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二)
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
讲者:吕英教授
贯一明医堂制
文字整理:2016屆扶陽-膏方工作室全體同學(廣東省中醫院)
校訂:明74
毛皮肌腠方
也许是天意,“毛皮肌腠方”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个肌后面还有个肤的,就是我们的肌和肤是不一样的,或者毛、皮,皮下面是肤,然后才是肌,用药是完全不同的,但很多时候是一致的,问题有些病人复杂到你就得这样去考虑,你只要用过了一点点,他都不对。
那你得想办法去转啊,到底药物怎么配伍,还有非常非常关键——药量的匹配。
这可能是我讲课以来强调最多的,我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强调药量。
(乌梅15g,生甘草30g,炙甘草30g,麻黄3g,生大黄1g,熟地黄15g,苦杏仁10g,薏苡仁10g,白豆蔻5g,蝉蜕5g,石膏15g,熟附子10g)就是这个方,时间不够那我就不讲方了,留给你们,可以慢慢用嘛。
针对今年的年运——三黄;大家看,麻杏苡甘汤、麻杏甘石汤,非常简单,你们自己慢慢去琢磨吧,当然这里面我应该是有方解的。
大家看《灵枢·决气篇》“何谓津?何谓液?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些概念是必须记的,包括“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那么这个脉的内外到底是什么,营气在哪里,卫气在哪里,营卫气在《五十营》是一个东西,但是偏偏《灵枢》又有《营气行》、《卫气行》,又在说什么,把这些基本的中医概念,先慢慢一点点理清。
一定要脚踏实地,回到临床,我一直主张这一个。
否则你在那里转转转,都是空的,你没去打仗啊。
你不知道那个人,他非常累,但是他全身都是发烫的,你觉得用凉药,他已经累到气不接续了,那你要用热药,他又是发烫的,也用不了。
他又不是典型的白通汤,或者是白通加猪胆汁汤,又不是典型的水寒龙火飞,水浅不养龙这种,我把这个龙火逼出去,我有相应的办法让它回来,他不是这样,他脉内的那种热,脉又看不到,伏行于分肉之间,你根本就看不到,所以只要我们人没有气是察不到脉的;但是,只要这个气在运行,高的人都知道,或者你不知道,你去做治疗,这种理论指导你,你能取得疗效。
你又就觉得它是存在的。
所以这里面涉及到,尤其《灵枢·决气篇》的这些,包括我们的十二经脉。
比方说,我们说筋骨这个筋骨,我们觉得是肝是在体为筋,但是先天是谁主这个筋的所生病呢?是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你怎么理解?你觉得膀胱经不过就是个贮尿的,气化的
嘛,它跟这个筋又有什么关系啊?但是《内经》告诉你,你就得去琢磨这些东西。
可能我把更多的精力就放在这一块了。
希望把这些概念融合起来,它是通的。
一旦你搞通了,临床说什么什么,我们能够讲清楚道理嘛。
这个方(毛皮肌腠方)最初是源于一个非常难搞的病人,就看了一诊,他自己是一个搞科研的,分子生物学那一块,过敏怎么也搞不好,听人说吕教授治皮肤病挺好,就过来了。
当时我一个徒弟跟他解释,他说他心脏不好,就说:“爷爷,都是你身上的病,道理是一样的”。
他马上说:“那怎么能一样呢,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皮肤病。
”因为他这样一说,我哗的一下就把思路转了,就转成比刚刚那个方还要简单一点。
这样一转,没想到那么长时间的皮肤病3剂药全好,我就开始琢磨我为什么治好了。
琢磨这个理,从去年我在广中医最后一次,那一年就是15年收官的那门课,已经把脉讲了。
就是脉内,那个血热它是弛张的,那个血在沸腾,脉外病人是烫的,卫气不用。
这样就把营卫气和脉内、脉外、经脉、阴阳、气血、五行这样子拉在一起。
但是那个时候,可能讲的没今天这么到位。
所以,因为这个老教授的成功,我回去慢慢把这个方整合,再结合今年的年运创了这个方。
因为当时是暑天,太多这样的病人就用这个方,都是既有阴暑又有阳暑,所以刚开始我们就叫阴阳暑邪方。
后面我再慢慢琢磨这个道理啊,其实应该是,用回到内难本伤寒这条路的
话,应该是毛、皮、肤、肌,这个更好理解。
后来我们就用毛皮肌腠,因为一说腠理就非常之大。
近期我用这个方治一个皮肌炎的病人。
大家知道,皮肌炎非常难搞,因为免疫性的,没有特别的办法,激素加上免疫抑制剂,慢慢这个病人在逐步好转,激素已经减了一粒了。
