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建筑学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易经·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 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 取诸大壮。” •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gŭ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 )以为器,当 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墨子· 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 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故子墨子曰: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也。’” • 《墨子· 辞过》:“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 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 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 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霜雪 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体。谨此则止, 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是故圣 王作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墨者亦尚尧舜道, 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 茨不翦,采椽不刮。’”
0.4 古代建筑相关文献总览 书籍 档案 碑刻 图画
书籍
一 古典文学典籍与古代建筑
1. 文学作品(诗词曲赋,骈散文章, 小说戏剧)对于建筑历史研究具有史料 价值。
“圆渊方井,反植荷蕖”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桁梧复叠,势合神离 ” —[东汉]何晏《景福殿赋》
• 唐· 柳宗元《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 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 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 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 工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 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 能而贪禄嗜货者。
• 隍:无水的壕沟 • 池:护城河 • 城市的别称: 国:王侯封底;国都京城;地区;乡土 都:大城市 邑:小城市
古代城市史的研究领域
• 1 历史地理界(谭其骧,侯仁之) • 2 考古界(历年《考古》杂志)
• 3 建筑界:
吴良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纲》 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 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
• 《宋稗类钞》:蔡京赐第,有云鹤堂, 高四丈九尺,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宏 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常不能御,遂无 设床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 扑水下作卧室。
二.地理类 1.全国总志
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寰宇记》
《舆地广记》《方舆胜览》
2.各地方 3.山川名胜志 4.名都古迹志 5.宫殿建制 6.风俗杂记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 夫。
匠人营国制度的特点
• 1· 方九里,旁三门,城市外形方整,共有 12 门。 • 2· 道路:道路均十字相交,棋盘式,主要街道 直通城门,数量为九,宽度九轨。 • 3· 城市包括宫、朝、市、祖、社五个主要部分, 宫占据城市中心位置。 • 4·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5· 规定了一些具体尺度。比如朝和市都是百步 见方,王城的宫隅为“七雉”,城隅“九雉”。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 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 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 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 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 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 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 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 画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环视大骇,然后知其术大矣!继而叹曰: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 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 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十一.外国图书
《马可· 波罗行记》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家具》、《东方造园 论》 《入唐求法巡礼记》《五山十刹图》 《唐 土名胜图汇》 《热河日记》
档案类
碑刻类
图画类
第一讲 城 市
“城市”的含义
• 城:原专指城墙而言,《墨子· 备城门》: “城者,所以自守也。” • 市:集市 《周礼· 地官· 司市》规定: 大市:零售市场,正午开市,居中 朝市:商贾交易,清晨营业,居东 夕市:零星批发,傍晚营业,居西
