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吸-呼技术在人工气道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治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传统方式吸痰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低氧
血症、肺部感染、肺不张以及通气血流失衡等;同时,定时吸痰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氧输送,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充分维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在机械通气后
的患者中,呼吸道分泌物的积聚将导致气道狭窄,增加呼吸功率和氧气需求,甚至导致氧
输送不足。
密闭式吸痰与传统方式吸痰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密闭式吸痰采用的是封闭抽吸系统,大大减少了气道内部负压的丢失,防止了肺泡塌陷和气道折叠。
同时,密闭式吸痰也能够
节省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次数,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但是,密闭式吸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吸痰管,容易导致气道刺
激和撕裂,增加气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密闭式吸痰需要患者配合,如果患者不能配合,
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吸痰。
总之,密闭式吸痰是一种新型的呼吸治疗技术,对于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能够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氧输送,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但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建立的一种通向呼吸道的通道,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无法自主维持通畅呼吸的患者,如大量痰液、严重气道狭窄或肿瘤等;-患有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中毒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2.建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和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等;-使用支气管镜:可在导管指导下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光导技术、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等。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道护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引、湿化和气道内雾化等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调整管道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避免导管阻塞;-避免误吸:使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避免吸入胃内容物;-保护口腔黏膜:定期擦拭口腔,避免口唇干燥和溃疡。
2.呼吸机管理-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等;-调整合适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力和PEEP等;-定期检查导管和呼吸机: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导管的堵塞情况等,并确保呼吸机的运行正常。
3.并发症管理-肺炎预防:定期更换导管和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湿化器,避免交叉感染;-声带损伤预防: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声带损伤;-气管狭窄防止:避免导管过长停留,定期进行气囊放气检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控制气道压力和持续时间,避免气道损伤;4.拔除人工气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拔管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拔管,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后续的康复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机械通气已成为ICU救治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会厌功能、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同时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患者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
吸痰是保证气道的通畅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
但吸痰也可导致诸多不良并发症,如气道粘膜损伤、低氧血症、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颅内压增高、医源性感染、误吸性肺炎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吸痰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大量的研究,现将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气道粘膜损伤气道黏膜损伤是指气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表面充血、水肿、溃疡,甚至深达肌层。
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负氮平衡,气道粘膜湿度下降和免疫机能减退;加之气道吸痰属侵袭性操作,易损伤菲薄的气道粘膜。
如吸痰过频,会增加机械性刺激,加重气道粘膜的损伤。
乔继红认为吸痰过频和吸痰次序不当以及未充分进行体位引流均可导致气道粘膜损伤。
如果痰液位于深部,取仰卧位单纯性吸痰, 不论吸痰管插入多深,都很难吸清深部痰液, 反而加重气道损伤。
另外,病毒、支原体、真菌感染等易诱发气道粘膜损伤。
针对以上的原因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把握吸痰时机,进行适时吸痰,即患者有咳嗽或有憋气时;床旁听到有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内压力升高或报警;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神志清醒的患者主动要求时吸痰;发生频繁呛咳等任何情况立即进行吸痰。
先吸口鼻腔分泌物, 更换吸痰管后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吸痰过程中保持低负压(吸力不致撕破粘膜)边吸边退边旋转,这样能使吸痰彻底,不需要重复吸引,减少了吸痰次数,从而减少了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2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
气道内吸痰极易导致低氧血症,原因有物理刺激和气道压力改变两方面因素。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开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开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开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标准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标准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根底,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标准。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开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作 者单 位 : 30 6 00四川省 自 4 贡市第一人 民医院 通讯作者 : 常菊 廖
・-— —
粘稠度 。美 国呼吸治疗 协会 20 临床实践指南 , 04年 提到成 人 适合 的负压范围是 1. 2 . P 。 33— 00ka
14 - 5 - — —
中 国医学创新
21 0 2年 2月 第 9卷第 4期
12 吸痰管 的选择 .
