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二十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二十六)引言
一、基本原则
法律法规规定的适用范围:《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和使用的医疗器械。
严格监督管理: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统一标准和分类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的不同特性和用途,采取统一标准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监管。
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信息公开和知情同意:加强对医疗器械的信息公开,使使用者能够了解医疗器械的性能和风险,并明确知情同意。
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提升监管部门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手段。
二、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要求
1. 医疗机构责任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
2. 医疗器械采购和验收
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要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医疗器械采购计划,并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档案。
在采购过程中,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并对进货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3. 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
医疗机构应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医疗器械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使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
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的发生。
5. 医疗器械召回和停用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召回和停用,以避免对患者的危害。
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召回和停用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6. 监督检查和处罚
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信息公开和知情同意
《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使用前,应向患者或使用者提供医疗器械的性能、功能、适应症、风险等信息,并取得知情同意。
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告知记录,保留相关证明材料。
四、监督管理措施和监督机构
《办法》明确了监督管理措施和监督机构,主要包括:
监督抽检和抽查:监管部门可以随机进行医疗器械的监督抽检和抽查,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出口医疗器械注册备案:对出口医疗器械需要进行注册备案,确保出口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出口要求。
监督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地方监管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五、责任追究和处罚
对违反《办法》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结论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将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需积极落实《办法》的要求,加强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