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说明顺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说明顺序(解析版)
【考点穿透】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2.本文先写……再写……,有什么作用?
3.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颠倒(调换位置)?为什么?
4.某些段落能否删除?为什么?
【题型分析】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顺序调换后显得时间错乱,令人费解。

2.空间顺序:上到下,里到外,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反之亦可,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具体表感为: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由结果到原园;由现象到本质;由特征到用途;由一般到个别;申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等。

注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多存在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多存在于事理说明文。

解答方法:①把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②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③判断出这部分内容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题型答法】
1.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不能颠倒(调换位置)。

分别写的…,采用了…….说明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逻辑。

3.不能删掉。

文章是按照……顺序写的,删掉后文章不完整。

【典例在线】
【1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诸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成了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影响因素,占60%左右
..。

根据我国疾病负担归因危险度分析,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已经占到了58%。

②健康管理是一种低成本、高产出的战略投入。

针对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三减三健”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具体包括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六个要素。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工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③首先,预防“靶点”要前移,把健康教育列入中小学课堂,培养健康理念和卫生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如今,我国居民体重超标的趋势已经体现在儿童中。

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儿童中,30%患高血压,43%患血脂异常,67%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16%有脂肪肝。

儿童高血压和肥胖都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室肥厚,给儿童健康带来双重损害。

④其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过大,染上了熬夜、缺乏运动、经常吃快餐、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损害很大。

因此,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促进国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

⑤再次,要加强社区营养工作,织密健康防护网。

提供优质的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服务有很多,如:社区营养不良的筛查、老年人肌肉衰减的评仨、甚至糖尿病、血脂异常、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管理等。

⑥最后,要防控危险因素,提高烟草、酒类等产品的税收和价格,减少加工食品含盐量或使用低钠盐等。

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警示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删改)15.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理解。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通常用于介绍某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顺序(用于某个建筑物等)、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事理的内在关系)。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做好我国人民健康管理的事理。

第①段指出我国人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影响因素;第②段指出我国在健康管理工作中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第③到⑥段具体介绍了我国健康管理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所以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

【2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

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

据.《尚书
..,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
..》记载
定“衣画而震绣”。

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

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

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

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

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

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

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

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

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

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

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⑩雅艳相宜,典雅奢华。

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⑪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20. 文章第②-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答案】
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等顺序去展开,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去展开。

文章第②-⑥段介绍了刺绣的历史与发展。

依次从周代到战国然后到汉代、唐朝、宋代,明显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联系第②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采用时间顺序能让介绍的内容条理清晰、能从时间角度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3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申少铁
①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
②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

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喉部。

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一旦抗原检测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

③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

特异性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

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

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低,但如果说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④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来可能
..只有百万分之一。

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

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空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⑤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过程中,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1分)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分析。

①②段说明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概念,第③段说明了抗原检测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了抗原检测的优点,第⑤段说明了搞原检测的局限性。

文章是按由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的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因此是逻辑顺序。

【4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方舟
杨舒
①清明一过,73岁的老农刘怀智取出一把珍珠玉米“老种子”。

这种小粒玉米产量不高,整个翼城只有他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

“这是一个至少有100年历史的珍贵地方品种。

爆米花率99%以上,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

②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收藏各类珍贵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③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美国大豆产业遭遇孢囊线虫病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翻箱倒柜”,从种质资源库中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特有的抗病基因,培育出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复苏。

④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农作物种子蕴含的巨量遗传基因,成为培育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

⑤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

要入库的种子再通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装瓶密封。

⑥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能让作物组织迅速冷冻休眠,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

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⑦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快速存取,电子传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相助,让科研人员不再“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种子”。

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老库)。

如今,我国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居世界第二,其中约28万份资源已是“绝版”。

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⑨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23. 试简要分析文中第⑤段至第⑦段的说明顺序。

【答案】这三段按逻辑顺序对种质资源库的运行进行说明。

先介绍种子入库,再说明各种库的不同保存功能,最后介绍资源库先进的存取、监测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结合第⑤段“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这里先介绍种子入库;结合第⑥段“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可知,接着说明各种库的不同保存功能;结合第⑦段“不仅如此……智能化、信息化相助,让科
研人员不再‘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种子’”可知,最后介绍资源库先进的存取、监测技术;综上可知,
这三段是按逻辑顺序对种质资源库的运行进行说明。

【5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透明世界”,风景这边独好》,回答下面小题。

“透明世界”,风景这边独好
苏更林
①联合国把2022年确定为“国际玻璃年”,玻璃作为包装材料的地位日趋重要。

近两年发生的事,也许会改变我们对于玻璃包装重要性的认识。

②为了应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世界多国竞相研发新冠疫苗。

疫苗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对包装瓶的要求极其严苛。

疫苗瓶不能与疫苗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会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③按照国际标准,盛装疫苗的玻璃容器必须为“一类
..中硼硅玻璃瓶”,硼硅玻璃属于药用玻璃,根据其三氧化二硼含量和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

其中,中硼硅玻璃因为性能优良而成为注射剂玻璃包装材料中的“佼佼者”。

中硼硅玻璃三氧化二硼的含量为8%~12%,由于线性膨胀系数小,耐极冷、极热性强,加工过程中不易炸裂,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强。

同时,中硼硅玻璃化学稳定性好,耐酸、耐碱、耐水级别高,能保证药品有效期。

④在药用玻璃领域,耐水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耐水性越好说明材料性质越稳定,因此越不容易与瓶内的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中硼硅玻璃可.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针剂、血液、疫苗等药品的包装瓶,
⑤中硼硅玻璃由于熔点高、黏度高,在熔化、拉管、成型过程中难度都要高于普通玻璃。

国外的中硼
硅玻璃生产企业目前只有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NEG三大品牌,我国的四星玻璃是目前
..国内第一家能够批量生产5.0药用中硼硅玻璃的企业,国家发改委为四星玻璃投资1亿多元,用于10万吨中硼硅玻璃生产基地建设。

基地的建成可满足200亿支生物疫苗用玻璃瓶的需求,从而改变我国疫苗瓶“受制于人”的局面,使得国产疫苗从生产到包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⑥玻璃以其光亮透明、化学情性、不透气、易成型等优势,大约
..占据了各行业包装容器10%的份额。

据悉,在清凉饮料中,玻璃包装占到了75%;在啤酒饮料中,玻璃包装占到了45%;在食醋中,玻璃包装占到了99%;在调料中,玻璃包装占到了60%……并且玻璃包装用量还在逐年增长,玻璃应用的触角在延伸,并有望为人类的可持续社会带来更多的奇迹和惊喜!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8. 下列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B.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C. 本文的说明结构是总分总。

D. 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对象。

A.“事物说明文”说法错误。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本文的
说明对象是玻璃包装,说明的是玻璃在包装方面的用途及特点,故是事理说明文。

故选A。

【6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

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

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

最重要的
一点是,氢气仅仅
..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

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

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

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

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

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

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

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

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

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摘自2022.06.01《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
【链按材料】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14. 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 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炭排放。

D. 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结合文章第③段“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第⑤段“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可知选项说法有误;故选C。

【7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现代文阅读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朱定真
①2022年5月5日,立夏。

②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

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③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④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

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

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⑤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

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⑥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

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⑦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