吸痰 管宜选 用管壁光 滑 、 硬适 中、 软 多
孔 、 明、 透 压力可控 的硅 胶 管。建议 成人 和儿 童使 用 的吸痰
管的外径小 于 其他 使用 的气管 插 管、 气管 切 开套 管 内径 的 5%, 0 婴儿小于 7 %[ 。吸痰管 的型号用 F来标 识 , 0 9 3 F是管
13 1 吸痰 负压应尽 可能小 , .. 以减少肺不张 、 缺氧和对气道黏 膜 的损 伤 。目前 我 国 卫生 部 颁 布标 准 成人 吸痰 压 力 为 J
10— 0 m H 1m g .3 P ) 国内文献报道 或推 5 2 0m g( m H =0 13k a ,
路积水 以及 由于触 发 灵 敏度设 置 过 高导致 的误 触发 , 将定 压控制 呼吸时 出现潮气 量不足 报警作 为 吸痰 指征 应排 除气
[ ]张兰芳 , 秀华 , 玲. 时吸痰对 机械通 气相关 性肺 炎 的影 响 2 朱 张 适 [ ] 护理学杂志 , 0 , ( 1 : 1 . J. 2 52 1 )1 3 0 0 2—
管长度相同, 这样只能吸尽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 不能彻底
吸出气管深部 的痰液 。文献报道 ¨ 采 用深部 吸痰 , 吸痰 将 管插 入至遇 到阻 力 ( 即气 管 隆 突处 ) 将 吸痰 管 上 提 1~ 后 2e 再 打开 负压 吸引 , m, 吸痰 效果 较为 理想 。但 由于吸痰 管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预防褥疮,有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44页
(三)气管插管护理 (四)气管切开护理 (五)呼吸道分泌物去除
优点: 显著降低无效腔,因而降低呼吸功效消耗。 气切导管短、口腔大,气流阻力小。 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
患者可吞咽口咽部分泌物,并可饮水、进食,便 于营养、水分补充。
缺点: 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 需要特殊护理,经常更换敷料。 操作复杂,不适合用于紧急抢救。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可能造成气管狭窄。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13页
(八)吸气平台 (INSPIRATORY PAUSE) (九)叹息(SIGH) (十)高频通气(HFV)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14页
四、呼吸机与病人连接
(一)呼吸机与病人连接方式: 1、接口和鼻夹 2、紧闭面罩 3、喉罩 4、经口气管插管 5、经鼻腔气管插管 6.气管切开插管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27页
7、确定FiO2。 8、确定PEEP。 9、确定报警限和气道压安全阀。 10、调整湿化、湿化器。 11.调整同时触发灵敏度。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28页
呼吸功效不全
有机械通气指征
呼吸完全停顿
自主呼吸存在, 但MV不足
控制呼吸
机械辅助呼吸
IPPV
RR>30 <10
20~30
10~20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30页
机械通气效果观察项目
通气良好
神志
稳定且逐步好转
末梢循环 甲床红润,循环 良好
血压、脉搏 稳定
胸廓起伏 平稳起伏
血气分析 正常
TV和MV
正常
人机协调 协调
通气不足 逐步恶化 有紫绀现象,或面部过 分潮红 波动显著 不显著或呼吸困难 PaCO2↑、PaO2↓、pH↓ 降低 不协调或出现反抗
经鼻口腔吸痰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试题答案

经鼻/口腔吸痰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试题[选择题][A型题]1、经口吸痰插管深度为:(D)A、8~10cmB、10~12cmC、12~13cmD、14~16cmE、17~18cm2、经鼻腔吸痰插管深度为:(D)A、16~18cmB、18~20cmC、20~21cmD、22~25cmE、26~27cm3、经气管套管吸痰插管深度为:(E)A、3~5cmB、5~6cmC、7~8cmD、8~9cmE、10~20cm4、经气管插管吸痰插管深度为:(E)A、3~5cmB、5~6cmC、7~8cmD、8~9cmE、10~25cm5、患者男性,65岁,因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二天突然出现SpO2下降至90%,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肺湿罗音,正确的处理方法是:(D)A、给患者翻身叩背B、调整呼吸机参数C、雾化吸入D、即给患者吸痰E、应用呼吸兴奋剂6、以下关于体位引流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B)A、适用于支气管-肺疾患且伴有大量痰液者B、体位引流时病变部位应处于低处C、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D、若有两个以上炎症部位,一般先以痰液较多的部位开始E、体位引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7、以下关于叩击震颤排痰的叙述正确的是:(A)A、从下至上,从外至内B、从上至下,从外之内C、从下至上,从内至外D、从上至下,从内至外E、以上都是8、病变部位在肺上叶时,体位引流的体位应采取:(E)A、俯卧位B、侧卧位C、仰卧位D、头低足高位E、坐位或半坐位9、护士指导患者作体位引流时应避免:(A)A、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B、做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C、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D、引流体位使患者肺处于高位E、每次引流15min[X型题]1、以下哪项是患者按需吸痰的指征:(ABCDE)A、咳嗽有痰B、听诊有湿啰音C、气道压力升高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E、血氧饱和度下降2、在吸痰过程中应观察什么指标:(BDE)A、体温B、血压C、瞳孔D、血氧饱和度E、心率3、给清醒患者吸痰前要告知:(ABCD)A、吸痰的目的B、吸痰的步骤C、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D、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E、吸痰管的选择4、吸痰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ABCDE)A、低氧血症B、心律失常C、哮喘发作D、感染E、粘膜损伤5、患者痰液粘稠时,吸痰前应进行:(ABDE)A、雾化吸入B、气管内滴药C、吸氧D、翻身E、叩背6、下列哪些情况严禁做叩击震颤排痰:(ABCDE)A、咯血B、低血压C、末经引流的气胸D、肋骨骨折E、肺水肿7、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方法有:(ABCD)A、体位引流B、叩击震颤排痰C、有效咳痰D、吸痰E、以上都不是8、体位引流应告知病人的内容有:(ABCDE)A、体位引流的目的B、体位引流的步骤C、配合操作的方法D、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E、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9、以下关于体位引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A、通常在餐前引流B、每次引流时间为15minC、体位的摆放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耐力D、操作中专人守护,注意安全,防坠床E、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引流10、以下关