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二中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因
经济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吸收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 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目标检测
【必做题】
1.右图为《辛亥革命以后
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下列
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受西方影响,带有移风易
俗的性质
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 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追随着时代,承 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 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览表(二) :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20世纪50-70年代
改革开放后

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
句服顺装口会溜受。到青睐呢? 命用、这造一反手的段象,征试。 图通过统一服装来达到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统—一严思昌想洪的《目20的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 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 “衣”的方面来说,人们走出了过去千遍一律 的“蓝海洋绿海洋”,开始追求五颜六色、款 式新颖的服饰,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品牌 效应。
——刘志琴《服饰变迁》 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 交不结矣。……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 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 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旗袍是中西合璧的成功之作!
旗袍始于清代,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今天我们所见的旗袍, 是汉族女子在穿着中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将宽大直筒 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而定型的。
民国旗袍
•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 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20世 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 又岂能在清廷的子孙中断送这一祖制。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 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 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
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剪掉辫子,一日有20余万人,中 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 封建传统变为向近现代化演进。
特点:
近代: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城乡间的差
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状 态,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现代: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
选做题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嘲笑,纷纷剪辫易服。 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
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
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
B 是 (

A. 西方文化传入
B. 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 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 变化的因素 。
导学案反馈
自主学习
● 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览表(一):
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 物,是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 布衣
西服、中山装、旗袍、裙子等
合作探究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总之,近现代以来,中西各种社 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汇与碰撞,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外推因Biblioteka :了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 的变化。
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 件的推动;
毛和言或在们“命个—思泽对论戚强。人文—想东宋,友调人思化严的穿彬使身意们想大昌一了彬一上识一的革洪种军说大脱形旦手命《外装的批下态2在认段上不狂来的”0世表天要热的年识,实纪现安文的旧代到便际中,门质红军里服会上国常检彬卫装,装 在也社常阅彬兵。服可 特是会受红而穿饰绿生到以 定卫起习一“军活政兵了俗要装作 的场变治的从作武成为 时服迁干行父为”为表 期饰史预动兄人革的达 运革》。
D.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 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B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选做题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呈现怎样 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特点?
多元化 时尚化 国际化
“服饰是时代的外衣”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 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 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 寻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都 可以透过不同时期人们的穿衣变化来找到最为 直接、细微的答案。
一定历史阶段的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 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
②具有强烈的反清色彩
③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资
产阶级革命派
④移风易俗之风遍行全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B
2.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 )B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

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

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
——刘志琴《服饰变迁》
思考:为什么要“断发易服”?它体现了什么思想?
提示:受西学影响、不利于机器大生产、受外国人嘲弄。 具有反清革命思想 。
色调、款式单一
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新食 中 国住
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 【需凭票证计划供应】 住房拥挤、陈设简单
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1995年, 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休闲娱乐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列宁装
布拉吉
绿军装
“为做什套么列在宁20世装纪,留50 着年结代婚至穿60年”代是中20期 世,列纪宁50年装代、初布年拉吉 轻(连人衣中裙流)行等的苏一式
近食 代住
中餐 中式建筑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出现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豪宅

封建、落后、 繁琐愚昧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辛亥革命革命后,革命党人穿什么服装式样 成为一个大问题。孙中山提出“适于卫生, 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作为改良 服饰的指导思想,据此原则设计出中西合璧 的中山装。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 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中山装以其特有 的政治意义很快推广,而且成为中国人具有 代表性的服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