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内部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了311名初中生,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习适应性测验进行测量。
结果: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习态度对学业成绩影响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
1、前言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直接的指标。
所以如何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和途径,使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初中生的学业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状况。
从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1学习适应性
1.1.1学习适应性的界定
学习适应性(academic adaptability)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于学习适应性还没有界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国内一般采用周步成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定义,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客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1] [2] [3] [4]。
主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对考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以及主体的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因素[1]。
1.2学业自我效能感
1.2.1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由班杜拉(Bandura)提出,最早出现在1977年他发表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5]。
班杜拉认为,由于不同任务内容所需要的能力不同,自我效能感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所以自我效能总是与任务相关联的。
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班杜拉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利用已有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判断,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一种评价。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被试选自吉林省白城市某中学,在初一、初二这2个年级共选取学生311名。
每个年级各选3个班,共计6个班。
共发放问卷311份,有效问卷为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
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基本构成情况
2.2研究工具
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研究工具是两个量表和每个年级学生在2011年度-2012年度第一次月考成绩。
这两个量表分别是: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本文中的学习适应性量表选用周步成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该测验共150个项目。
有四个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
最后将四个分量表的分数相加得到学习适应性的总分。
在本研究中,经信度分析,该量表的a系数为0.942,Guttman分半系数是0.840。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选用的是王振宏在2000年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该问卷一共24个项目,分数越高表明该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
在本研究中,经信度分析,该量表的a系数为0.910,Guttman分半系数为0.886。
2.3研究程序
2.3.1 施测方式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主试于2011年9月5日和9月24日分两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发放问卷。
在学生作答之前,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并提出要求。
完成后进行现场回收,三份问卷的回收率97%。
3、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性别差异
结果如表1所示:在学习适应性各个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并不是很显著。
表1 不同性别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独立样本t检验
3.1.2年级差异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t检验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初中生在学习适应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一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变量上得分均比二年级学生高,这说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比二年级学生高。
3.2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
如表3:
表3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注:*p<.05. **p<.01. ***p<.001
从表4可以得出: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维度和学习技术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学习适应性以及学习适应性的4个维度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好。
3.3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路径分析,见图1
图1: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成绩的路径分析
由图 1 可以看出: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路径中,有两条显著路径,一为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二为学习态度→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
在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中介变量。
在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中,学习态度的贡献率最大,这说明学习态度对学习适应性有很强的代表性。
4、讨论
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术这两个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地正相关;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影响中作为中介变量。
在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中,学习态度的贡献率最大。
学生的学习态度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热爱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
那么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以及身心健康等这些因素对他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参考文献:
[1]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
[2]戴育红.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1).
[3]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
(2).
[4]王惠萍,李克信,时建朴.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
[5]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