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1~3单元。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史称“三家
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3.《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5.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图一图二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6.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7.《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
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B.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C.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8.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9.户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0.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1.《后汉书》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折请,靡有不听。
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
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中央机构的变迁 B.西汉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C.中朝对外朝的制衡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
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
”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13.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人种的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14.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1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
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16. 1804年《法国民法典》诞生,法国人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法国“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主要是因为
A.罗马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要来源
17.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18.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
20.“代议制”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A.分权与制衡 B.制定宪法或法律
C.实行政党政治 D.民选产生国家元首
21.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其称赞的是
A.三权分立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 D.两党制22.有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个职位。
”但即使是伟大的华盛顿,也只连任了两届就引退,其他继任者连任—般也不超过两届。
据此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受民主思想影响较深
B.美国人民强烈反对再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
C.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
D.华盛顿等人的榜样作用
2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
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
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25.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在德意志帝国,“这些机构”指的是
A.内阁 B.联邦议会 C.帝国国会 D.公民大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合计50分。
26.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法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疏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
(5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四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请同答:
(1)结合史实并根据材料一概述自“光荣革命”至十九世纪中期,大不列颠国是如何用和平渐进之方式来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
(2)请用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分)(3)材料三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4)以英、美为例,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书》
材料三第一条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请同答: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
(1分)其结果如何?(1分)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
(4分)
南安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合计50分。
26.答案:
(1)特点:直接民主。
(2分)
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
(2分)
(2)说明:不是。
(1分)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
(2分)实质;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2分)
(3)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
(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
27.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2分)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2分)
(2)史实:明朝废丞相、(1分)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
(1分)
(3)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分)德国积极对外扩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分)
(4)英国:议会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美国:议会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
(4分)
28.答案:
(1)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
(2)原因:汉初统治者误认为秦实行郡县制导致孤立而亡国。
(1分,答“吸取秦亡教训”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也可。
)
结果:地方威胁中央。
(1分,答“地方力量强大,出现七国之乱”或“诸侯叛乱”也可)
政治措施: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等。
(1点1分,任答3点得4分)
(3)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4分,从联邦至上和地方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两个角度答题,每个角度各2分)
(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