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007年草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区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草原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三)项目建设地点:**区罕台镇项目区
(四)项目建设期:建设期为1年,即2007年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灌溉人工草地0.2万亩、改良草场1万亩、家庭牧场示范户14户、白绒山羊养殖小区2个。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67万元,其中人工灌溉草地88万元,改良草场100万元,养殖小区92.35万元,家庭牧场示范户43.75万元,农牧业机械、良种繁育、科技推广、项目管理费42.9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3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9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3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2万元。

(七)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青干草
180万公斤,肉2.9万公斤,绒0.094万公斤,皮张0.31万张,奶3万公斤,新增种植业产值72万元,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总额增加155万元,项目涉及农户人均年增加纯收入970元,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2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概况
**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是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土地总面积2530平方公里(380万亩),有耕地面积20万亩,草场面积250万亩。

2007年项目区罕台镇位于**区西南部,项目区涉及查干呼舒、乌兰什里、布日德、格德热格、哈巴格希、灶火壕、达尔汉壕、板素壕、柴登、折家梁、宗兑、什股壕、扎日格沟、布日嘎斯太村共14村。

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多为丘陵沙地,土壤结构以栗钙土为主,兼有粗骨土、潮土,属极端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6℃,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平均年蒸发量22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无霜期115天。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现有三个镇、九个街道办事处,下辖61个行政村、37个居民委员会,4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641户,58244人。

2006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30.9万头(只),财政收入50.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86元。

项目区总人口4200户、16786人,其中劳动力11247人。

现有耕地面积5.8万亩,草地面积30万亩,林地8.7万亩,2007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5.8万头(只),财
3
政收入252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三、主要制约因素
(一)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差,水资源缺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急需开发水利资源。

(二)农牧民农牧业收入产出比较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三)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较小,牲畜良种率较低,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低。

(四)由于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现有饲草料地已不能满足草料供应,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草场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环境需要改善。

第三章项目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4
一、依据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鄂尔多斯草原建设项目标准及实施暂行办法》
(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四)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五)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规模数据库》
(六)《鄂尔多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项
目计划的通知》(鄂农综办发[2006]96号)
(七)《东胜市农牧业产业化规划》
(八)《**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区农牧业2004-2010年规划》
(九)畜牧、水利、林业、电力等部门有关技术规程
(十)机电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十一)**区现有水文、地质资料
(十二)**区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原则
5
项目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项目区实际以重点开发和规模开发为主,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地点和农户的选择上先以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且容易开发,水电路讯条件好,农户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农户自筹能力较强且从事农牧业生产积极性高,在当地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通过扶持可以尽快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和小区为重点立项对象;在项目建设上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建设任务,根据农牧户生产现状情况因地制宜落实投资项目,已有设施不作投资,不搞重复建设。

在项目实施中大力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实施的科技含量,以科技促生产;在项目投资和管理上以“谁投入、谁受益”为原则,建立工程管护制度,保障项目在建成后能长期使用,发挥效益;在项目建设上坚持高质量、低成本的原则,在确保项目实施按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项目投资,降低成本,减轻农牧民自筹负担,提高综合效益。

第四章项目实施范围与布局
6
一、项目实施范围
2007年草原建设项目区共涉及13村的285户农户959人。

二、项目建设规模
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建设灌溉人工草地0.2万亩,改良草场1万亩,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14户,白绒山羊养殖小区2个。

项目建设布局及任务分配如下表。

项目建设布局及任务分配表
7
第五章项目工程建设设计
一、人工灌溉草地典型设计
计划建设人工灌溉草地2000亩,每亩投资440元,总投资88万元。

人工灌溉草地选择下湿地、沟塔地等水源丰富的地区实施,项目实施要与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措施结合,项目建设采取以地埋管道为主的节水措施。

(一)、种植条件
选择地下水位不高于1.2m的中性或微碱性、肥沃、壤质土壤,地势较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作业。

