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对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业导刊,2022年第4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doi:10.3969/j.issn.1003-4749.2022.04.006
不同播期对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及
农艺性状的影响
芦连勇,华福平,王
芳,王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以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安花10号5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二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月24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6日、6月25日共7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最佳播期,为其在安阳地区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结果表明,安花9号具有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均高的高产典型特征,不同播期处理平均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832.76、3492.69kg/hm 2,其次为安花10号,平均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为4712.65、3419.15kg/hm 2。

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农艺性状表现为主茎高、侧枝长;安花5号主茎矮、侧枝短、单株分枝数多。

不同播期下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产量表现为5月5日—5月15日>4月24日>5月25日—6月25日。

播期5月5日—5月15日处理5个供试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平均为5650.03kg/hm 2,籽仁产量平均为4323.54kg/hm 2;与之相比,播期4月24日处理花生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降低4.7%、5.7%,播期5月25日处理花生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降低7.8%、10.3%,6月5日、6月16日、6月25日3个播期处理平均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降低30.1%、35.5%。

综上,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以安花9号和安花10号产量较高,最佳播期为5月5日—5月15日,最迟不能晚于5月25日。

关键词:花生;安花系列品种;播期;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749(2022)04-019-05
收稿日期:2022-03-31
基金项目:安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C01NY036)
作者简介:芦连勇(1974-),男,河南鹤壁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花生遗传育种与新品种示范推广。

E-mail :******************
当前,我国油脂油料净进口量已经从2011年的1846.3万t 增加到2018年的2630万t ,到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已由21世纪初的60%下降到35%左右[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单产与总产均居所有油料作物之首。

进一步提升花生生产能力,提高花生产量和效益,对保障
我国食用油脂安全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受播期影响显著,播期显著影响花生前期和中期的发育进程,对生育后期影响较小[2‑3]。

花生的农艺性状如侧枝长、主茎高在适期播种后,随播期进一步推迟呈现下降趋势[4‑5]。

播期过早,花生烂果数量增加;播期过晚,单
种业导刊
株结果数少,饱果率低;适期播种可以增加花生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提高饱果率、出米率及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6‑7]。

适宜的品种和播期是保证花生壮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干物质有效积累与分配进而实现花生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

为此,选取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5个安花系列花生品种,综合分析不同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最佳播期,为安花系列花生品种在安阳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安花10号5个安花系列品种,由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2020年连续2a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永和试验基地进行。

试验地块地势平坦,砂壤土质,有机质含量为16.6g/kg,碱解氮含量为83.68mg/kg,有效磷含量为87.21mg/kg,速效钾含量为158.92mg/kg。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

播期设4月24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6日、6月25日共7个水平,品种设安
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安花10号共5个水平。

2019年和2020年相应处理的播期和收获期相同,采用机械起垄露地播种方式,小区行长6m、宽2.4m,面积为14.4m2,单粒摆播,每小区种植8行,穴距20cm,行距30cm,种植密度为16.7万穴/hm2。

2019、2020年试验田间管理方式基本相同,试验地整地前撒入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防治地下害虫,试验地旋耕后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N15%,P2O515%,K2O15%)750kg/hm2作底肥,播种后用滴灌带进行灌溉,花生生育期间中耕1次,除草2次,防治甜菜叶蛾、棉铃虫1次。

