温故而知新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 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 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 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 题目。
读一读:
q ìn m ǎ ng y ā o r áo f èn
朗读指导
情感 语调 语速
诵读训练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以前三句为例分析这 首词的朗读技巧。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听读这首词
体会语速、语调、感情的变化
再读这首词
• ①用你的语速、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词人
情感的变化。
•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用?
沁园春 雪
上阕: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
论抒情,意境壮美
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豪迈,颇能代表毛 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 抒怀之作。
• 你是从哪些句子理解了词的内容并感受到作者
情怀的?(可从表达方式或写作手法来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我们的目标:
1.朗读这首词,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情 感。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32021/10/23October 23,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32021/10/232021/10/232021/10/23
温故而知新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 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 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 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 题目。
读一读:
q ìn m ǎ ng y ā o r áo f èn
朗读指导
情感 语调 语速
诵读训练
•停顿 •节奏 •重音 •感情
以前三句为例分析这 首词的朗读技巧。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听读这首词
体会语速、语调、感情的变化
再读这首词
• ①用你的语速、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词人
情感的变化。
•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用?
沁园春 雪
上阕: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
论抒情,意境壮美
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豪迈,颇能代表毛 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 抒怀之作。
• 你是从哪些句子理解了词的内容并感受到作者
情怀的?(可从表达方式或写作手法来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我们的目标:
1.朗读这首词,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情 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
开
发
表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
开
发
表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 沁园春 雪 (共33张PPT)

欲与天公试比高
园 大好河山。 想象:晴日景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春 雪
下片
评论历史人 物,歌颂无
承上启下引入议论: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折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惜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委婉批评
产阶级革命 英雄,抒发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
伟大抱负
数 议论、抒情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26
沁园春·长沙
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领袖\自己的名字!
30
此词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雄伟壮阔 的北国雪景,表达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下 上的英雄人物。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 美,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格调高昂。赞美无产阶 和革命人民。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
“山舞银蛇,原驰 公试比高”,比喻、 动,使大自然显得生 地写出了群山高原活 和奋发竞争的活力.
15
总写:北国雪景—— 冰:封(静态)雪:飘
上片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具体写:“望”—— 群山:山舞银蛇
沁
高原:原驰蜡象
园
欲与天公试比高
春
雪
16
等到
上片中哪些景物是作者想到的?从哪个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请品析这句话)
“惜”中含贬,饱含惋惜又有批判,委 婉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文学才华欠缺。在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只识”,有惋惜,还有嘲讽, 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
21
作者认为,这些历史上的英雄 国的策略和文学才华,他为何要评
引出主旨句“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古 落到颂今,点明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过渡:祖国河山是这样美好,
以引入、评古、论今为序,
以议论为主,结合抒情。
小 结
研讨、理解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句 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明确: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 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 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 了形象性。
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句中的“略输” 改为“尽输”,句意表达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惜”中含贬,在赞 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 时,委婉指出短于文 治的缺点(略输、稍 逊、只识);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 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 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 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 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先写眼前雪中银装世界,再写想象中红装素 裹之江山,虚实结合描绘多姿多彩之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由祖国 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 抒发诗人的抱负。
研读赏析(一)
有感情地朗读 上片
上阕(片)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 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读 音
n ) 莽莽(mǎng) 沁园春( qì 素裹( guǒ) 妖娆( ráo ) 滔滔( tāo) 折腰(zhé)
稍逊( xùn )
成吉思汗( hán )
风骚( sāo )
俱往矣( yǐ )
大雕( diāo)
风骚: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 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 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 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 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 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 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 做,叫做"填词"。
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 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 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可 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 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北风卷 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江雪》“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韩愈《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孙湘》“云横 秦岭家何在,雪拥蓝 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 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 大漠。”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体感知 请听示范朗读,然后自读课文, 体会本词基本内容。
品 读 词 义
上阕(片)
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山舞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原驰蜡象, 原驰 欲与天公试比高。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分外妖娆。
品 评 上 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描绘了雄奇壮美的
境界,借景抒情。
上 阕 小 结
作者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 面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 是借景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研读赏析(二)
有感情地朗读 下片
下阕(片)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 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 毛泽东: 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河的壮丽诗篇。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娆。”这句话如何理解?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 这句话是虚写。等到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映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 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 特别好看。这使人想到中国人民不但敢于斗争, “山”“原”与天相连 ,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 而且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须晴日”,表达出 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 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一个“看”字,正是对革 “驰” 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 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三句,既赞美了 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生动活跃。 祖国大好河山,又勾画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写 得情景交融。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哪种景色 是美丽的呢?
词语解疑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
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 立即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 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 原驰蜡象: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白象在奔跑。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文采:
下阕(片) 江山如此多娇,
(2)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再次 唐太宗(李世明)、 宋太祖(赵匡胤)、 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文抒情 , 元太祖(铁木真)。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 丽河山而倾倒。
品 评 下 阕
引得古今英雄竞相为之奋斗,自然引 出下文。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长于“武 力”,短于“文治”。 “俱往矣” 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 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 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 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 大气魄和创造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描 写 、 议 论 、 抒 情
上阕: 描写北国风光 热爱祖国河山
雪飘 (总写) 长城、黄河 (分写) —豪迈 山脉、高原 红装素裹 (虚写)
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 (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 ,毛泽东即赠此词。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54~1959)。 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驰”和“舞”, 描写雪景, 末三句是虚景, 前三句总写雪景, 由“望”字 化静为动。雪景 “须”字,借助想 把读者带进了冰天 领起:从 的壮丽雄奇,神 象,写出了雪后景 雪地、广袤无垠的 “长城内外” 天地里。创造了一 象的晴朗、娇艳、 州大地的勃勃生 到“试比 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多姿多彩。 机,让人倍感振 高”,展示 体现了诗人雪中赏 如此广阔的 奋,前途光明。 雪的豪迈情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雪
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 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 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 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 春 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 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诵几句吗?
(3)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4)“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呢?
“惜”中含褒,肯 “惜”中寓志, 定他们,就是肯定 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惜”并不是苛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 古前人,蕴含无产 “只识弯弓射大雕。” 雄辈出的民族; 阶级后来居上豪迈 气概,及超越历代 英雄人物的自信
明确:文采,本 指辞采、才华,就 秦皇、汉武说,兼 有文治的意味。略 输文采,才华稍差 一些。在叹惋中有 褒有贬,在肯定中 指出不足,改后则 变பைடு நூலகம்全盘否定。
明确:原句贬中 含褒,肯定其文治才 能并指出不足,而改 词完全否定其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 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 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