当然,这种方,你用着用着,你就会知道最后为什么有阳明伏热,为什么肾水不够还要找回那个妈妈,那就是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李老叫做生之本的那一个思路里面。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转的很快,病人发热,比方说心包积液,一旦发烧控制之后,可能我用的是少阳阳明的,一旦退了烧,就马上转方了,马上回到三阴,否则小孩心脏受不了,你必须去增强三阴的本气。
很多时候希望大家临床上(要注意这样的转变),尤其是体质弱的。
他体质弱、这么虚,他不是邪气也虚,他邪很盛,这个时候你解决这个邪盛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伤寒论》前面三阳界面的方。
就你要用这种方,你一定要控制这种病势,否则就把这个人烧干了。
大家知道,脉道一枯(人)就没了。
但是一旦控制住病势,必须解决它的源头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所说,五脏是我们身体和生命的根本,回到五脏,在《伤寒论》里面就叫三阴。
大家听一下这种病机的线路,看看能不能从这堂课给大家有一点点提示吧,我希望“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临床验证过了它是对的,那我就毫不保留地拿出来交流,也
希望大家多多的指正。
其实医者的第一个老师是患者,我们一定要感恩患者。
这是看,为什么那么多人,有人中暑,有人不中暑,这是源于什么,大的概念就是“土不伏火”,这个在岭南地区是非常非常多的,其实益土最好的药就是国老,就是甘草,你根据虚寒、虚热,用生的、炙的就可以。
当然这种思维,它是来源于《易经》,因为我从06年第一堂讲课,讲的就是《道法自然与中医临床》。
我想着这个时代这么昌盛,我能够悟出这些东西,那就交流吧。
所以我把《易经》的东西,我悟通的都会拿出来讲:这个是先天的坤卦跟河图,那么先天坤卦、河图,尤其是河图就是《太始天元册》说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就是指的这样一个时空。
在这个时空里面,我认识到的下面“曰阴曰阳,曰柔曰刚”,这个有了寒暑了,然后就“幽显既位”了,你看阳明和厥阴出来了,干嘛?“生生化化,品物成章”,为什么要“幽显既位”,是因为只有在万物的身上,我们才有厥阴和阳明,在《易经》是没有这两个的,因为我们已经是物。
那么是物(的话),它的与生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矛盾当中发展和运行,所以这个矛盾,那么《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就把它放到了厥阴和阳明这个界面,一旦我们理解了厥阴和阳明的组合,那么临床就简单了,所以我们从广中医的选修课开
始,学习“标本中气”和“开合枢”,中医最基本的知识。
你不懂可以,我要讲给你听,也许你十年都不懂,都没有关系。
等到你某一天,也许你不搞临床,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你突然想到了,曾经有个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理,这个是天地的理,是人生的理,不光是疾病的理。
你(那个时候)明白了,我也觉得值得。
矛盾到了极致,不会再极致,它一定会转的,这就是我们临床的厥阴和阳明,包括我们今天提到的阳明和少阴,形成的那个阳明就是在里、在内、在深处的那个阳明,其实那个界面就是厥阴、阳明同时在的界面,当然厥阴界面是最典型,融寒温于一炉的界面,这个我在这里(2015年·广东省中医院)做过系列讲座,大家想听的再翻出之前的听一下。
所以“土伏火”是一个大的治法,这是天地规律。
你只要能够顺应天的规律,你都到了天宫二号了,你还找不到地球上那么微细的东西吗?那定位是非常非常
之精准的。
所以,中医思维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思维,这是高界位的。
土里面有什么?解这个方,寒热都有,所以用的是“梅二草”,为什么用乌梅?因为王松如说过:“肝胆为发温之源,肠胃为成温之薮”。
我们就把历代医家这些认识拿来。
在《伤寒论》里面,厥阴如果阖的好,就自然而然地开到了太阳,开到太阳就是我们一日之中,日出、蓬勃而出的、那一刹那的少火生气之力,所以一个日出就是六气在一刹那的一个变
