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说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榕树》
•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 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 军
• 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31.:依走据进课文文的本标,题感,知可内以容推测. 出作者写作的重
点是什么? 作者写作重点是生长在故乡的榕树
2:依据作者的生平,可以推测出他会以怎样的 心情来写?
由于作者客居他乡,所以他很有可能会以思乡 怀旧心情来创作本文。
• 3: 作者写了“那榕树〞下的哪些事?
•
事:划“榕〞船
•
榕树被烧
•
烧纸钱祈福
•
治癣
•
折树枝
•
乘凉
•
度夏夜
(2)朗诵课文,思索:
• 4.作者借写事写到了“那故乡〞的哪些人?
• 人:小伙伴
•
老人
•
女人
•
母亲
•
老祖母
•
农人
•
“ 我〞
• 5.作者回忆那些人,“那故乡的榕树〞,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 感具有什么特点?
3: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据此可以将 文章分为几个层次? 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 大陆故乡的榕树 回忆 基本思路
(2)朗诵课文,思索:
• 1: 1——2段的序幕里特别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怎样的情?
•
〔明确:是榕树。亲切、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 2:引起作者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
•
〔用榕树叶制成的哨笛〕
两篇文章的异同
• 明确: • 形式:借物抒情;榕树四周的人、事、物,抓住
点滴的材料来写。〔于细小处见真情〕 • 内容: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 • 《故乡的榕树》表达的感情更深广。 • 总结: • 借榕树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作用: • 1.榕树是联系文章材料的线索; • 2.借物抒情——情感含蓄化; • 3.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情感具体化。
或许……
• 课堂中同学可能提出的意外问题设想: • 1.同学: 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
章是怎样过渡的? • 同学在思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2.本文是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恋的感情
的,为什么不直接用《故乡的回忆》或 《故乡的怀念》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汁液治癣
故
“驼背〞的传说 乡 折枝祭祖先
树船的乐趣
的 榕
榕树下纳凉
树
小溪及四周景物
愉快的夏夜
思 乡 之 情
写作手法
睹物思故乡〔香港榕树〕
〔景〕
故乡的山、水、人
游子忆故乡 村头老榕树
回复思绪 抒发感慨
外在形态
榕树故事
神话
〔事〕
祈祷 乘凉
童趣
〔情〕
四、课堂意外预案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同学自 主探究,关注同学的个性发展,激励同学提 出问题,敢于质疑,注重培养同学思维的批 判性,因此在课堂上同学往往会提出让老 师“意外〞的问题。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注 重对“意外预案〞的思索,本节课依据自 己的教学经验设置两个问题预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说课
《故乡的榕树》
说课提纲
课题:故乡的榕树
中山市坦洲中学 梁瑜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主 要体现在其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工 具性。
2.教学目标的定位
目标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 抒发的浓浓 的乡思、乡恋
目标2:体味、借鉴散文“借物 抒情〞的写法
目标2: 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2.走近作者,感受背景.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 生于 福建 省长乐县。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
主要文学作品: 诗集:《海外浪花》
《大地诗情》 小说:《失落的珍珠》
《大乡里进医院》 《香港式的烦恼》 散文:《故乡的榕树》
《两代人》
3.教学重难点确实定
重点: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 的浓浓的乡思、乡恋
难点:体味、借鉴散文“借物抒情 〞的写法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师组织启发引导 同学阅读探究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关注过程关注差异
三.教学过程分析
1.激情引入,感触乡情.
1:回忆已学过的有关思乡的诗文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目标1:体会作者借“榕树〞所抒发的浓浓的乡 思、乡恋;
(3)分析“借物抒情〞的作用
• 讨论,从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比较本文与这篇泰 戈尔写的《榕树》 :
• 榕树 (泰戈尔) •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曾忘记那小小的孩子, •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 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 •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 •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 他想作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 •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6.课后作业
• 想想说说,假如你离开了家乡,哪 些事情,哪些景物会让你深深怀念 的?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怀旧文章。
7.板书制定
•
故乡的榕树〔借物抒情〕
•
事
人
情
• 划“榕〞船——童年伙伴——友情〔天真无邪〕
• 求“榕〞神——母亲祖母——亲情〔细腻深厚〕
• 乘“榕〞凉——老人农人——乡情〔纯朴悠闲〕
烧香求树神
• 情:儿时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源自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
•
农人们——纯朴悠闲的乡情
阅读小结,巩固提升.
• 作者表达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一 般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乡 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 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借物抒情。
4.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通过诗歌加深对“借物抒情〞作用的体会 乡愁 (席慕蓉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5.课时小结
• 作者在住所四周的榕树下,吹“榕叶〞笛, 看儿子在榕树下与狗戏耍,这充满童趣的 场景想到了自己童年记忆中榕树,不由的 沉醉在儿时的记忆里,然而儿时故乡的种 种美好,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 了,一下子回到了清醒现实,由景生情,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家乡, 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让我们铭 记这点点滴滴,因为爱这点点滴滴,就是 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