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6文言文阅读(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文言文阅读(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福建寿宁·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释不正确
...的是哪一项?()A.孰.(谁)为汝.(你)多知乎?
B.通国
..(全国)之善弈.(弈秋)者也。
C.思.(想)援弓缴而射之.(它,指鸿鹄)。
D.见两小儿辩斗
..(辩论),问其故.(原因)。
2.(2021·广东普宁·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及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后诲)/二人弈。
B.孔子/不能决.(决定)也。
C.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的是()
A.有学问的冠冕者。
B.戴着高帽子的人。
C.行过冠礼的成年人。
D.二十个戴着帽子的年轻男子。
4.(2021·广东城区·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思援/弓缴而/射之。
5.(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两人指的是________
A.苏轼和张怀民B.苏轼和辛弃疾C.张怀民和苏辙D.苏轼和自己的影子
6.(2021·江苏泗洪·小升初真题)以下表述不正确的句子是:()
A.“普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中加点字读音为shāng shāng。
B.《学弈》选自《列子·汤问》,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C.“思援弓缴而射之”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7.(2021·贵州黔南·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是/其智弗若与?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8.(2021·安徽弋江·小升初真题)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菜一汤.B.柴胡汤.
C.赴汤.蹈火D.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9.(2021·云南沾益·小升初真题)请选择和“孰为汝多知乎?”意思相同的一句话()
A.“你(孔子)的知识很渊博”。
B.“谁说你(孔子)的知识不渊博呢?”
C.“你(孔子)的知识不是很渊博吗?”
D.“谁说你(孔子)的知识渊博呢?”
10.(2021·安徽铜官·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B.使弈/秋诲二人弈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11.(2021·河南永城·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文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喜好)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坚固)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重复)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于)
12.(2021·河北昌黎·小升初真题)《学弈》一文中,对于“之”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B.虽与之俱学(弈秋)
C.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诲)D.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
13.(2021·安徽包河·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耕当/问奴,织当/问碑。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方/鼓琴/而/志在大山。
D.熟/为汝/多智乎?
14.(2021·山东兖州·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B.处士/笑而然/之。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2021·云南官渡·小升初真题)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善”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人之初,性本善。
B.伯牙善鼓琴。
C.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2021·山西·左云县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将要)
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文章)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17.(2020·福建泉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因为”的一项是()
A.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B.孰为.汝多知乎?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
18.(2020·湖北·武汉小升初真题)对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B.这是一个设问句。
C.学习结果不同,不是因为两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
D.学习结果不同,主要是两人在智力上有差别。
二、文言文阅读
(2020·江西靖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____(朝代),“清平乐”是__________名。
2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初春/春末夏初)时节。
整首词以“_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词中所写的“___________”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21.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1·辽宁立山·小升初真题)解释(1)(2)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并用现代汉语翻译(3)(4)的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
23.(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找出每小题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个,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A.百啭.(婉转地鸣叫)B.援.弓(引)C.焉.知非福(于是)(______)
(2)A.辩斗(打斗)B.学弈.(下棋)C.快走.踏清秋(跑)(______)
24.(2021·内蒙古赛罕·小升初真题)给“为”选择合适的读音与意思,并把相应的选项填在()里。
A.wéi B.wèi C.因为D.同“谓”。
说E.认为 F .是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
(3)此不为.远者小面近者大手?(_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手?”(______)(______)
25.(2020·江苏惠山·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从小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折枝:压弯树枝。
④竞:争逐。
⑤走:跑。
⑥唯:只有。
⑦信然:确实这样。
1. 李树在路旁,如果____________,而现在树上___________,那李子一定是苦的。
王戎作出这一正确判断依赖于他出色的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力。
(请填写现代汉语)
(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26.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 (2)吾忘持度.:____________
27.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探究:文中“之”共出现五次,请说说加点字“之”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____
29.《郑人买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2021·湖北·小升初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
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张乖崖为.崇阳令(______)
(2)乖崖命杖.之(______)
(3)尔.能杖我(______)
31.解释句中的“自”字。
(1)一吏自库中出(____)
(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____)
32.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
诘之,乃库中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你就文段中“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há)蟆②蛙黾(měnɡ)③,日夜恒④鸣,口干舌敝⑤,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
②虾蟆:蛤蟆。
③蛙黾:青蛙。
④恒:常常。
⑤敝:疲惫、困乏。
⑥以时:按时。
34.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______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_________,叫得口干舌疲,结果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人们早早起身。
35.“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
A.反问句疑问句B.疑问句反问句C.疑问句疑问句
36.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①狙之欲。
俄而匮②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日:“与若芋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①充:满足。
②匮:缺乏,不足。
③诳(kuáng):欺骗,迷惑。
④茅(xù):栎实。
37.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损”字的义项如下:①减少②损害③丧失。
“损其家口”中损”,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宋有狙公者.者:______ (2)狙亦得.公之心得:______
(3)俄而.匮焉而:______ (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之:______
3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河北·赞皇县小升初真题)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1.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
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42.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4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在音节下面标出)
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
②非然.也(______)
45.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河北·巨鹿县小升初真题)阅读《乘船》,回答下列问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歆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7.下面句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B.默而识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友人惭,下车引之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______)(2)幸.尚宽(______)(3)纳.其自托(______)(4)遂携拯.如初(______)49.翻译句子。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选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河北唐县·小升初真题)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者:祭祀的官员。
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
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
相谓:互相商议。
且:将要。
遂:于是;就。
亡:丢失,失去。
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引.酒且饮之(______)终.亡其酒(______)
5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______”上。
(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56.解释划线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
5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
58.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 。
59.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天津·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60.这则寓言用一个多字成语概括是:________。
