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3课《内战爆发》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战的爆发
一.单选
1.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三大战役
3.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观察如图漫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喻指的是重庆谈判
B.讽刺的是蒋介石
C.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D.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5.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泛区以后,前有淮河岸边,后有追兵。
刘伯承夜探淮河,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赢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胜利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6.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一举动被民主人士称为“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这说明了()
A.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敬佩
B.国民党要求谈判得到各党派的支持
C.这一举动符合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代表了全民族利益
D.共产党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国民党对抗
7. 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8.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
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重庆B.南京C.上海D.延安
9.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了解历史。
如图照片记录了1945年国共和平谈判期间的场景,
它发生在()
A.重庆B.西安C.南京D.武汉
10.“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
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
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A.开遵义会议时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D.政协会议召开时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A.《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2.在渣滓洞监狱,革命烈士写下的《黑牢诗篇》体现了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的革命者们坚贞不屈的斗志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黑牢诗篇》的作者是()
A.陈然B.江竹筠C.王朴D.蔡梦慰
13.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这标志着()
A.全面内战爆发B.战略进攻开始
C.战略决战到来D.渡江战役开始
14.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
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其领导人是()
A.毛泽东、彭德怀B.陈毅、粟裕
C.刘伯承、邓小平D.贺龙、林彪
15. 1947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___的序幕()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反攻D.战略决战
16.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7.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
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19.“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
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二.填空
1.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判断对错)
改正:
2. 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淮海战役.(判断对错)
3.人民解放战争中,揭开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4. 1945年8月,毛泽东在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
5.刘邓大军开辟了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和湖北重镇。
6.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7. 1946年6月,蒋介石向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开始。
8.如图所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阶段的中共战略部署示意图,这一战略行动的直接指挥者主要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判断对错)
9. 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陕北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错误:改正:.
10. 1946年6月,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判断对错)
三.材料
1.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
--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
(1)毛泽东谈论的是那个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选“√”,否则选“×”。
材料一: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1945年8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陪同下到达山城,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中共代表团的来临,使整个山城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1)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西安事变。
(2)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
(3)材料二中的“共产党人”包括周恩来。
(4)材料二中的“山城”指的是成都。
(5)这次事件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3.“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9年9月毛泽东(1)碑文中提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年代,请分别指出是哪一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请说出其中的一个事件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此,中共作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5.以史为鉴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这是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文中的“陪都”指哪里?
(2)从材料看,他显得“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明知这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前往?
(4)谈判最后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