• 《隋书· 宇文恺传》:炀帝即位,迁都洛 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 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 丽。帝大悦之,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 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 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 帝大悦之,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 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 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 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 纪。
• 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全书74卷 (1)卷一-卷二十七 :27种建筑形式,包括庑殿、 歇山、楼阁、角楼、仓房、库房、垂花门、亭 子等等。 (2)卷二十八-卷四十:斗拱(斗科)做法 (3)卷四十一-卷四十七:装修/砖/瓦/土 (4)卷四十八-卷七十四:功限定额
《西游记》第八十八回-九十回
玉华县,玉华王府,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 理厅、典膳所、待客馆…… 第五代玉华王,有三位王子,拜师学艺 吴承恩晚年曾经担任湖北蕲县荆王府纪善一职
《荆藩家乘》:荆王府主宫名玉华宫 《蕲州志》:荆王府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 所……
2. 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古代建筑与景观的意境和美学内涵。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经》 “建筑意”的感悟 场所精神
三.官书类 由政府所制定的关于建筑制度、 技术、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等一类规章 、法令、原则性质的书籍
先秦《考工记》
唐、宋、明《营缮令》 北宋《营造法式》
清《工程做法》《圆明园内工则例》
• 《营造法式》,北宋崇宁二年(公 元1103年)由官方颁布了一部关于 建筑设计、结构、施工、用料方面 各种规范的著作。 • 作者李诫,字明仲
(明)李世熊:月凉梦破鸡声白
排比: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 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陟( zhì )轵(zhĭ)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 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
《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 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 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 戎奴为从平侯。
八.风水堪舆类
《黄帝宅经》、《相宅要说》 ,《大汉园 陵秘葬经》、《葬书》、《青乌葬经》
九.字书类
《尔雅义疏》 《广雅疏证》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1 “抄” vs “杪”——陈明达与徐伯安 2 “把头绞项造”—耙头 3 “李诫” vs “李诚”—字明仲
十.丛书与类书类
1.丛书 :某类图书总汇 《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 2.类书 :分别摘录出相关内容,重新分 类汇集,类似文献汇编 ,便于检索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古今图书 集成》
四.哲学与宗教类
1.儒家典籍 :《十三经》 2.道家典籍 :《老子》、《庄子》 3.道教典籍:《道藏》 4.佛教典籍 :《大藏经》 《高僧传》
《关中戒坛图经》
• 《论语》:臧文忠居蔡,山节藻梲(zhuó), 何如其知也。 • 禹吾无间焉,菲饮食而致孝于鬼神,恶衣服 而致美乎黻(fú )冕,卑宫室而致力于沟洫,
• 《韩非子· 五蠹d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有巢氏”。”
五.笔记杂录类
1.游记 :《徐霞客游记》 2.笔记 :《博物志》 《酉阳杂俎》 《
梦溪笔谈》
3.杂考 龙生九子:赑bì屃xì 狴bi犴àn 鸱chī吻
• (清)李渔《一家言· 居室部》 • 房舍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 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 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 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 所长,只得以此塞责。 • 相背 屋以南面为正向,然不可必得,则面北者宜 虚其后,以受南熏;面东者虚右,面西者虚左,亦 犹是也。如东西北皆无地,则开窗借天以补之。牖 之大者,可抵小门二扇;穴之高者,可敌低窗。 • 墙壁 “峻宇雕墙”、“家徒壁立”,昔人贫富, 皆于墙壁间辨之。故富人润屋,贫士结庐,皆自墙 壁始。墙壁者,内外攸分,而人我相半也。俗云: “一家筑墙,两家好看”,居室器物之有公道者, 惟墙壁一种,其余一切,皆为我之学也。然国之宜 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国始固;家之宜坚者墙壁,墙 壁坚而家始坚。其实为人即是为己,人能以治墙壁 之一念治其身心,则无往而不利矣。
2. 从建筑学自身的特点出发,
精选一些经典建筑文献的相关篇目 进行精读,以求基本掌握建筑典籍 的叙述方式和相关术语。
3. 从古代典籍文化的角度对一
些建筑的历史现象进行重新诠释, 加深对建筑历史和各种建筑现象的 理解和感悟,并拓宽知识面。
4. 当堂解读本专业前辈学者进
行文献考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 ,分析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求 提高对文献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今 后的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文学艺术类
1.诗词曲赋 2.文章 3.小说戏剧 4.书画史论
七.军事水利科技工程类
1.军事 :《皇明九边考》 《太白阴经》 2.水利 :《水经注》 3.科技 :《墨经》、《九章算术》 4.土木工程 :《天工开物》 《圆明园内
工则例》