于叩击震颤排痰的叙述正确的是:(ABCE)A、叩击要避开乳房和心脏B、勿在脊柱、骨突出部位进行C、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于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胸部)D、每个部位叩击5~10minE、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11、关于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处理,叙述正确的是:(ABC)A、立即给予吸氧或人工呼吸B、及时通知医生C、密切观察病情变化D、告知患者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E、教会患者用手语、图示进行沟通12、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患者预防感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BCDE)A、有条件者尽量住单间或监护病房B、加强病室空气、地面、桌椅消毒C、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一用一换,非一次性使用吸痰管使用后灭菌处理D、呼吸机管道定时更换E、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13、关于气管插管的护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CDE)A、搬动患者及翻身时,应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出B、按需要吸痰,保持气管导管通畅C、加强湿化D、定时给气囊放气、充气E、加强病情观察和记录14、喉阻塞后出现呼吸困难,叙述正确的是:(BCDE)A、Ⅰ度呼吸困难:安静及活动时均有吸气性呼吸困难B、Ⅰ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C、Ⅱ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D、Ⅲ度呼吸困难:安静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烦躁、鼻翼煽动、紫绀E、Ⅳ度呼吸困难: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濒临窒息、神志不清15、以下关于气管切开的护理,叙述正确的是:(ABCDE)A、气管内套管定时更换,防止痰液血块阻塞B、从消毒液取出的内套管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放可使用C、气管内滴药避免使用带针头的注射器,防止针头掉进气管D、气管切开伤口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E、清洁伤口自内向外消毒,感染性伤口自外向内消毒16、进行体位引流前,应评估患者的哪些内容:(ABCDE)A、病情B、耐受能力C、合作程度D、肺部湿罗音集中的部位E、胸片提示炎症灶所在的肺叶或肺段17、气管导管阻塞时,以下处理方法正确的有:(ABCD)A、分泌物、痰、血块阻塞导管,立即吸痰B、吸痰管插入困难,且SpO2直线下降立即拔出导管并重新插管C、导管折曲、压扁造成阻塞,可适当挤捏导管,使其复原D、挤捏折曲、压扁的导管,若不能恢复,可插入导引管后更换导管E、出现阻塞立即拔除气管导管18、拔气管导管的指征有:(ABCDE)A、患者能自主摄入一定的热量,营养状态和肌力良好B、败血症已得到控制C、心血管功能基本稳定,心排指数>2L/(min.m2)D、自主呼吸强,需呼吸机支持的通气量<180mL/(kg.min)E、吸氧浓度<40%时,其PaO2>60mmHg19、以下关于痰液黏稠度的判断与处理正确的是:(ABDE)A、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要减少气道湿化B、Ⅱ度: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C、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D、Ⅲ度: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不易被水冲净E、Ⅲ度: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需增加气道湿化量20、气管切开的指征正确的有:(ABCDE)A、喉阻塞B、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C、口鼻咽喉的大手术D、取气管异物E、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损伤21、气管套管意外脱出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BC)A、气管切开时间<7天,立即用无菌钳撑开气管切开处并插入气管导管B、气管切开时间<7天,可予鼻导管吸氧,再通知医生处理C、气管切开时间>7天,切开口已形成窦道,可直接将气管套管重新放回D、气管切开时间<7天,立即将气管套管重新放入E、气管切开时间>7天,不需做特殊处理[名词解释]1、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机械性吸-呼气(MI-E)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机械性吸-呼气(MI-E)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作者:安德连陈素玲陈琼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摘要为观察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应用中的效果,2017年1月收治管膜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例,气管切开5个月,并发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拔除气管套管困难,使用MI-E治疗。
该患者经过MI-E技术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
关键词气管切开;拔管困难;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在疾病急性期,气管切开术在抢救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气管切开使得患者呼吸道载膜屏障作用降低,呼吸道分泌物水分严重丢失,分泌物引流不畅,易发生肺部感[1],部分患者难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
有效的咳嗽是气道清除分泌物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他于段如松动痰液、稀释痰液等,都需要通过咳嗽来实现分泌物的排出。
通常,可以将咳嗽分为刺激、吸气、收缩(屏气)和咳出4期[2]。
室管膜瘤,病变部位影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可影响咳嗽的收缩期和排出期,最终导致无效的呼吸峰流速、分泌物黏稠和气道阻力上升[3],咳嗽能力下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并且重复的肺部感染又增加了慢性肺损伤的风险。
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模拟人的正常生理咳嗽,利用气流无创移动排出患者深部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增加舒适性,从而实现安全、高效、舒适。
病历资料患者,女,42岁,吞咽及言语困难伴四肢活动不灵活5个月余,2016年8月9日在外院行头颅MRI診断为室管膜瘤,于8月15日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无力,四肢活动不灵活,气管切开,失语,吞咽困难。
为改善肺部功能、吞咽困难、肢体活动不利等问题于2017年1月16日来我科就诊。
