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托盘天平B.筷子
C.核桃夹子D.羊角锤
B
【解析】
A. 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的典型应用;
B. 筷子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 核桃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 羊角锤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B为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B
【解析】
【详解】
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是照相机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玻璃板.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不合题意;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符合题意;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不合题意;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不合题意;
故选B。

3.下图中对应的标注,正确的是
A.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受到的浮力
B.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中
C.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
D.人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解析】
【详解】
A.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故B错误;
C.由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磁感线由N到S可知,放到其上端小磁针方向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故C正确;
D.人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由光的反射形成,故D错误.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中的电磁铁()
A.a端是N极,磁性减弱B.b端是S极,磁性增强
C.a端是S极,磁性增强D.b端是N极,磁性减弱
D
试题分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弱;根据电源的正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拇指伸直,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拇指指的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所以b端是N极.故选D.
【考点定位】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安培定则、滑动变阻器的用法
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与乙同学一起出发B.4s~8s内,只有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错误;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0s∼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5m,乙通过的路程也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s
t


=
5m
4s
=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s
t


=
5m
8s
=0.625m/s.故D错误.
6.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50℃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正常人lmin的心跳约70次
D
【解析】
A、教室中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0.2A,家用台灯正常工作电流与此差不多,在0.2A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正常体温是37℃,夏天室内温度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50℃.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

故D符合实际。

7.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当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为了检测电路故障,小华将电压表接在灯L1两端,发现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灯L1短路B.灯L2断路C.电流表烧坏D.灯L1断路
D
【解析】
【详解】
如果灯L1短路,则电压表无示数,与题意不符,故A错;如果灯L2断路则两个仪均无示数,与题意不符,故B错;如果电流表烧坏,则电路为断路状态,电压表也无示数,与题意不符,故C错;如果.灯L1断路,则完全符题目中出现的现象,故D正确;应选D.
8.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可能为
A.0°B.32°C.45°D.65°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一定大于0°,小于45°.故B可能正确,ACD一定错误.故选B.
【点睛】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9.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A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1.5cm,故A符合实际为答案.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与正常体温差不多,约为40℃,故C不符合实际.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100W,故D不符合实际.
10.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
A.体积B.质量C.密度D.硬度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面包被挤扁,形状发生变化,是体积变小、密度和硬度都变大了;哥哥所说面包没变,是面包的质量没变,即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难度不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物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气体存在扩散现象
D.“黄沙直上白云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
【解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在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破镜难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黄沙直上白云间”,黄沙是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宏观物体,做的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错误,故选BC.
12.在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绕适量铁丝,使之放入液体中直立漂浮,就制成了一支密度计.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内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液体.现将密度计放入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密度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C.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小
D.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较小
BC
【解析】
【详解】
A.同一个密度计放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水=F浮液=G,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水>V排液,由于浮力相等,则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ρ水<ρ液,故B正确;
C.容器为圆柱形,且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密度计的总重力;因ρ水
<ρ液,水和某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G液=m液g=ρ液gV可知G水<G液,而密度计的重力相同,根据F=G液+G密度计可知,F水<F液,即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较小,故C正确;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器+G密度计+G液,容器相同、密度计相同,G水<G液,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甲<F乙,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
F
p
S
可知,p甲<p乙,即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较大,故D
错误.
13.如图所示是科技小组制作的多档位微型电加热器电路图,正常工作的输入电压为12V,加热部分有两根电阻丝R1和R2,通过按下不同档位按钮,改变电阻丝的连接方式(如下表),从而实现四挡加热功率。

则:
按钮1档2档3档4档
连接方式只连接bd 只连接ab 只连接cd 连接ab和连接cd
加热功率/W 24 72
A.R1的阻值为6Ω,R2的阻值为2Ω
B.按下2档,该电加热器的功率为36W
C.按下4档,该电加热器的功率为108W
D.分别按下1档和4档,通过R1的电流差为1A
B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电路图和四档加热功率数据表可知,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分析电路图了解各个档位的电路组成是关键。