开花下针期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0kg/hm2)1次。

收获前,每个小区选取10穴(10株)花生单株,调查单株结果数、分枝数,测量主茎高、侧枝长。

每个小区人工单独收获,晾晒干后称质量,根据小区面积折算产量,然后选取100个均匀一致的花生荚果,测定百果质量,人工剥壳后称籽仁质量,计算出仁率和饱果率。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应用F测验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对花生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播期处理花生品种产量性状随播期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7个播期处理花生的百果质量为144.6~198.9g,百仁质量为56.0~82.9g,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最高值均出现在播期5月5日处理,播期4月24日及播期5月5日之后的处理均较其下降,播期4月24日处理的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较播期5月5日处理分别降低1.66%和2.05%,播期5月15日、5月25日处理的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较播期5月5日处理分别降低1.81%、2.56%和2.29%、3.62%,而播期6月5日—6月25日处理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降幅在6.89%~32.45%;播期6月25日处理饱果率仅有66.8%,其他播期处理饱果率为79.2%~87.7%;出仁率除播期6月25日处理为67.4%外,其他播期处理整体变幅不大,为72.8%~77.3%;不同播期处理单株结果数为11.25~14.86个,播期5月5日处理单株结果数最多,播期6月25日处理单株结果数最少,较播期5月5日处理减少24.29%,其他播期处理差异不显著;7个播期处理花生荚果产量为3109.64~5691.12kg/hm2,平均为4820.29kg/hm2,其中播期5月5日处理荚果产量最高,较平均荚果产量增加18.06%,播期5月15日、4月24日、5月25日处理荚果产量较平均荚果产量分别增加16.36%、11.73%、8.05%,播期6月5日、6月16日、6月25日处理荚果产量较平均荚果产量分别降低3.36%、15.35%、35.49%;7个播期处理籽仁产量为2012.19~4356.89kg/hm2,平均为3567.65kg/hm2,其中播期5月5日处理籽仁产量最高,较平均籽仁产量增加22.12%,播期5月15日、4月24日、5月25日处理籽仁产量较平均籽仁产
表1
不同播期条件下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产量性状
因素播期/(月-日)
品种
年份
水平04-2405-0505-1505-2506-0506-1606-25
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安花10号
20192020平均
百果质量/g 195.6b 198.9a
195.3b 193.8b 185.2c 165.4d 144.6e 165.9d 172.2c 156.9e 236.9a 192.4b 180.6a 184.0a 182.3百仁质量/g 81.2b 82.9a
81.0b 79.9c 74.5d 66.0e 56.0f 77.2b 74.7b 65.6c 91.7a 76.4b
75.7a 73.9a
74.8饱果率/%81.2b 87.7a
81.6b 81.8b 79.2b 81.9b 66.8c 86.8a 86.3a 78.3b 87.8a 87.4a 80.3a 79.9a 80.0出仁率/%76.4b 77.2a 77.3a 75.1c
73.4d 72.8e 67.4f 74.1a 72.9b 69.5c 70.7d
74.7a 74.2a 74.1a 74.1单株结果数/个
13.91b 14.86a
13.85b 13.56b 13.68b 13.02b 11.25c 14.80b 14.20b 17.80a 11.90c 12.20c 14.01b 14.82a 21.42荚果产量/(kg/hm 2)
5385.56b 5691.12a 5608.94a 5208.16c
4658.39d 4080.27e 3109.64f 4418.29c 4405.17c 4368.21c 4832.76a 4712.65b 4529.71b 4891.16a 4710.43籽仁产量/(kg/hm 2)
4075.56b
4356.89a 4290.18a 3880.21c 3390.32d 2968.17e 2012.19f 3329.16b 3395.14b 3378.26b
3492.69a
3419.15ab 3356.89b
3509.16a
3433.03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因素不同水平差异显著(P <0.05),表2同。

量分别增产20.25%、14.24%、8.76%,播期6月5日、
6月16日、6月25日处理籽仁产量较平均籽仁产量分别降低4.97%、16.80%、43.60%,不同播期处理籽仁产量与荚果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综合来
看,由于播期5月5日和5月15日处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最高,可判断为最适播期。

在最适播期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平均为5650.03kg/hm 2,花生籽仁产量平均为4323.54kg/hm 2。

由表1可见,供试5个花生品种百果质量为156.9~236.9g ,百仁质量为65.6~91.7g ,安花9号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均居首位,安花8号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最低,较安花9号分别显著减少33.77%和28.42%。

各供试花生品种间百果质量差异显著,百
仁质量表现为安花9号显著大于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10号,安花8号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

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9号、安花10号4个花生品种饱果率差异不显著,均值为87.1%,安花8号饱果率较低,仅有78.3%。

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10号出仁率比较高,均值为73.9%。

5个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为11.90~17.80个,安花8号单株结果数最多,其次为安
花5号和安花6号,二者差异不显著,均值为14.50个;再次为安花10号和安花9号,均值为12.05个。

荚果产量为4368.21~4832.76kg/hm 2,安花9号荚果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安花10号;再次为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这3个品种荚果产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4397.22kg/hm 2。

籽仁产量为
3329.16~3492.69kg/hm 2,安花9号籽仁产量最高,其次为安花10号,二者差异不显著,安花5号籽仁产量最低,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10号4个品种籽仁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较安花9号降低4.68%、2.79%、3.27%、2.11%。

综合判断,高产花生品种为安
花9号和安花10号,其具有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高的高产典型特征。

2020年花生单株结果数、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2019年分别显著提高5.78%、7.98%、4.54%。

2.2
不同播期对花生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播期处理花生单株分枝数为7.55~8.78个,均值8.15个,播期5月5日和5月15日
处理花生单株分枝数较多,分别为8.78个和8.52个;播期4月24日和6月5日处理花生单株分枝数较少,分别为7.55个和7.81个。

单株分枝数在不同播期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花生品种基因型决定单株分枝数,该指标对不同播期的响应不敏感。

不同播期处理下,花生主茎高为35.16~45.60cm ,
芦连勇等:不同播期对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种业导刊
表3
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受播期、年份、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影响占总变异的百分比
%
因素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
品种×播期×年份
荚果产量3.6**84.1**3.9**2.2**1.0**2.1**
1.1籽仁产量1.1**89.8**
2.8**
1.9*0.7*
2.0*
0.8百果质量64.1**31.9**0.5**1.4**0.3**1.0**1.4**
百仁质量48.9**44.5**0.4**1.6**0.4**2.0**2.2**
单株分枝数67.2**5.0**5.5**4.3*2.6**
0.6
4.2*
主茎高37.9**27.2**1.4**7.4**1.6*4.4**
3.3
侧枝长36.2**29.9**1.4**6.7**1.7**
6.23.0注:*代表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代表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均值为36.06
cm 。

