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
【答案】(1)母爱;童真
(2)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解析】【分析】(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赞颂母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据此作答。
(2)《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借动物比喻人,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据此,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故答案为:⑴母爱;童真;⑵狗·猫·鼠;二十四孝图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2.阅读名著,完成小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仍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
点位置也要指出;衍太太
【解析】【分析】①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②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国民,而且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体现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③ 《父亲的病》和《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故答案为:① 爱丈夫爱国家;识大体顾大局;② 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③ 衍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掌握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3.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1)上面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__》。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__的心情。
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
(2)《二十四孝图》则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答案】(1)五猖会;鉴略;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意思对即可)
(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3)D
【解析】【分析】(1)①《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②结合“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可知这里的书是《鉴略》。
③“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中“冷水”二字突出了当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失望、痛苦、无奈的。
④结合“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但是,有什么法子呢?”等句子可以看出儿子心中父亲的形象是严格、无情的。
(2)《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3)《狗猫鼠》“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
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
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五猖会》“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二十四孝图》“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故选D。
故答案为:⑴五猖会;鉴略;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心理
⑵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名著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注意积累,要尽量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查的是名著的重要篇目,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注意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和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及人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要求考生阅读名著时注意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阅读要全面、仔细。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________。
(2)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一文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比如“郭巨埋儿”、“________”等。
【答案】(1)孙悟空;太上老君
(2)二十四孝图;老莱娱亲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
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故答案为:⑴孙悟空;太上老君;
⑵二十四孝图;老莱娱亲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________(作者)《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新的生活,却最终失败;柳青《创业史》中的________在新社会通过艰苦创业,最终取得了成功。
(2)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杨振宁传记
B.《木兰诗》《乐府诗集》乐府民歌
C.《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小说
D.《老王》杨绛小说
【答案】(1)老舍;梁生宝
(2)D
【解析】【分析】(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柳青《创业史》中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2)杨绛《老王》文章体裁应该是散文,而非小说。
故选D。
故答案为:⑴老舍;梁生宝;
⑵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时我们不仅要记住名著的作者,还要对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深刻掌握;
⑵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6.阅读小说,完成小题。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里边——
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为明代小说家________所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3)结合文段,分析美猴王的人物形象。
(4)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答案】(1)西游记;吴承恩
(2)本文的人物是石猴,主要事件是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3)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才能。
(4)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
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众猴称为美猴王。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西游记》作者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2)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两个情节。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石猴”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的事件。
(3)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石猴纵身一跃跳进瀑布泉中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勇敢的性格特征。
再如从石猴进洞后要求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有领导才能。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4)要求联系原著,概述“美猴王”这一名字的来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原文情节是: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猴子们都遵照诺言(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拜石猴为王,石猴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吴承恩;
⑵本文的人物是石猴,主要事件是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⑶别的猴子都不敢跳进瀑布泉中,唯有他纵身一跃,可见他勇敢。
众猴进洞之后石猴要他们按照约定称自己为王,可见他守信,有领导才能;
⑷孙悟空在水帘洞和众猴打赌。
谁能进入水帘洞就称他为王,孙悟空第一个进入水帘洞,被众猴称为美猴王。
【点评】⑴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⑶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⑷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表现作者对反动派和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C.《西游记》中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
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沙和尚,在流沙河收了猪八戒。
D.《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以及取经的缘起等内容;第十三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和师徒终成正果的内容,是小说的主体部分。
(2)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
等老孙去看来。
”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
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
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上述文字出自《西游记》________(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答案】(1)D
(2)三打白骨精;聪颖智慧;果敢勇猛
【解析】【分析】(1)D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
B、背诵的是《鉴咯》不是《论语》;C、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2)上述文字出自《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
从“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等语言描写来看,孙悟空火眼真睛、聪颖智慧。
从“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等句可概括出他果敢勇猛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 D
⑵三打白骨精;聪颖智慧,果敢勇猛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名著,把握内容,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及事件,明确人物个性。
8.《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山海经》,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________》,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________》。
【答案】鉴略;天演论
【解析】【分析】《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故答案为:鉴略;天演论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9.以下语段均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阅读推荐的名著,请根据平时的阅读体验,选择其中一个语段,猜测其出处,并说明理由。
①“你是七班的大房,我想起来,你娘家是×××四班。
两头都是地主,你的东西不会是自己劳动来的。
你们,从小老妈子抱着,丫环搀扶着,你们娶聘,骑马坐轿,绫罗绸缎,跟房跟班,你们享过福。
怎么说是你的东西?穷人的东西,血汗换来,才是自己的。
你们都是吃闲饭的人……”
②“请允许我给您指出,”他最后尖声说,“你们所有青年人,未加思索就判断和解释各种事情;你们对自己的祖国了解不多;先生,你们不熟悉×××,就是这么回事!……你们都只读××书。
瞧,比如现在您给我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得啦,就说关于那些家仆吧……”
③这日到了跂踵国,有几个国人在海边取鱼,一个个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竟是一个方人。
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行走,脚跟并不着地,一步三摇,斯斯文文,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光景。
④他在南赡部洲,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
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做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
他也不怕狼虫虎豹,直登山顶。
【答案】我选①,我猜语段选自《白洋淀纪事》,理由是:语段反映的是农村题材,语段中的“地主”“老妈子”“骑马坐轿”“绫罗绸缎”等语言都带有当时的乡村农民特点。
而且说话人语气中带有强烈的对地主的不满,有很强的斗争意识,这也是《白洋淀纪事》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管《湘行散记》也有写到乡村风貌,但极少涉及到地主和农民斗争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判断是《白洋淀纪事》。
我选②,我猜语段选自《猎人笔记》,理由是:《猎人笔记》是一部翻译作品,而欧洲人在尊称上非常讲究,一般不太熟悉的,都称对方为“您”。
这在中国本土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猎人笔记》中的主人公在打猎时经常会遇见农奴和庄园主等不同阶层的人。
而语段中的“家仆”一词,当是出自某庄园主之口。
还有书中有许多篇幅都可以看到各阶层的人对社会国家的各种评论。
此语段也有相似的论调,诸如“祖国”之类的,所以我判断是《猎人笔记》。
【解析】【分析】此题判断准确,分析条理清楚,理由充分即可。
④段文字,我猜语段选自《西游记》,理由是:西游记第一回中便提到世界之间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而此语段便出现了四大部洲的两个洲名。
孙悟空去海外寻神仙,和唐敖的经历相似,但唐敖是一队人一起的,而且是有自己的船。
而这语段中的“他”却是做了筏子出海,并且是孤身一人,那此人定然是孙悟空,故判断为《西游记》。
故答案为:我选①,我猜语段选自《白洋淀纪事》,理由是:语段反映的是农村题材,语段中的“地主”“老妈子”“骑马坐轿”“绫罗绸缎”等语言都带有当时的乡村农民特点。
而且说话人语气中带有强烈的对地主的不满,有很强的斗争意识,这也是《白洋淀纪事》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管《湘行散记》也有写到乡村风貌,但极少涉及到地主和农民斗争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判断是《白洋淀纪事》。
我选②,我猜语段选自《猎人笔记》,理由是:《猎人笔记》是一部翻译作品,而欧洲人在尊称上非常讲究,一般不太熟悉的,都称对方为“您”。
这在中国本土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猎人笔记》中的主人公在打猎时经常会遇见农奴和庄园主等不同阶层的人。
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