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经济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研究
赵锦序
【摘要】目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不断涌现出来。

受到城市变迁及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导致很多面临着“逢雨必涝、雨后必旱”的局面,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水生态资源。

面对这一现状“海绵城市”的畅想被提出来。

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其作用的介绍,简要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紧密联系,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的疑难点,阐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土保持;建设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海淀 100084
1、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与作用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以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与净化,有利于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将自然降水、地表层水和地下水综合协调,以进一步意识到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建设海绵城市是有效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海绵城市中的“净”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方式过滤和稀解汇流雨水中的各类污染,能有效的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资源的目标,同时,雨水通过“渗”“滞”的过程可以对大颗粒污染物达到截留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建设海绵城市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常与城市已有的绿地、园林等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能大幅度减少水污染治理的费用,从而降低城市内涝带来的损失。

海绵城市建设顺应了“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水平
2、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2.1 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不够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也会时常遭遇暴雨的袭击,人们在遭受暴雨灾害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雨水被大量排放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是因为他们对将雨水变害为利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把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情局限于政府、建设及相关单位,对相关的改造造成的不便不满意不支持,耽误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2.2 资金需求量大,筹备困难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建设需渗、滞、蓄、净、用、排等的工程设施,总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6亿-1.8亿元/平方公里。

涉及资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并且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公益性的,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负担,根据2015年财政部的补贴标准,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目前最常用的运营模式是PPP,由于PPP 项目融资涉及资金规模大,周期长,参与方众多且结构复杂,项目融资风险很大,对采用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按补助基数奖励10%,,未来几年将是海绵城市项目的密集期,政府补贴了很大一部分,然而总体建设资金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2.3 老城区实施难度大
在大中型城市中,老旧城区占的比重较大,与新城区相比,老城区面临的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突出,同时老旧城区的改造还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如条件空间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针对老城区可建设大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也可通过改造一些城市“海绵体”,增加海绵体密度,但过程复杂,难度也较大。

3、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之间的关系
城市水土保持指的是在开发新项目的过程中对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及治理,同时也是绿化环境的有效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1 重视排水与抗涝两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极不均匀,尽管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雨水处理能力还存在着较大缺陷。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与国家规定的雨水洪涝灾害管理标准相符,其最终目标并不是建设排水防涝工程,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相对紧迫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设一个污染控制良好、洪涝防范合理、生态系统与水循环系统都较好的城市。

3.2 防洪涝的定位
每个城市都以排水防洪涝规划中的编制要求为依据对洪涝灾害进行综合治理与规划。

编制排水防洪涝规划主要包括有:规范内容与范围、合理性研究及技术保障等。

如果不理解海绵城市规划,很容易出现不符合已有规划、与已有规划的关系处理不合理等多种问题。

合理的防洪涝方案应当成为城市建设计划的重要部分。

3.3 排污控制问题应当充分考虑
雨水径流不仅仅会导致城市发生内涝,还能够加剧城市的污染现状,进而加重灾害程度。

目前,城市新区针对生活与工业污水的处理已经相对完善,雨水径流已经成为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雨水径流的处理,以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及建设规划为依据,合理进行布局,以防污染引发其他问题。

4、建设海绵城市和城市水土保持的几点思路
城市的水土保持对城市的保护及水源的质量有很好的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优良性,能防风固沙且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好地生态服务功能。

自然环境的改善也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城市景观,给我们的生存生活带来了便利。

在建设海绵城市和城市水土保持过程中给出几点建议。

①在水土保持前期分析评价中,要考虑建立特色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结合海绵城市选用合适的雨水控制利用设备,除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要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特色雨水控制利用工程,避免为达到标准而使设施单一化的问题,做到真正的系统优化。

②在水土保持监测中,重视并细化对雨水控制利用工程的监测,内容可包括施工期设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自然恢复期的雨水控制利用效果与不当之处,为以后雨水控制利用工程的研发做参考。

③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完善施工期的排水体系。

从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看出,工程水土流失大多数发生在施工期,且施工期排水也是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海绵城市所提到的雨水控制利用体系是工程完成后运用的,要结合工程建设期的具体情况,与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水土保持排水措施相结合,将施工期临时排水体系规范化,保障排水安全。

④积极引进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海绵城市发展的模式,并加以利用,鼓励先进技术的研发,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示范性海绵城市工程,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意识,调动社会人们的积极性,为海绵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梅,柳长顺,齐实.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2):20-23
[2]宋佳,贾进凤.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J].科研.2015(21):83
[3]曹建邺,张建.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3):
作者简介:赵锦序(1982-09),男,汉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