化。
六气都有,他只不过是一气的变现,只不过有些人一睁眼觉得累,那可能生出了他的气的虚;有些人一睁眼觉得口苦,生出了火;有些人一睁眼,眼睑肿,寒水出来了,就是你的那个一刹那的日出,你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就对应你相应的气。
临床上好多病人,怎么睡也不解乏,没有用,我们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体阴而用阳,储备了那么多,那个血它也睡呀,(怎么)起来一样累呀?那么说他转了一晚上这个天地之气,他身上的气是怎么转的?转出来的是什么?那就是导致他(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这样去认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熟地和乌梅。
肾水(不足),(加上)相火的离位,所有离位的相火不是都用乌梅,是因为这个方,这个对应的病机的其中一条线路。
我们是阴阳暑邪方,阳暑是“壮火食气”的状态,要截断他的来源,除了我要石膏这样去清解,还要截断它的来源,因为已经是壮火,这个时候用得是乌梅。
如果说刚才这种是很累又很容易出汗的这种,我们用山萸肉;像有些人就是做梦,心神不安的这种,感觉就是用五味子;有些人是(稀痰),也是五味子,或者就是几个药的相互组合。
比方明医堂的己丑六君子就是五味子和山茱萸的合用,那就是考虑到他出来的这个气出来的是这两个的不足,而不是乌梅。
那么阳暑这样用(石膏、乌梅),大家知道麻杏甘石汤治疗大叶性肺炎,高热、咳喘,所以这个是截
断在上焦邪热入犯心肺,我们不能让病邪往五脏发展。
这个方他的好处,他并不是直接对治五脏,其实很多药,大家看一下,对治的是腑啊。
这就涉及到大肠主津液所生病,小肠主液所生病。
何为津,何为液?大肠和小肠又跟谁相表里?相互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涉及到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这四个,“(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是一个整体,在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比方说,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和过敏性结肠炎等,单纯考虑脾胃是解决不了的,就涉及到三焦、膀胱这两个腑。
但是我们知道“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所以这个方已经考虑到了。
但是,比方说病人在这里说小便怎么了大便怎么样,你已经不用考虑了,因为你从表已经解决了。
我只要把肺一开,肺只要能够主气,通调水道,你夜尿多也好,或者你小便出现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淋漓不尽这种,你都不用考虑,不需要加药的,原方原量上。
只要能把肺脏解决了,因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为五脏之长,(解决了肺)就可以了,只抓主要的,擒贼先擒王。
看阴暑,温病的三仁汤。
那么大汗,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尤其在《伤寒论》,汗出就是亡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我们为什么要给承气汤,就是为了救津、救液、救阴。
汗出伤津,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出的汗多了,你(就要)补充
点水分。
我们说正常的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哪怕35度高温,你去打篮球,你出了汗,只要喝水,你不会伤津的。
但是一个体质弱的,他在那里晒五分钟,他就中暑晕倒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到根气这一方面。
我跟大家讲,是因为天地的规律和生命的规律而创方,不是因为这些症状而加药,这就是附草的使用。
你看这里,暑湿加风邪,又郁在表。
这个我们知道用的是麻杏苡甘汤,毛、皮、肤、肌,也就在这个层次,非常浅,而且伤寒论的用药量非常小。