(二)、品种选择
草种选用紫花苜蓿和优质高产玉米。

(三)、土壤准备
秋季深耕,并尽可能平整细碎,耕翻前大量施入基肥,
8
以每亩不低于1000kg腐熟农家肥为宜。

整地中尽可能除尽土壤中的杂草及病菌虫害。

有条件的地方入冬后浇水。

早春精细平整地面,以准备播种。

(四)、播种技术
苜蓿旱春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播种,播前1周内进行浅耕细耙,以利除草,播量1kg/亩。

玉米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量2.85公斤/亩。

苜蓿播种比例40%,玉米播种比例60%。

苜蓿条播行距20-30cm,覆土约2 cm,播后轻度镇压。

(五)、管理技术
出苗后经常浇水,苗期中耕除去行间杂草。

苗高约10 cm 可适当喷施叶面肥(1-2%的尿素或过磷酸钙),或在行间追施磷钾复合肥(5 kg/亩)。

年内最后一次刈割期应在八月下旬前结束,留茬5-8cm。

冬前追施羊粪(500-1000kg/亩);冬后浇冻水。

(六)、收割技术
苜蓿现蕾期至初花期(或株高80-100cm时)即可刈割,留茬约5cm。

年可刈割2-3次,亩产鲜草2000-2400 kg,干草500-600 kg。

刈割后就地均匀摊晒,并及时翻晒通风多次,注意防止雨淋。

叶片开始卷缩而不能自由脱落时,集堆打捆(直径20-30cm小捆)装运。

根据草垛大小建造防雨淋能通
9
风的贮草棚,底部有衬木格板可通风。

将小捆含叶多的植株顶部放在里侧,植株基部面向外,由上而下逐层码放成垛。

(七)、人工灌溉草地亩产青干草量不低于600公斤。

二、改良草场建设设计
改良草场选择成片面积为5000亩的两块自然退化草场,每亩投资100元,总投资100万元。

改良草场地势平坦,植被盖度小于30%,计划补播一些营养价值高、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治理草场退化的优良牧草,增加优良牧草比例、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牧草品质,计划补播1万亩。

(一)、补播的牧草品种:沙打旺、草木犀状黄芪、柠条。

(二)、补植和补播时间和方法:柠条移苗种植在5月底前种植,直播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前种植,草木樨状黄芪在6月底前种植,沙打旺在5-7月种植。

播种方法:柠条移苗种植采用穴播,种植深度超过生长点为宜,每带2行,带间距为10米,与主风向垂直,株距1米,行距80厘米,苗条采用一年生实生苗,柠条带间播种草木樨状黄芪和沙打旺,柠条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量每亩1公斤。

(三)、对改良草场进行围封,加强禁牧督查,改良后
10
禁牧3年,3年后作为打草场利用。

三、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
建设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14户。

以饲养鄂尔多斯细毛羊及其优良品系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主,积极实行舍饲,饲养管理要达到科学化,实行科学配方饲喂;要达到“两个基地六配套”标准,饲草基地户均要达到20亩,饲料基地达到10亩,饲草料基地要按照保灌条件建设,并采用节水措施,畜牧设施要按照计划实施,具体标准:羊单位占有0.8m2塑料暖棚,活动场地羊单位3m2以上,贮草棚羊单位达到1m3,青贮窖羊单位0.5m3,每户牲畜年末存栏150只羊单位以上,适龄母畜比例要占到75%,年出栏牲畜达到55%,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0000元以上。

四、养殖小区建设
小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形成养殖小区。

在建设区域上以村、社为基础,根据现有农牧业基础条件和农民养殖积极性确定,集中扶持2-3个社的部分农户,以重点户为主,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优质化、品牌化经营。

2007年计划建设白绒山羊养殖小区2个,每个小区建设户选择30户,项目总投资92.35万元。

11
建设标准及养殖方式:项目建成后,白绒山羊养殖小区建设户每户白绒山羊存栏数要最少达到60只,小区白绒山羊养殖总数达到5000只。

小区建设户要建设完成“两个基地五配套”建设,要有饲草料基地,保证所养牲畜所需饲草料能自己解决。

养殖方式:小区采用全年舍饲的饲养模式。

全面开展科学饲养,建设户要推广使用苜蓿(其它豆科牧草)、青贮、秸秆等粗精饲料合理搭配的饲养技术,分群饲养、加快出栏、加快周转,扩大适龄母畜比例,使畜群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并且在畜群稳定后出栏率要达到45%—50%。