临床诊断:①脑室管膜瘤术后;共济失调一言语障碍一吞咽困难-ADL大部分依赖;②经皮气管切开状态;③肺部感染;④营养不良。
入院后胸部CT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术后。
双肺见多发性结节状、斑片状实变影。
人工气道管理之一---湿化、膨肺、声门下吸引、机械排痰

气囊压的监测
气囊的类型:大容量低压气囊
气囊护理的意义:充盈不够 ,发挥不了密闭气道的作用;充 盈过度,又会增加损耗和局部的压迫
气囊压力管理:每班监测气囊,气囊压力维持在2430mmHg
建立人工气道管理小组
对需要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在留置管路时对医疗、护理的操 作进行核查,督察操作的规范性。
呼吸机吸纯氧,简易 02 球囊连接氧气和病人,
将流量调至8-10升/ 分
03 注入湿化水,匀速挤压简 易呼吸器,挤压球囊至出 现痰鸣应,给与吸痰
气囊上声门下滞留物的吸引操作流程
★ 体位: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 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相接,吸气末呼气初用
★ 力挤压呼吸器同时助手放气囊,充气囊吸净气 囊上的分泌物
每班评估患者人工气道的口腔护理,气道的雾化、痰液的性 状、痰量的等级、呼吸机使用情况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优点: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改善了 吸痰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防止低氧血症
不足:只能吸气道内痰液,如需吸口鼻腔分泌物,还应 再准备一些开放式吸痰管 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入气道后,因为管外有一层 薄膜的限制,所以不能灵活有效的进行旋转吸痰 管吸痰
01
机械排痰
分泌物的清除
除
02
膨肺技术
03
气囊上声 门下滞留 物的吸引
机械排痰
1.根据医嘱,机械排痰2~4次 2.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适合病人的振动频率,推荐频率20cps,每次510分钟 3.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前20分钟雾化,治疗后5-10分钟 吸痰
好处:能有效使小气道分泌物通过被振动后排入大气道而被吸出,减少 拍背给病人带来的疼痛及不适感,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已经成为ICU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传统的吸痰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引入了密闭式吸痰技术。
本文将介绍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注意事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技术是一种通过密闭式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吸痰操作时,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连接的部分加装一个密闭式吸痰器。
当需要吸痰时,医护人员通过呼吸机上的按钮触发吸痰操作,呼吸机将自动关闭气道通路,然后进行吸痰操作,完成后再次打开气道通路。
这种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吸痰时对患者气道的负压影响,降低气道压力的波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1. 降低气道感染风险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容易导致气道压力波动,增加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增加VAP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在吸痰操作时有效降低气道压力波动,减少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2. 保护呼吸机传统的吸痰方式会使呼吸机的内部部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和污染物的侵袭,影响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和清洁度。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将呼吸机与外界环境有效隔离,保护呼吸机的内部部件免受污染。
3. 提高患者舒适度传统的吸痰方式会在吸痰时产生气道负压,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和咳嗽,甚至引发气道黏膜损伤。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在吸痰时不会产生负压和气道压力波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密闭式吸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其应用更为突出。
在临床实践中,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1. 重症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期间进行吸痰操作。
2. 对于患有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形成气道堵塞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3. 经皮气道造口或气管切开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吸痰操作。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
密闭式吸痰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
本文将就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吸痰操作中不破坏人工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通过专用的吸痰管和密闭式吸痰瓶,将分泌物吸出,同时保持人工气道的连续性,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降低气道感染的风险。
二、密闭式吸痰的优势1.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密闭式吸痰减少了吸痰操作过程中气道系统的压力变化,降低了气道内细菌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侵入和繁殖的机会,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2.改善呼吸机的通气效果密闭式吸痰操作过程中不会破坏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不会影响人工呼吸机的通气效果,保持了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了患者的通气质量。
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操作会引起气道内压力的变化,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而密闭式吸痰能够减少这种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4.减少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密闭式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降低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1.检查呼吸机连接管路、吸痰管和吸痰瓶是否正常,确认密闭式吸痰系统的工作状态。
