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你才是好老师 行为心理学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当时 的参与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 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 问。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 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 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 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 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直到他们35岁以 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 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 决定因素。米歇尔则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 能力,即我们常说的自律。
延迟满足的好处
1延迟满足,让学生学会等待。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向家长提 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肯定能使你 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办法就是:百依百顺。” 此时我们以同样的问题来问我们的老师:“你知道 用什么办法能够使你的学生得到痛苦吗?”这个答 案还是:百依百顺。在我们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如果 我们能让学生的要求得到适当的“延迟”,那么,学 生就会从中学会等待和忍耐,未来他们才能获得最 大的成功。
行为心理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 识别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师生之间 建立一条沟通的渠道。
目录
专题一 行为心理学,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 专题二 内心感觉影响外在行为 专题三 行之有效的行为心理效应 专题四 异常行为背后的行为心理 专题五 行为心理,让我们读懂学生
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 “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幼儿园儿童,让他 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 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 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 人员回来时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 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 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 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 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 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 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 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 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 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 生的兴趣,那就水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 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 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因此,在学校中, 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内感报与外加报酬的关系,要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 鼓励的关系,以避免产生德西效应。
教学工作中要避免德西效应 在教学中德西效应会产生什么坏处呢? 1、缺少内在吸引,学生保持不持久。 2、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造成学生思想不集中。 3、奖励机会不均衡,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 4、导致学生过于关注物质所得,影响人生观的确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未知本身的内在兴趣是求知的 最佳动机,此时最好的奖励办法是引导,使之拥有进一步探 究和尝试的机会。给予学生物质奖励,则使学生把注意力 和兴趣从探究问题上转移到了奖励上,甚至于把奖励当成 了学习的主要目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 此,恰当地使用内酬心理,避免德西效应,可以对我们的教 学产生极佳的作用。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 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 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 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德西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培养个人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的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刺激远远不够。虽然“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但由物质刺激所激发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淡薄的,也是 短暂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后者为主,前 者为辅。即使采用物质奖励,也不可过多过滥,,而应恰到好处,因为“物 无尽善,过则为灾”。
做不完美的教师丛书
行为心理学
——读懂学生,你才是好老师
你能读懂学生的行为语言吗?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深入地观察 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从行为的角度去研判、 分析,因为行为是内心的反映,我们的身 体会说话,当外界刺激发生时,我们的身 体会诚实地告诉他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 受和想法,这是由人的行为与外界刺激之 间建立的规律反应所决定的。
对孩子们来说,实验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 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 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 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 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 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 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 有15分钟延迟满足让学生学会抗挫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 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 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 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 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 巧妙利用延迟满足的心理效应培 养我们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