• (北宋)喻皓《木 经》:阶级有峻、 平、慢三等。宫中 则以御辇为法。凡 自下而登,前竿垂 展臂、后竿展尽臂, 为峻道;前竿平肘、 后竿平肩,为慢道; 前竿垂手、后竿平 肩,为平道。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
绪
论
0.1
文献典籍的重要性
丰富的文化宝藏 第一手资料 严谨的研究态度
礼:天子丹,诸侯黝(yŏu)垩è ,大夫苍,士黈
(tŏu)。” ——《春秋榖(gǔ)粱传》
象形文字
古代巢居形象
室
京
宫
0.2
课 程主要目标
1. 政 论、笔记、诗词、碑刻、档案等等 ,以及各种工具书的查询方法,使 得同学们对古代相关文献的全貌能 够有所了解。
0.3
课程内容
• 绪论 古代建筑文献总览
• 第一讲 城市专题 • 第二讲 宫殿专题
• 第三讲 园林专题
• 第四讲 宗教建筑专题
• 1 对相应专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 行综述。 • 2 精选部分篇章当堂解读。
• 3 选择2-3个当代著名建筑史学者的论 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习前辈利 用文献进行研究的思路和科学方法。
3. 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中,文学是
塑造空间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匾额题名: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 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 一座小亭的命名: 翼然-泻玉-沁芳
4. 中国古典文学与建筑在形式、创作手
法和意境追求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隐喻,用典,对比 ,通感 (唐)《菩萨蛮》 :寒山一带伤心碧 (宋)宋祈《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书籍类
一.历史类
1.正史 :
《二十四史》
2.编年史与纪事本末史
《竹书纪年》、《资治通鉴》
3.别史、杂史与野史
• 《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lí )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 三泉,下铜而制椁(guǒ ),宫观百官奇 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 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 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 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 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 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 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 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 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考工记》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书,汉朝时补入 《周官》(《周礼》) • 《考工记》的内容分“攻木之工”、 “ 攻金之工”、“ 攻皮之工”、“ 设色 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 六个部分,包括车舆、土木、兵器、冶 金、制革等30个工种 。
《考工记》
• 《匠人》篇见于《考工记》的“攻木之 工”,对西周初期的王城、宫城和道路、 农田、水利,建筑、城市的规划、施工 均作了具体的记载,对后世的营造事业 产生深远影响。 • 其中涉及城市设计的主要是《匠人建国》 和《匠人营国》两段。
• 《墨子· 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 圉风寒,夏以圉暑雨。……故子墨子曰: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也。’” • 《墨子· 辞过》:“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 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 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 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霜雪 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体。谨此则止, 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是故圣 王作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墨者亦尚尧舜道, 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 茨不翦,采椽不刮。’”
0.4 古代建筑相关文献总览 书籍 档案 碑刻 图画
书籍
一 古典文学典籍与古代建筑
1. 文学作品(诗词曲赋,骈散文章, 小说戏剧)对于建筑历史研究具有史料 价值。
“圆渊方井,反植荷蕖”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桁梧复叠,势合神离 ” —[东汉]何晏《景福殿赋》
• 唐· 柳宗元《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 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 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 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 工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 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 能而贪禄嗜货者。
• 隍:无水的壕沟 • 池:护城河 • 城市的别称: 国:王侯封底;国都京城;地区;乡土 都:大城市 邑:小城市
古代城市史的研究领域
• 1 历史地理界(谭其骧,侯仁之) • 2 考古界(历年《考古》杂志)
• 3 建筑界:
吴良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纲》 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 郭湖生:《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小史》