播期5月15日处理花生主茎高最高,播期6月25日处理花生主茎高最低,播期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3个处理花生主茎高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

播期6月5日之后,花生主茎高随播期进一步推迟而明显降低。

不同播期处理花生侧枝长为36.86~49.04cm ,均值为45.30cm 。

播期5月5日处理花生侧枝长最长,播期6月25日处理侧枝长最短,播期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3个处理花生侧枝长差异不显著,平均值为
48.45cm ,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

不同播期处理花生侧枝长和主茎高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供试花生品种单株分枝数为7.51~8.90个,平均单株分枝数为8.12个,安花8号单株分枝数最多,显著高于安花6号、安花9号,安花9号单株分枝数最少。

供试花生品种主茎高为40.41~43.92cm ,均值为42.43cm ,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3个品种主茎
高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安花5号、安花10号。

供试花生品种侧枝长为43.81~47.20cm ,均值为45.51cm ,安花9号侧枝最长,安花10号侧枝最短,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这3个品种侧枝长差异不显著。

2020年花生单株分枝数较2019年显著增加10.81%,2019年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与2020年差异不显著。

2.3
供试花生品种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由表3可见,安花系列花生品种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受播期影响极显著,分别占总变异的84.1%、89.8%,播期为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主要影响因
素。

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受品种影响极显著,分别占总变异的64.1%、48.9%,品种为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次要影响因素为播期,分别占总变异的31.9%、44.5%。

花生单株分枝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品种,占总变异的67.2%;单株主茎高和侧枝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品种,分别占总变异的37.9%、36.2%,次要影响因素为
播期,占总变异的27.2%、29.9%。

表2
不同播期条件下安花系列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
因素播期/(月-日)
品种年份
水平04-2405-0505-1505-2506-0506-1606-25
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9号安花10号
20192020平均
单株分枝数/个
7.55e 8.78a 8.52ab
8.15bc 7.81de 8.16bc 8.08c 8.51ab 7.70b 8.90a 7.51b 8.02ab 7.68b
8.51a
8.09主茎高/cm 42.71b 45.52a 45.60a 45.06a
42.01b 41.44b 35.16c 40.71b 43.50a 43.61a 43.92a 40.41b 43.26a 41.82a 42.54
侧枝长/cm 45.82b 49.04a 48.58a 47.73a 45.41bc
43.78c 36.86d
44.60bc 46.81ab
45.12b 47.20a 43.81c 46.18a 44.56a
45.37荚果产量受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籽仁产量受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均达显
著水平,受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影响未达显著水平;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受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分枝数受品种×播期、品种×播
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受年份×品种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受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主茎高受品种×播期、播期×年份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年份×品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受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花生侧枝长受品种×播期、年份×品种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受播期×年份、品种×播期×年份互作效应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以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自主选育的5个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为供试花生品种,进行2a的播期试验,结果显示,这5个花生新品种平均荚果产量为4710.43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3433.03 kg/hm2。

其中,安花9号具有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
果率均高的高产典型特征,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832.76、3492.69kg/hm2,其次为安花10号,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为4712.65、3419.15 kg/hm2;安花8号单株结果数最多,但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均为最低,因此其荚果产量较低;安花5号、安花6号、安花8号、安花10号籽仁产量较安花9号分别降低4.68%、2.79%、3.27%、2.11%。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指标表现为5月5日—5月15日>4月24日>5月25日—6月25日,可见,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的最适宜播期为5月5日—5月15日,在这一播期内,豫北地区有效积温为2050.8~2060.6℃,生育期为122d左右,花生荚果产量平均为5650.03kg/ hm2,花生籽仁产量平均为4323.54kg/hm2。

与最适宜播期(5月5日—5月15日)的平均荚果产量、籽仁产
量相比,播期4月24日处理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
降低4.7%、5.7%,播期5月25日处理荚果产量、籽仁
产量分别降低7.8%、10.3%,6月5日、6月16日、6月25日3个播期处理平均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分别降低30.1%、35.5%。

通过综合评判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
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豫北地区安花系列花生新品种以安花9号和安花10号产量较高,最适宜播期为5月5日—5月15日,最晚不能迟于5月25日。

参考文献:
[1]万书波,李新国.花生抗逆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王士红,李秋芝,尹会会,等.夏直播花生品种适宜播期和密度研究[J].花生学报,2016,45(2):58-61.
[3]李强,顾元国,王娟,等.新疆绿洲生态区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5,44(4):58-62.
[4]张利民,康涛,李文金,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7,46(3):72-76.
[5]陈建生,李文金,武晓亮,等.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45-47.
[6]张林,马超,吴正锋,等.鲁西南地区花生适宜播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147-152.
[7]张倩,崔莎莎,高波,等.播期对夏直播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5,44(4):21-26.
芦连勇等:不同播期对安花系列花生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