就是在这么浅的那个湿陷进去了,尽管是这么浅,但是它是有湿毒的,所以才用到生苡仁。
如果这样,你就要把薏苡附子败酱散拿过来学了。
为什么用土茯苓,那是我们一遇到生殖器疱疹,肯定土茯苓就上了,你不会再用薏苡仁,没有效。
就一定要这样,学一个药就学另一个药,学这个方就把那个方拿过来,这样就快嘛。
接下来是杨栗山的升降散药对(蝉蜕、大黄)。
也就是源于对这个升降散的参悟,源于对整个《黄帝内经》162篇相关条文,包括《痿论》这些条文,当然五十营、营气行、卫气行,还有包括《九针十二原》这一些,当然前面的素问的,包括后面运气学说七篇大论,这些都是根本的。
基于对这些的参悟,我们创出了五十营方。
到底五十营我在营了个啥,为什么要用五十,我们六十甲子,为什么不用六十呢?那么其中就是合用了升降散,今天上午我们的临床验证了。
就是
我的这种思维对不对,我会通过大量临床验证。
病人的那种疗效会让你震撼,因为这种方很柔啊,生大黄一克,姜黄一克,蝉蜕五克,僵蚕十克。
就说为什么这几个药,它就能这样进去转转转?它化生的那个气,我们觉得就像时光隧道往里钻的力,就是越钻越深的那个力。
大家知道越往地下,那种能源才越多啊,我们地表才有多少?所以在这个方是选了这两个药,升降散我记得是放了的,看看有没有讲到。
大家看看就简单的就这么几味药。
第六个病机线路。
地附。
那么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有没有想过,六味地黄丸滋阴,你怎么知道是滋阴呀?它是怎么去滋的那个阴呀?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的,它怎么进去补的那个阳啊?你说莲子是健脾的,它怎么健的啊?就是这些想法,希望今天能让大家有所了解。
因为我被无数的困惑逼着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的认识好肤浅好肤浅,尤其是我自己的认识,所以才觉得自己真的可能还没有入中医的门。
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怎么能写出这些经典之作的。
怎么复兴中医?我个人觉得得让学中医的人先有吃饭的地方。
如果说我连他们吃的东西、住的地方,我都解决不了,我觉得是非常难。
当然我的师父除外。
我跟无数人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说你师父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他是这样,这是他的学术思想,不是我,我在这里是在不断地读他,宣传他的。
国家基地几乎没有发出什么东西,发出去的都是我们举办的什么班,有的什么通知,没有说李老治什么病,极少,除非这种学术讲座,那肯定是讲师父的学术思想。
大家看,拉了多少条病机线路。
所以你说附子是理阳的,它跟熟地一配合,那理的啥,那就不是阳了,但是单味附子确实是这样啊,那么它跟麻黄一配合,那又是干什么的啊,麻黄附子细辛汤,再加个细辛那不又不一样了,那又是走到哪里啦?那这个附子跟麻黄应该是从里到表都走,但是熟地再一拉,那又去哪了?我觉得我们学中医要多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你就不会随意给病人“啊,你脾胃虚”,那就健脾吧,四君子,陈夏六君,就不会随意再开这些方药了,觉得有溃疡啊,失笑散这些你就会上了,看到啊血液循环差的加点丹参什么这些,不会再这样去思考;而是他为什么不能化合出这个东西。
像我们经常吃肉,我们吃猪肉,吃进去了,长出来的是啥,在我们身上,那肯定不是猪肉啦,那他到底发生了个什么化合?那我们吃进去的药,我们看到的是熟地,那你化合出来的是啥?而且在不同的人身上,化合出来的是不同的东西。
这中医复兴,靠你们了年轻人。
大家看,这样是不是只转了一个圆吶。
你怎么可能分毛就是毛、肾就是肾,毛和肾就是一个东西,都是你。
你的这个气息就在一呼一吸当中。
我们只要治这个气就可以了。
所以整个方药我个人体会,在有这种感触之后,我写了最美中药汤
剂。
你会看它在煮的那个哇,我不知道它在化合啥。
但是就说你去试药或者我们治病,就是我想象的我认为从医理上我个人认识到的,病人来啦,中焦阻隔了,我给了升陷汤送服五苓散,我人参给了50克,北芪18克,然后五苓散按照《伤寒论》的这样给。
那么我认为能把你的中焦阻隔打开,大小便不通都可以,吃了之后真打开了。
那你就要考虑了,你这个升陷汤送服五苓散,这些进去是怎么把它堵的那个打开。
这就是要明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