2.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内,密封连接好吸痰管和吸痰瓶,使其保持密闭状态。
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吸痰操作,注意吸痰管的深度和时间,操作过程中维持呼吸机的通气状态。
4.操作完成后,检查吸痰管和吸痰瓶的连接是否完好,拔出吸痰管,将吸痰管丢弃,对吸痰管和吸痰瓶进行消毒处理。
四、密闭式吸痰的适用范围1.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肺膨胀不足等。
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而密闭式吸痰则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应用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封闭吸痰系统中的阀门,在无需拔出呼吸机气道导管的情况下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阀门关闭,将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保持封闭状态,然后通过吸痰管和气道导管内部的闭合导管进行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吸出的分泌物导入负压吸引装置中进行处理。
密闭式吸痰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点。
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气道导管脱位的风险,因为在吸痰过程中无需拔出气道导管,减少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废气和痰液溢出的风险,有助于改善通气效果。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气道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通气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AARC)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均推荐在ICU中使用密闭式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通气效果。
在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呼吸功能受损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需拔出气道导管,容易造成气道内部的污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保持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波动,改善通气效果,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呼吸情况,提高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的机会。
呼吸科常见操作技术流程

呼吸科常见操作技术流程呼吸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的疾病与相关病理生理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下面将介绍呼吸科常见的操作技术流程。
1.呼吸系统的检查与评估:-聆听呼吸音:通过听诊器或电子听诊器,评估呼吸音的强弱、清晰度、音调以及有无异常音。
常用的听诊区域包括胸前、背后的肺区及喉部。
-观察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包括观察气道有无阻塞、气道分泌物的量与性质、喉咙的红肿与分泌物等。
-测量呼吸频率和深度:通过观察胸部起伏、腹部的扩张与收缩、肩部的运动等进行呼吸频率的评估。
-评估血氧饱和度: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或动脉血气分析仪等设备,测量血氧饱和度,评估氧气供应情况。
2.氧疗:-氧气吸入:将氧气通过气管插管、面罩、鼻导管等方式送入病人的呼吸道,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功能。
-高流量氧疗:通过高流量氧气提供更高的吸氧浓度和一定的呼吸道内正压,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病情危急的患者。
-氧气输送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包括氧气瓶的更换、流量计的调整、面罩和鼻导管的安装等。
3.呼吸辅助技术:-机械通气:通过呼吸机或人工气道等设备,替代或辅助病人的自主呼吸,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氧合与通气功能。
-负压通气:通过胸腔负压的产生,帮助病人进行呼吸,适用于横膈麻痹、脑干损伤或麻痹、严重肌无力等病人。
-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通过口腔、鼻腔插入到气管内,维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气道管理。
4.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光纤支气管镜或电视腔镜等工具,经过口腔或鼻腔进入呼吸道,观察呼吸道的病变。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进行针刺活检、病变标本采集、异物取出、粘膜吸引物清理等操作。
5.气管切开术:-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气道保护的病人,可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手术在颈部或下颏部建立气道通道。
-气管切开术包括切开气管、建立气管切口、置入气管切开管等操作。
6.抽痰与气道湿化:-通过气管切开管、气管插管、面罩等,将抽痰管或吸痰器插入气道,抽取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三、气囊的管理
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 类型:高压低容、高容低压、等压气囊(Bivona充泡沫套囊) 气囊压力CP:〈20mmHg
气囊的管理—充气
气囊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漏气技术(MLT) 不论使用MLT或MOV,气囊的 压力(CP)要保持在20mmHg 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 受的最大CP范围
五、吸痰
吸痰注意事项(一)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cm,粗细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根吸痰管只用于一次吸痰; 负压大小: 成人-100到-120mmHg 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碗/瓶应分别注明“口鼻腔”、“气管内”的字样,不能交叉使用,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决不可再吸气道内分泌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一、概述