• 《宋稗类钞》:蔡京赐第,有云鹤堂, 高四丈九尺,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宏 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常不能御,遂无 设床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 扑水下作卧室。
二.地理类 1.全国总志
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寰宇记》
《舆地广记》《方舆胜览》
2.各地方 3.山川名胜志 4.名都古迹志 5.宫殿建制 6.风俗杂记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 夫。
匠人营国制度的特点
• 1· 方九里,旁三门,城市外形方整,共有 12 门。 • 2· 道路:道路均十字相交,棋盘式,主要街道 直通城门,数量为九,宽度九轨。 • 3· 城市包括宫、朝、市、祖、社五个主要部分, 宫占据城市中心位置。 • 4·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5· 规定了一些具体尺度。比如朝和市都是百步 见方,王城的宫隅为“七雉”,城隅“九雉”。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 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 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 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 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 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 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 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 画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环视大骇,然后知其术大矣!继而叹曰: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 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 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十一.外国图书
《马可· 波罗行记》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家具》、《东方造园 论》 《入唐求法巡礼记》《五山十刹图》 《唐 土名胜图汇》 《热河日记》
档案类
碑刻类
图画类
第一讲 城 市
“城市”的含义
• 城:原专指城墙而言,《墨子· 备城门》: “城者,所以自守也。” • 市:集市 《周礼· 地官· 司市》规定: 大市:零售市场,正午开市,居中 朝市:商贾交易,清晨营业,居东 夕市:零星批发,傍晚营业,居西
• 《隋书· 宇文恺传》:炀帝即位,迁都洛 阳,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寻迁将作大匠。 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 丽。帝大悦之,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 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时帝北巡, 欲夸戎狄,令恺为大帐,其下坐数千人。 帝大悦之,赐物千段。又造观风行殿, 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 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 莫不惊骇。帝弥悦焉,前后赏赉不可胜 纪。
• 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全书74卷 (1)卷一-卷二十七 :27种建筑形式,包括庑殿、 歇山、楼阁、角楼、仓房、库房、垂花门、亭 子等等。 (2)卷二十八-卷四十:斗拱(斗科)做法 (3)卷四十一-卷四十七:装修/砖/瓦/土 (4)卷四十八-卷七十四:功限定额
《西游记》第八十八回-九十回
玉华县,玉华王府,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 理厅、典膳所、待客馆…… 第五代玉华王,有三位王子,拜师学艺 吴承恩晚年曾经担任湖北蕲县荆王府纪善一职
《荆藩家乘》:荆王府主宫名玉华宫 《蕲州志》:荆王府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 所……
2. 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古代建筑与景观的意境和美学内涵。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经》 “建筑意”的感悟 场所精神
三.官书类 由政府所制定的关于建筑制度、 技术、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等一类规章 、法令、原则性质的书籍
先秦《考工记》
唐、宋、明《营缮令》 北宋《营造法式》
清《工程做法》《圆明园内工则例》
• 《营造法式》,北宋崇宁二年(公 元1103年)由官方颁布了一部关于 建筑设计、结构、施工、用料方面 各种规范的著作。 • 作者李诫,字明仲
(明)李世熊:月凉梦破鸡声白
排比: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 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陟( zhì )轵(zhĭ)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 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
《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 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 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 戎奴为从平侯。
八.风水堪舆类
《黄帝宅经》、《相宅要说》 ,《大汉园 陵秘葬经》、《葬书》、《青乌葬经》
九.字书类
《尔雅义疏》 《广雅疏证》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1 “抄” vs “杪”——陈明达与徐伯安 2 “把头绞项造”—耙头 3 “李诫” vs “李诚”—字明仲
十.丛书与类书类
1.丛书 :某类图书总汇 《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 2.类书 :分别摘录出相关内容,重新分 类汇集,类似文献汇编 ,便于检索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古今图书 集成》