养殖小区由养殖协会进行管理,采取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协会要制定各项章程及管理办法。

12
第六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一、水利设施建设设计
(一)、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按照项目区水资源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由于项目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在工程建设中要合理开发地下水,全面实行节水灌溉,以机电井、地埋输水管道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模式为主要节水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

(二)灌溉制度设计
根据项目区水方气象、水土资源等及作物种植结构,项目区规模、灌水方式等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并参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1995),在充分灌溉条
13
件下设计灌溉制度。

1设计灌水定额
m=0.1Hρ土(β1-β2)*1/(ρ水.η田)
H:湿润层深度大田作物取50cm
β1和β2为土层适宜含水率上、下限,取β1=0.9β田=22.32%
β2=0.63β田=15.6%
β砂性土=24.8%
ρ土:土壤干密度为1.56g/cm3
ρ水.η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95
则:m=0.1*50*1.4*(22.32-15.6)*1/0.95=49.5
则灌水量为M=49.5*667=33M3/亩
2、灌水周期
T=(m/e)*η
E: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大田作物取7.2mm/d
则T=(60.7/7.2)*0.95=8(d)
3、单井控制面积
F=QTtη(1-η1)/m
F:单井灌溉面积
Q:单井最小出水量(实地勘测数据Q=32M3/h)
t:每天抽水时数=16h
14
η:水利用系数0.95
η1:井群干扰抽水时出水量削减系数=0.11
则F={32*8*16*0.95*(1-0.1)}/33=106.12亩
取F=100亩
4、井数确定
n=A/F=2000/100=20
项目建设需机电机20眼,原有可利用机电井6眼,需新打5眼,修复配套9眼。

其中新打机电井包括大口井2眼、机井2眼、截伏流1处,修复配套机电井包括筒井1眼、大口井4眼、机井3眼、截伏流1处。

水利措施主要工程建设设计如下:
(1)大口井工程设计
大口井采用长方形台形体,边坡比1:1,开口尺寸25×20米和20米×15米,井深5米。

1m3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输,人工修边坡。

(2)机井工程设计
机井直径0.5米,井口距地面0.5米,井口下0.5米用水泥沙浆砌起,井口用水泥预制板封口,在井1.2米深处开挖埋设管道,井深80米。

(3)、截伏流工程设计
截伏流长50米,开挖边坡比1:0.5,到基岩挖深4米,
15
截水槽底宽1.5米,长50米,在上游的基岩上放滤水花管,管径为0.5米,花管周边倒滤水石,滤水石厚0.5米。

截伏流靠人工草地边打集水井,井深6米,集水井为筒井,井口用钢筋砼预制板封口。

1m3挖掘机挖土,74KW推土机回填。

(4)、地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根据《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和当地实际,每亩按照7米管道设计,共布设管道15.64公里,全部选用聚乙烯塑料100mm、130 mm管,采用双向畦灌溉方式,设计畦长30-40米,每40米设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距地面30cm,主管道埋深1.4米。

为防止管内存水导致冻胀破裂,在主管道末端设置放水井,放水井深2米,末端安装闸阀。

二、防护林建设设计
(一)、建设要求
1、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带整齐,规划合理,达到林业部门造林规定设计标准。

2、项目区的建设地块,主要渠道和道路一侧都要植树。

3、人工草地、改良草场要加强防护林网建设。

4、人工草地原有防护林200亩,需要新栽植110亩。

(二)、林网设计
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方向,按两乔两灌配置,副林带按一乔两灌配置。

16
乔木用株高2.5米以上,胸径2.5cm的三根两杆的合作杨和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大苗;灌木以两年生沙柳、沙棘和大白柠条一年生实木苗为主。