61.文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
6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①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③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⑤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①悲:大声。
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
委,缩着。
曲,弯曲。
附,脚背,这里代脚。
③延:伸长。
④务:一定,必须。
⑤顾:考虑。
63.朗读下面的句子,用“/”在句中标出两处朗读停顿。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64.“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65.根据小古文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事物名称,再按要求写一个成语。
根据思维导图,写一个八字成语:_________
(2021·云南盘龙·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
②箸:同“著”,牢记。
③布:分布。
引中为表现。
④四体:四肢。
⑤形:体现。
⑥动静:举止。
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
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
蠕,虫子的活动。
⑨法则:榜样。
曷:同“何”,怎么。
6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乎耳,箸乎心。
___________________
67.“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68.“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
古文: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69.本文拿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21·山东临沭·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七步诗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
②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70.解释加点的字词。
(1)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__________)
(2)不成者行大法
..(___________)
(3)漉.菽以为汁(__________)
(4)萁在釜下然.(__________)
7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在文中给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小升初真题)
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73.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尝.以坩鲊饷(______)(2)汝.为吏(______)
74.翻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云南西山·小升初真题)看图,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①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②终身不复③猎。
注释:①[恐]担心。
②[遂](suì)于是。
③[复]再。
76.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
...的一项。
(1)中.要害(________)
A.zhòng击中B.zhōng中间C.zhōng击中
(2)端坐不倒.(________)
A.dǎo后退B.dào后退C.dǎo倒下
77.选出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A.因戏于水:在水中看戏。
B.遂终身不复猎:于是此生不再打猎。
C.石下溪中有小熊三:石头下面的小溪里有三只小熊。
78.选出“近视之”中“之”所指的对象正确的一项。
()
A.猎人B.小熊C.母熊D.作者
79.选出对母熊“死而不倒”的原因描述正确
..的一项()
A.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猎人的孩子。
B.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C.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很害怕石头。
D.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很害怕石头。
(2021·山东牡丹·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0.解释加点的词。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_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______
81.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用原文作答)
83.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______),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______)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2021·河北开平·小升初真题)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②,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③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④,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⑤,“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几案:书桌。
②顿放:安放。
顿安置。
③详缓:仔细从容。
④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
⑤云:说。
84.文中第2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________)
85.完成第3自然段的填空。
86.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______。
这句话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
87.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安徽·上东小学小升初真题)阅读直通车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8.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
A.绝句B.绝妙C.绝技D.断绝
89.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填序号)
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
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
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90.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_______。
(2021·湖北阳新·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91.根据意思写出原文句子。
(1)匡衡就凿穿墙壁,让邻居的烛光透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匡衡于是帮助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匡衡为什么给那位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呢?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凿壁偷光”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94.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题目,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95.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你认为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仪征·小升初真题)阅读。
《黄生借书说》节选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sè sāi)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但是这样),天下物皆然。
97.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或解释。
9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00.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三种人的事例作初步证明,不属于其中的是()
A.天子B.富贵人家C.作者自己D.祖父
(2021·安徽弋江·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
(注释:①说:yuè,同“悦”,愉快。
②愠:yùn,生气,发怒。
)
101.这里的“子”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_,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0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____________,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104.以下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2021·辽宁绥中·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5.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1)一心以为.(wéi wèi)有鸿鹄将至
(2)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
10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的)
B.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诲)
C.虽与之.俱学(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10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其一人/专心致志
C.惟弈秋之为/听
D.为是/其智弗若与
108.本文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人要守信。
B.做事要专心致志。
C.待人要有礼貌。
D.知错要改正。
(2021·广东台山·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
两小儿辩日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④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⑤,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⑩为⑪汝⑫多知乎⑬?”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②[辩斗]辩论,争论。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沧凉凉]寒凉。
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这里指天气很热。
⑩[孰]谁。
⑪[为]同“谓”,说。
⑫[汝]你。
⑬[知]同“智”,智慧。
109.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用“/”画出画“ ”句子的停顿。
110.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
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____________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
另一小孩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
最后孔子都____________。
111.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____________,勤于
____________。
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
(2021·辽宁铁东·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①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②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注释)①铁杵:(chǔ)用来春米或捣衣的铁棒。
②老媪(ǎo):老年妇女。
③卒业:完成学业。
112.解释加点词语。
①方.磨铁杵______ ②欲.作针______
1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这个故事中让李白“还卒业”的原因是老奶奶告诉李白她要把铁杵磨成针。
假若你是李白,听到老奶奶这么说后,你会想:______(不少于40字)
(2021·安徽蚌埠·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薛谭学讴①
《列子•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歇。
②郊衢:郊外。
115.解释字的意思。
未:____________
116.“薛谭乃谢求反。
”一句,正确的解释是(______)
(1)秦青于是向薛谭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