四.哲学与宗教类
1.儒家典籍 :《十三经》 2.道家典籍 :《老子》、《庄子》 3.道教典籍:《道藏》 4.佛教典籍 :《大藏经》 《高僧传》
《关中戒坛图经》
• 《论语》:臧文忠居蔡,山节藻梲(zhuó), 何如其知也。 • 禹吾无间焉,菲饮食而致孝于鬼神,恶衣服 而致美乎黻(fú )冕,卑宫室而致力于沟洫,
• 《韩非子· 五蠹d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有巢氏”。”
五.笔记杂录类
1.游记 :《徐霞客游记》 2.笔记 :《博物志》 《酉阳杂俎》 《
梦溪笔谈》
3.杂考 龙生九子:赑bì屃xì 狴bi犴àn 鸱chī吻
• (清)李渔《一家言· 居室部》 • 房舍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 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 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 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 所长,只得以此塞责。 • 相背 屋以南面为正向,然不可必得,则面北者宜 虚其后,以受南熏;面东者虚右,面西者虚左,亦 犹是也。如东西北皆无地,则开窗借天以补之。牖 之大者,可抵小门二扇;穴之高者,可敌低窗。 • 墙壁 “峻宇雕墙”、“家徒壁立”,昔人贫富, 皆于墙壁间辨之。故富人润屋,贫士结庐,皆自墙 壁始。墙壁者,内外攸分,而人我相半也。俗云: “一家筑墙,两家好看”,居室器物之有公道者, 惟墙壁一种,其余一切,皆为我之学也。然国之宜 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国始固;家之宜坚者墙壁,墙 壁坚而家始坚。其实为人即是为己,人能以治墙壁 之一念治其身心,则无往而不利矣。
2. 从建筑学自身的特点出发,
精选一些经典建筑文献的相关篇目 进行精读,以求基本掌握建筑典籍 的叙述方式和相关术语。
3. 从古代典籍文化的角度对一
些建筑的历史现象进行重新诠释, 加深对建筑历史和各种建筑现象的 理解和感悟,并拓宽知识面。
4. 当堂解读本专业前辈学者进
行文献考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 ,分析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求 提高对文献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今 后的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文学艺术类
1.诗词曲赋 2.文章 3.小说戏剧 4.书画史论
七.军事水利科技工程类
1.军事 :《皇明九边考》 《太白阴经》 2.水利 :《水经注》 3.科技 :《墨经》、《九章算术》 4.土木工程 :《天工开物》 《圆明园内
工则例》
• (北宋)喻皓《木 经》:阶级有峻、 平、慢三等。宫中 则以御辇为法。凡 自下而登,前竿垂 展臂、后竿展尽臂, 为峻道;前竿平肘、 后竿平肩,为慢道; 前竿垂手、后竿平 肩,为平道。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
绪
论
0.1
文献典籍的重要性
丰富的文化宝藏 第一手资料 严谨的研究态度
礼:天子丹,诸侯黝(yŏu)垩è ,大夫苍,士黈
(tŏu)。” ——《春秋榖(gǔ)粱传》
象形文字
古代巢居形象
室
京
宫
0.2
课 程主要目标
1. 政 论、笔记、诗词、碑刻、档案等等 ,以及各种工具书的查询方法,使 得同学们对古代相关文献的全貌能 够有所了解。
0.3
课程内容
• 绪论 古代建筑文献总览
• 第一讲 城市专题 • 第二讲 宫殿专题
• 第三讲 园林专题
• 第四讲 宗教建筑专题
• 1 对相应专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 行综述。 • 2 精选部分篇章当堂解读。
• 3 选择2-3个当代著名建筑史学者的论 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习前辈利 用文献进行研究的思路和科学方法。
3. 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中,文学是
塑造空间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匾额题名: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 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 一座小亭的命名: 翼然-泻玉-沁芳
4. 中国古典文学与建筑在形式、创作手
法和意境追求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隐喻,用典,对比 ,通感 (唐)《菩萨蛮》 :寒山一带伤心碧 (宋)宋祈《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书籍类
一.历史类
1.正史 :
《二十四史》
2.编年史与纪事本末史
《竹书纪年》、《资治通鉴》
3.别史、杂史与野史
• 《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lí )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 三泉,下铜而制椁(guǒ ),宫观百官奇 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 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 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 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 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 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 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 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 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考工记》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书,汉朝时补入 《周官》(《周礼》) • 《考工记》的内容分“攻木之工”、 “ 攻金之工”、“ 攻皮之工”、“ 设色 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 六个部分,包括车舆、土木、兵器、冶 金、制革等30个工种 。
《考工记》
• 《匠人》篇见于《考工记》的“攻木之 工”,对西周初期的王城、宫城和道路、 农田、水利,建筑、城市的规划、施工 均作了具体的记载,对后世的营造事业 产生深远影响。 • 其中涉及城市设计的主要是《匠人建国》 和《匠人营国》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