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各自的想法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课文。
3、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4、在介绍蟋蟀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在文中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在介绍蟋蟀的过程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书上画出来并标明其作用?
语文学科授课时间任课教师
课题
《蟋蟀》第一课时
教
材
分
析
《蟋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筑巢和唱歌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蟋蟀进行说明。同时,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教
学
难
点
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
二、研读目标(2分钟)
(教学目标见上页)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结合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教师评价。
1、完成练习册上其他题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蟋蟀
法布尔
干活先快后慢
筑巢↗概括全部工艺
不停修整扩建
歌唱家之首
歌唱↘乐器原理
抑扬顿挫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刚才大家就课文产生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下一节课再走进课文去研读。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八、板书设计
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解读。
白板出示作者作品,学生齐读
白板出示自学提示
学
情
分
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3作者在描写蟋蟀的歌声的同时,也描写了百灵鸟的歌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你读过课文之后,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写一写。{提示:根据课本133页第二题回答}
五、当堂检测(7分钟)
1写拼音
莴苣( )螽斯( )皱襞( )鞘翅( )蚱蜢( )蟋蟀( )
2、练习册3、4、5、10
归纳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理解。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掌握重点字词
评价学生本节课表现。
给学生以赏识性的评语,以树立学生自信心。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检查方式如下: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组讨论,最后大家一起总结。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评价,明确。
白板出示答案,学生做笔记。
学生拿出练习本和练习册做当堂检测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后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课文;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作者在说明时突出了蟋蟀的什么特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
学重Biblioteka 点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具体事物的方法
《蟋蟀》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4、在介绍蟋蟀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在文中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在介绍蟋蟀的过程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书上画出来并标明其作用?
语文学科授课时间任课教师
课题
《蟋蟀》第一课时
教
材
分
析
《蟋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筑巢和唱歌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蟋蟀进行说明。同时,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教
学
难
点
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
二、研读目标(2分钟)
(教学目标见上页)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结合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
教师评价。
1、完成练习册上其他题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蟋蟀
法布尔
干活先快后慢
筑巢↗概括全部工艺
不停修整扩建
歌唱家之首
歌唱↘乐器原理
抑扬顿挫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刚才大家就课文产生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下一节课再走进课文去研读。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八、板书设计
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解读。
白板出示作者作品,学生齐读
白板出示自学提示
学
情
分
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3作者在描写蟋蟀的歌声的同时,也描写了百灵鸟的歌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你读过课文之后,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写一写。{提示:根据课本133页第二题回答}
五、当堂检测(7分钟)
1写拼音
莴苣( )螽斯( )皱襞( )鞘翅( )蚱蜢( )蟋蟀( )
2、练习册3、4、5、10
归纳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理解。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掌握重点字词
评价学生本节课表现。
给学生以赏识性的评语,以树立学生自信心。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检查方式如下: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组讨论,最后大家一起总结。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评价,明确。
白板出示答案,学生做笔记。
学生拿出练习本和练习册做当堂检测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后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课文;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作者在说明时突出了蟋蟀的什么特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
学重Biblioteka 点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具体事物的方法
《蟋蟀》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