乔木株行距按3×3米种植,灌木外围株行距按0.6米种植,自然形成生物围栏,内侧株距沙柳按0.5米种植,大白拧条等按1.5米种植。

(三)、种植方法
1、春季人工植苗造林,种植前要平整林带用地,林带内侧要与农作物间隔2米以上。

2、要放线挖坑、挂线放苗,确保林带横平竖直。

种植前要将树苗分等分级,大小苗分段种植。

3、合作杨树坑为50×50厘米,种植时要将回填土换成阳土,干沙地要浇透水再挖坑。

4、种植后立即浇水,10天后复水一次,前一个月每7天浇水一次,第二个月每10天浇水一次,以后视干旱程度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5、要清除林带内的杂草,一年保证锄草3次以上,有草根的地块在种植前要彻底清除。

乔灌造林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
17
第七章工程量、用材量、用工量测算
一、灌溉人工草地工程量、用材量、用工量概算
0.2万亩灌溉人工草地工程量有:新打机电井5眼,修复配套9眼,投入190工日;埋设聚乙烯塑料输水管道15.64公里,挖深1.4米、宽0.5米管道坑15.64公里,投入980工日;翻耕0.2万亩,投入50工日;购优良草种0.45万公斤;营造防护林110亩,种植乔木8800株、灌木17600万株,投入80工日。

二、改良草场工程量、用材量、用工量概算
18
1万亩改良草场工程量有:购优良草种1万公斤,松土1万亩,投入400工日;补播1万亩,投入2300工日;营造防护林0.17万亩,利用拧条苗300万株。

三、畜牧设施工程量、用材量、用工量概算
畜牧设施新建标准化棚圈2300平方米,投入400工日;建设青贮窖2000立方米,投入200工日;建设贮草棚3900平方米,投入280工日;建设草粉库、精料库40平方米,建设饲草料加工房540平方米,投工80工日。

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计划完成灌溉人工草地0.2万亩、改良草场1万亩、六配套家庭牧场示范户14户、养殖小区建设2个。

其中人工草地新打配机电井14眼、埋设输水管道15.64公里、翻耕0.2万亩、购优良草种0.46万公斤、营造防护林0.011万亩。

改良草场购优良草种1万公斤、补播1万亩,松土1万亩。

家庭牧场示范户建标准化棚圈820平方米、青贮窖280立方米、饲草料加工点8处(包括加工厂房、加工机具、贮草棚、草粉库、精料库)、人工授精点2个;养殖小区新建棚圈1480平方米、青贮窖1720立方米、贮草棚2550平方米、草粉精料库67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点15个,人工授精点9个。

19
第八章、工程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资金管理
一、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灌溉人工草地
灌溉人工草地计划任务0.2万亩,投资8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1.2万元,自筹26.8万元。

建设内容及具体投资如下:
1、新打机电井5眼,投资10.41万元,财政资金7.34万元,自筹资金3.07万元;修复配套机电井9眼,投资8.0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26万元,自筹资金2.81万元。

20
2、埋设输水管道15.64公里,投资61.1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万元,自筹资金18.12万元。

3、翻耕0.2万亩,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万元,自筹资金0.8万元。

4、购优良草种0.46万公斤,投资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2万元,自筹资金0.9万元。

5、营造农田防护林110亩,投资3.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2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

(二)、改良草场
改良草场计划任务1万亩,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3万元,自筹资金24.7万元。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如下:
1、松土1万亩,投资20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14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

2、补播1万亩,投资52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40.9万元,自筹资金11.1万元。

4、购优良草种1万公斤,总投资11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8.5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

5、营造防护林1700亩,总投资1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9万元,自筹资金5.1万元。

(三)、家庭牧场示范户
21
家庭牧场示范户计划任务14户,投资43.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2.6万元,自筹资金11.15万元。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如下:
1、建设标准化棚圈820平方米,投资14.7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2万元,自筹资金3.56万元。

2、建设青贮窖280立方米,投资1.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0.99万元,自筹资金0.41万元。

3、建设饲草料加工点8处,投资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85万元,自筹资金2.15万元。

4、建设贮草棚1350平方米,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66万元,自筹资金3.14万元。

