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仓皇失措汗流夹背忸怩不安
B. 汗流浃背诚惶诚恐汗流夹背
C. 仓皇失措诚惶诚恐忸怩不安
D. 汗流浃背忸怩不安仓皇失错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一上台就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观众们都被他的演讲深深吸引了。
B. 他虽然失败了,但毫不气馁,决心卷土重来。
C. 他是一个豁达的人,从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D. 这个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大家的群起而攻之。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 夏天的江南水乡,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D. 只有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吾从而师之。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B. “你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
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让在场的听众都茅塞顿开。
B. 这个问题如此复杂,我们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暂时搁置。
C. 他的书法作品力透纸背,显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D. 尽管天气恶劣,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前往灾区救援。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提纲撕杀敷衍塞翁失马
B. 诙谐暴躁幅射鞭长莫及
C. 狭隘蜇居闲暇提纲挈领
D. 斡旋蹉跎峥嵘焕然一新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我们必须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B. 通过这次社区活动,使他更加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必须品。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堪称是文坛的瑰宝。
B. 他的演讲充满了幽默感,让在场的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这本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D. 他的书法作品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却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的文章常常尖酸刻薄,直指时弊。
(尖酸刻薄: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
B.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精神振奋。
)
C.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非常吸引人,使人心情紧张。
)
D. 他的行为虽然有些古怪,但并非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形容人蛮横无理,无法沟通。
)填空题
1. 《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女子赠给男子彤管,男子对它爱不释手。
2.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其中“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求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 《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对酒当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去日苦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 《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诗人理想的田园生活场景。
5. 《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目的,“修禊事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渺小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与超脱。
7. 《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通过描写枇杷树,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8. 《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游览者数量与景点难易远近之间的关系。
9. 《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告诫人们____________。
10. 《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的壮阔景象。
11.《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无法追寻的惆怅,“沧海”指的是____________,“蓝田”指的是____________。
作文
题目:请以“重拾文化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和重拾文化的必要性。
分析当前社会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