利用和串、并联电路电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由电路图结合表格可知,当按下3档时,c、d相连,只有R2连入电路中,由表知此时的加热功率P3=72W,
由可得:;
按下1档时,b、d相连,两电阻丝串联,由表知此时的加热功率P1=24W,
由串联电路特点和可得:,
所以R1=6Ω﹣R2=6Ω﹣2Ω=4Ω,故A错误;
B.按下2档时,a、b相连,由电路图知只有R1连入电路中,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故B正确;
C.按下4档,由图知两电阻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4=P2+P3=36W+72W=108W,故C正确;
D.按下1档时,两电阻丝串联,通过R1的电流即串联电路的电流,
按下4档,由图知两电阻并联,通过R1的电流,
所以分别按下1档和4档,通过R 1的电流差为,故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AB是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中点C处用绳子悬挂重为100N的物体(不计绳重).在A 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_____N.若保持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将
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0 减小
【解析】
【分析】
(1)物体的重力为阻力,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BC 为阻力臂,BA 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求出拉力的大小;(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
【详解】
由图可知,F 2=G ,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由F 1l 1=F 2l 2可得,拉力的大小:F 1=21
l l F 2=BC BA G =12
×100N =50N .若将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则阻力臂l 2将变小,阻力不变,即F 2l 2变小,因为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所以动力臂不变,根据F 1l 1=F 2l 2可知F 1变小,即拉力F 减小.
15.希腊物理学家_____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小梦同学对此产生了疑惑,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地球重约6×1025N ,如果在撬棒一端施加600N 的力,要把地球移动1厘米,那么,他要在长臂一端向下压_____m ;由此判断他的想法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阿基米德 1021 不可行
【解析】
【详解】
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即“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由图知道,此
时杠杆支点左侧地球对杠杆的压力等于地球自身重力,此压力的力臂长1m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6×
1024 kg×10N/kg×1m=600N×(L-1m ),解得L=1023 m ,设s 为人通过的路程,由数学的相似三角形知道,231m 0.01m 10m s
,即s=1021 m ,所以他要在长臂一端向下压1021 m ,由此判断他的想法不可行. 16.若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体积为100 L ,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_J 的太阳能;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ρ水=1.0×103kg/m 3,c 水=4.2×103J/(kg·℃)]
2.52×107 热传递
【解析】【详解】
由ρ
m
V
=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100⨯10-3m3=10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100kg×(80℃−20℃)=2.52×107J,
太阳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发生了热传递
17.小明和小岗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娟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图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岗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娟在图A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
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_____.若小娟所用的拉力为70N,则小
明和小岗受到的拉力分别为_____N、_____N(摩擦忽略不计).
滑轮组420 490
【解析】
【详解】
(1)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滑轮组;
(2)小娟在A处所用的拉力为70N,由图可知小明那端木棍与6段绳子相连,摩擦忽略不计,因此小明受到的拉力:F1=70N×6=420N;小岗那端木棍与7段绳子相连,因此小岗受到的拉力:F2=70N×7=490N。

18.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力F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木棒受到的拉力F始终垂直于棒,故动力臂不变,阻力为杠杆的重力,其大小也不变;当木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所以,将木棒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阻
力臂)逐渐变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 p=mgh,动能的表达式为E k=1
2
mv2,其中m为质量,h为物体距水
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

如图所示,距沙坑高h=7m处,以v0=1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前的瞬间,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求:
(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 p和动能E k;
(2)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的高度H;
35J25J5m
【解析】
(1)由题知,物体质量和被抛出时的高度和速度,物体的重力势能:E p=mgh=0.5kg⨯10N/kg⨯7m=35J;
动能E K1=1
2
mv2=
1
2
⨯0.5kg⨯(10m/s)2═25J;(2)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前的瞬间,整
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故E′p=E p+E k,0.5kg⨯10N/kg⨯(H+7m)=35J+25J,解得:H=5m。

点睛:(1)由重力势能和动能公式计算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 P和动能E K1;(2)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分析解答。

