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

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

(三)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以此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是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他们学会,而且要使他们会学、乐学、善学。

因此我根据教材、学情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读出文章的韵味,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品味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情。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3、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写景的精妙之处。

(四)、重点难点安排
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培养学生文言文朗读语感。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难点: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写景的精妙之处。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以发现学习为主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讨论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教法与学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制约、影响学法。

因此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运用朗读法、讨论法,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本课使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字的文章是神品,神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它。

2、明确目的和任务:朗读美文,读出一点韵味;欣赏美文,发现一些“美”点;感悟
美文,悟出一点道理。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助读资料(学生读,教师补充)
(三)朗读,读出一点韵味
(1)初读,读懂: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PPT展示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念”“盖”“但”音节需要延长
(3)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欣然”“寻”“亦”以及最后一句
(4)读懂“闲人”的内心世界(“闲人”在本文有哪些含义?
(四)欣赏,发现一些“美”点
1、分析美文的结构
(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

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归纳)(PPT展示)
2、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

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归纳)(PPT展示)
(1)内容精致却丰富。

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2)美在结构的灵动。

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3)美在月色描写。

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4)美在情感的波澜。

(五)感悟美文,悟出一点道理。

苏轼虽然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或者你有哪些话要说?
(六)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