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排球运动运动生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排球运动运动生理学原理
为使体能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选择方法和手段时必须考虑气排球比赛对身体素质和机体机能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原理。

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人体工作时的能量来自于三个供能系统:一是无氧非乳酸供能系统,它可使肌肉活动在较高的水平上支持5~10秒,如短跑;
二是无氧乳酸供能系统,工作时间在20—30秒,有时持续1—2分钟,如400米跑项目;
三是有氧供能系统,即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提供能量,工作时间往往在2—3分钟或更长时间,如长距离的运动项目有氧供能是基础。

气排球比赛属间歇运动形式,即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间歇休息分隔开。

短时间、爆发式的扣球、拦网主要是无氧非乳酸系统供能系统。

据统计,气排球比赛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对抗周期的延续时间为2—8秒,在这一周期中,ATP—CP系统功能占主导地位,即在运动开始阶段,队员有足够的CP储备。

“死球”或暂停、换人和局间休息时,是由有氧系统供能,且使CP得以不断地恢复。

若连续多回合的对抗,则乳酸系统供能在保持队员工作能力中居主导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气排球主要取决于无氧供能系统,但从气排球比赛时间看,势均力敌的比赛时间可达数十分钟,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同样不能忽视。

由此可见,三套供能系统构成了气排球队员身体活动供能的结构体系,气排球队员的体能训练都应该围绕着三套供能系统展开,同时应该紧密结合气排球专项运动的特点。

气排球比赛中心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气排球比赛中队员的平均心率为10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可达150次/分。

根据心率对运动负荷强度划分的理论,气排球高水平比赛的负荷度基本上属于中等强
度的负荷,气排球一般水平的比赛属于中等偏下强度的负荷。

●气排球体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气排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的作用及影响初探
●1981年的今天,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
●1981年的今天,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