2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质量为60kg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2m,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为200N,不计绳重与摩擦(g=10N/kg),试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做功的功率;
(3)若提升100kg的物体到相同高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75%(2)160W(3)8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体所受重力60kg 10N/kg 600N G mg ⨯===,
由图知n =4,拉力端移动距离:442m 8m s h ⨯=== ,
总功:200N 8m 1600J W Fs ⨯总===
, 有用功:600N 2m 1200J W Gh 有用===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200J 100%=100%75%1600J
W W η=⨯⨯=有用
总; (2)小明做功的功率:1600J =160W 10s
W P t ==总; (3)不计绳重和摩擦,绳端的拉力14
F G G +轮=(),
动滑轮重力:44200N-600N 200N G F G -⨯轮===, 100kg 的物体的重力:''100kg 10N/kg 1000N G m g ==
=⨯ , 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绳端的拉力:11(1000N+200N)=300N 44F G G ''+=轮=()
, 因为44W Gh Gh G W Fs F h F
η====有用
总, 所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00N 100%100%83.3%44300N G F η=
≈⨯''⨯=⨯. 答:(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2)小明做功的功率为160W ;
(3)若提升100kg 的物体到相同高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1.市公交总公司新购买了一批电动公交车,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当该公交车电池储存的能量降低到充满电时的 20%以下时,就需要再次充电.请根据技术参数和具体要求,求解下列问题:该电动公交车充满电,储存的电能是多少焦?该公交车完成一次充电续驶里程(某一速度匀速行驶)150km 中,若消耗的电能均用于水平行驶做功,则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多大?该公交车的运行线路没有明显的上下坡,运行 1 趟(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程为 18km .经过测算,公交车以
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运行 1 趟,因停车需损失 5.44×
106J 的电能.则该车充满一次电最多能跑几趟该公交
线路?(结果保留整数)
(1)3.6×108J;(2)1920N;(3)7 趟
【解析】
【详解】
(1)电动公交车充满电,储存的电能:W=UIt=400V×250A×3600s=3.6×108J;
(2)电动公交车匀速行驶,阻力与牵引力平衡,即f=F,牵引力做功W′=Fs=fs,公交车电池储存的能量降低到充满电时的20%以下时,就需要再次充电,所以80%W=W′,所以:80%W=Fs=fs,即:3.6×108J×80% =f×150×1000m,f=1920N;
(3))行驶1趟公交车耗能:W1=Fs'+W损=fs'+W损=1920N×1.8×104m+5.44×106J=4.0×107J,充满一次电最
多能跑趟数:n=
8
7
80% 3.610
4.010J/
⨯⨯
⨯趟
≈7(趟).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标出电源的“+”、“﹣”极及小磁针的N极.
【解析】
【详解】
因为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所以螺旋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由安培定则知道,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如图:
2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变大,故应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到电流表的“0.6A”接线柱,如图: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小明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连接了如题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
(1)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右移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________)
(2)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扳向“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如图乙所示,I1=_____A;
(3)将开关S2扳向“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R,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此时R=5Ω;则步骤(2)中小灯泡的电阻R1=_____Ω,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步骤(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1=_____W;
(5)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2I1,以下关于灯泡额定功率P0与实际功率P1的数值关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_____.
A.P0=2P1B.P0=3P1
C.P0=4P1D.P0=5P1
0.25等效替代法0.2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动变阻器要按“一上一下”的方式串联接入电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则应将变阻器滑片左边的电阻连入电路,即将A接线柱与开关右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扳向“1”,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
如图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I1=0.2A;
(3)将开关S2扳向“2”,保待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箱的阻值R,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此时R=5Ω;则步骤(2)中小灯泡的电阻R1=5Ω,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步骤(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1=I21R L=(0.2A)2×5Ω=0.2W;
(5)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2I1,假设灯泡的阻值不变,
则P额=I20R=(2I1)2R=4I21R=4P1.
由于灯泡的阻值不是定值,且灯泡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所以,当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灯泡的阻值变大,
则额定功率P0>P额=4P1,所以最有可能的额定功率值为P0=5P1.
故D正确.
25.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底座没有接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步骤l:开启抽气泵后,阿恩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

步骤2:关停抽气泵,玻璃罩内传出微弱的声音;再放进空气时,声音又逐渐变强。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均有上述实验现象。

(1)上述实验说明了: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恩从气泵说明书上了解到: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

根据上述实验和信息,能否直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答: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罩内空气的密度(多少、稀薄程度)不能玻璃罩内无法实现真空,阿恩始终能听到声音【解析】
【详解】
(1)没抽空气之前,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开始抽空气,声音开始变小。

说明玻璃罩内空气的密度(多少、稀薄程度)能影响声音的强弱;
(2)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即玻璃罩内无法实现真空。

所以根据上述实验和信息,不能能直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6.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一物块的密度.下列操作或数据收集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调节
B.用调好的天平测物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该物块的质量为52.2g
C.利用图丙、丁所示的方法,测出物块的体积为30cm3
D.被测物块的密度为2.6g/cm3
D
【解析】
因为指针偏右,所以右侧质量偏大,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A错误;天平示数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所以图乙中天平的示数为50g+2g=52g,故B错误;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用两次量筒的示数差得出物体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为40ml-20ml=20ml=20cm3,故C错误;物体的密度ρ=m/V=52g/20cm3═2.6g/cm3 ,故D正确,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