5、建设草粉库、精料库270平方米,投资6.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86万元,自筹资金1.89万元。

6、建人工授精点2个,投资2.0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4万元。

(四)、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计划任务2个,投资92.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3万元,自筹19.35万元。

1、什股壕村绒山羊养殖小区
总投资46.9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7.92万元,自筹9.05万元。

22
建设标准化棚圈980平方米,投资17.6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4.5万元,自筹资金3.14万元。

建设青贮窖1120立方米,投资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79万元,自筹资金0.81万元。

建设饲草料加工点6处,投资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

建设贮草棚1050平方米,投资8.4元,其中财政资金5.8万元,自筹资金2.6万元。

建设草粉库、精料库270平方米,投资6.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35万元,自筹资金1.4万元。

建人工授精点4个,投资4.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8万元。

2、查干呼舒村绒山羊养殖小区
总投资45.3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5.08万元,自筹10.3万元。

建设标准化棚圈500平方米,投资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9万元,自筹资金2.1万元。

建设青贮窖600立方米,投资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25万元,自筹资金0.75万元。

建设草粉库、精料库4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7万元,自筹资金2.3万元。

23
建设饲草料加工点9处,投资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5万元,自筹资金1.95万元。

建设贮草棚1500平方米,投资1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8万元,自筹资金3.2万元。

建人工授精点5个,投资5.0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8万元。

(五)、良种繁育。

建设种畜特配站4个,投资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万元。

(六)、牧业机械。

购置农业机械17台(套),投资14.1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4.11万元。

(七)、科技推广。

投资15.9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96万元。

1、技术培训1000人次,投资3.9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96万元。

2、示范推广一项。

推广优质牧草种植1200亩,投资12万元。

(八)、项目管理费9.8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83万元。

2007年草原建设项目总投资3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3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9,市级财政配套资金3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2万元。

24
第九章施工组织及管理
一、施工组织
为加强项目管理,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规范,**区成立了以区长挂帅、农牧林水及所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项目区乡镇也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管理。

二、项目管理
为了实施好项目,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质量。

我们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按照要求实行责任目标管理等各项制度。

25
(一)实行招投标制
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积极推行招投标制,项目由中标单位组织实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建设合同,明确责任。

(二)实行项目监理制
为了加强项目监管力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前,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

(三)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实施项目的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在项目实施中双方共同监督项目的进度、质量。

(四)做好施工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工。

(五)做好项目验收
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区本级即行组织自查,将自查结果上报市级后由市级一年一验收,国家和自治区三年一验收。

三、资金管理
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的“三专”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和《伊克昭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制》和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区级报账制,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保证资金按计划投放到位,安全使用,发挥效益。

根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由审计部门对项
26
目资金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四、运行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移接交手续,项目区政府要制定完整的管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人员,加强管护。

新开发和立项后的饲草基地,都要作为基本农田管护,其所有权不得随意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

要经常维修保养水利基础设施,定期检查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保持水利基础设施的高完好率。

凡是农业综合开发所营造的防护林,在其生长期内要加强抚育,防止病虫害,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栽或改变林带现状,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林木生长存活。

确保良种种植面积,保证供种,要加强对畜牧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为项目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农机具及加工机械,要指定专人管理使用,不准外借、转让、变卖,以防止丢失、损坏。

按照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对主要工程设备及建筑物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由管护单位和农户自筹解决资金。

集体项目由村集体负责管护,示范户由自己负责管护。

五、工程进度
2007年草原建设项目计划从2007年4月份开始实施,到2007年12月底竣工验收。

4月中上旬开始平整土地、翻耕、打井、埋设输水管、栽植防护林,到6月上旬完成人工
27
草地种草,7月中旬前完成改良草场松土、补播、围封,到10月份完成棚圈、加工房、贮草棚、精料库、草粉库建设,购置加工设备,青贮窖在8月底完工,2007年12月底全部工程完工。

(详见项目施工进度表)
施工进度表
第十章预期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可使0.2万亩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实现节水灌溉,使1万亩草场得到改良,项目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将显著改善,有效遏制草场的“三化”,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