概念: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一、概述(一) 作用: 1.维持气道的通畅,预防误吸; 2.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 3.为机械通气提高封闭通道,改善缺氧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导致: 1.一些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如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和部分内防御功能;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均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些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所以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细致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路固定—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段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4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距。
2.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3.高血压: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4.低血压: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且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5.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总过程。
6.呼气: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7.吸气:气体进入肺的过程。
8.肺牵张反射:当肺扩张时可引起吸气动作的抑制而产生呼气,当肺缩小时可引起呼气动作的终止而产生吸气。
9.呼吸过速:指呼吸频率过快,超过24次/分。
10.呼吸过漫:指呼吸频率缓慢,低于10次/分11.呼吸过度:呼吸的深度增加但有规则。
12.呼吸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13.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通气需要量增加而引起的呼吸费力。
14.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到深快,然后再有深快到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再开始又一次如上的周期性呼吸,周而复始象潮水涨退样的呼吸节律。
15.间停呼吸: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16.点头呼吸:又称胸锁乳突肌呼吸,在呼吸时,头随呼吸上下移动,时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
17.叹息样呼吸:间断一段时间后做一次大呼吸,伴叹息样。
18.蝉鸣样呼吸:由于细支气管、小支气管堵塞,吸气时出现高调的啸鸣音。
19.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大支气管内有分泌物积聚,呼吸深大带鼾声。
20.扣击:是指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扣打胸壁部,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
21.震颤:是将手平放抵住患者的胸壁,操作者肩膀与前臂做均匀的收缩与放松的动作。
22.体位引流:是将患者置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
23.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24.缺氧:当共给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发生障碍,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将会发生异常变化,这种情况。
护理学名词解释2

护理学名词解释210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
10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103.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10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105.直接接触传播:由以感染的个体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
106.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107.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108.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
109.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110.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111.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12.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113.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114.潜热;是指当1克100度的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115.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16.无仅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17.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18.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19.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20.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机械吸-呼技术在人工气道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
作者:唐春霞, 王莹, 马洁, Tang Chunxia, Wang Ying, Ma Jie
作者单位:唐春霞,Tang Chunxia(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护理系), 王莹,Wang Ying(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护理部), 马洁,Ma Jie(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刊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年,卷(期):2015,31(18)
引用本文格式:唐春霞.王莹.马洁.Tang Chunxia.Wang Ying.Ma Jie机械吸-呼技术在人工气道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