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八下语文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份。

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100 的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狡黠.(xiá)跳槽.(cáo)迸.溅(bèng)戛.但是止(jiá)
B.提.防(dī)分泌.(mì)奇崛.(qū)强聒.不舍(qiǎng )
C.纤.细(xiān)星宿.(xiǔ)惊诧.(chà)茅塞.顿开(sài)
D.龟.裂(jūn)酒酿.(niàng)应.酬(yìng)屡.见不鲜(lóu)
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常利用词的作业,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亵渎忧柔寡断鄙薄扣人心弦
B.跻身面面相觑魁悟无懈可击
C.斑斓炉火纯青钦佩卷帙浩繁
D.锤炼不屑置辨和睦拈轻怕重
3.下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当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刻画细腻。

看到报喜单,“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是发自心里的喜悦;昏迷醒来后,“拍着手大笑”是联系自己身世后一种辛酸的笑:在集市路上,他“拍着笑着”是一种完全的放松。

C.《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未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D.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三位文学大师。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语言风格与上下文不协调,请把它改成朴实的说法。

(2 分)
《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于2013年11月推出的一档亲情同伴参与的成语互动节目,意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大海中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包括了丰硕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故事,都有历史文化渊源,传递了最典型的中国传统观念和中国人千百年锤炼留下的处世哲学及世界观。

修改:
5.古诗文默写。

(共8分)
(l)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马说》)
(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作者远离家乡、为国戍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4)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物抒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借“花”来表达诗人始终不变的忠贞报国之心;李商隐《无题》中
“, ”借“丝”“泪”来抒发至死不渝的思念之情。

6.名著阅读。

(2分)
“蒋门神盛怒,抢未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选段出自施耐庵的《》,所反映的主要事件是:。

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题。

(共6分)
材料一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存储的信息容量大,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括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无论是从何种方向读取,读码机都容易辨识。

材料二小广告用上二维码
(1)提取材料一中二维码三个优势的主要内容。

(2分)
①存储的信息容量大。

②。

③_。

(2)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材料二画面内容。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 题。

(共13分)
寸草春晖
①深夜,巫溪县塘坊镇毛象山下的几间旧瓦房里,灯光一直亮着。

灯下,姚厚芝捧着长长的一幅十字绣,思绪万千。

②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路赴山东煤矿打工。

随着两个孩子的诞生,她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

2006年,她查出乳腺肿瘤,需当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她想到了两个孩子:“若是因为我治病,让孩子们连好好的一顿饭都吃不了,那可怎么办?”一番痛苦挣扎以后,她选择了药疗这种保守疗法。

即便如此,每一个月2000 多元的医药费仍是让本就窘迫不堪的家加倍捉襟见肘。

③一次,姚厚芝偶然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贵州某地的十几个妇女绣出了一幅六米多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卖出了几十万元。

她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自己也可以绣出这样一幅十字绣来。

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贯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感觉她是在瞎折腾,可她有自己的想法。

④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从清早6点起床到凌晨1 点歇息,除去为孩子们做饭、送孩子上学和洗衣扫地干杂活的两小不时间,剩下的17
个小时,她都只专心干着一件事——绣十字绣。

因为患病,她长期胸部疼痛,连累得手上,每绣一针都会针扎般的疼。

每次绣的时候,桌上都摆着药。

⑤寒署易节,春夏更替。

2012年7月,通过3年零5个月的日夜追赶,这幅长米宽米的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

共绣制人物684人、牲畜96只、房舍122 座、轿子88顶、船只25艘、树木124根。

⑥姚厚芝绣出了《清明上河图》的消息传开。

不久,有收藏家专门登门收购,一幅幅画面让收藏家惊呆了:画面上的河流中:船夫们有效竹竿撑的,有效长竿钩住桥梁的,有效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画面上的市区街道:有做生意的商贾,有骑马的官吏,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收藏家看后出价高达20万元,亲友替她高兴,但那时她的决定让大家感到十分吃惊,她说:“我暂时还不打算卖这幅十字绣。

”原来,她私底下了解到,像她一样患过乳腺瘤的人,后来多转化成为恶性肿瘤.即即是做了切除手术,也活不了几年。

“其实,我也想给自己治病,但我这生病的身体哪里抵得上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呢?”她知道即即是卖了十字绣也不见得就必然能治好自己的病,她更想将这幅十字绣保留下来,等自己未来有一天不在人世了,再把它拿出来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⑦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总感觉亏欠孩子很多很多,给不了他们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姚厚芝伤感地说,儿子此刻每一个月生活费只有20元,还不及其他同窗一周的生活费。

⑧后来孩子们知道病情了。

让姚厚芝心痛的是,女儿知道母亲患病后哭个不断,儿子的成绩也下降了。

眼看孩子们消沉下去,为了让孩子们振作起来,她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十字绣,面对庞大的挑战,她不知道自己可否完成,但她表示,只想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知道,不要被困难吓倒。

⑨又是一个深夜,山下的几间旧瓦房里,灯光仍然整夜亮着。

现在,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

她此刻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

她说:“若是老天爷厚爱我,恩赐我,再给我3年时间,我就可以完工。

”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8.请用一句话归纳文章第②-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分)
9.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一种人物描述方式?有何表达效果?(3分)
10.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1.文中的姚厚芝是一个如何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分)
12.按照本文的主题,依照下面设定场景,请用第一人称写几句人物对话,劝慰母亲医治。

(2分)
姚厚芝读初中的儿子王锐得悉此事,他对母亲
说:。

母亲说:“你安心学习,其它的事自有办法解决。


(二)阅读下文,完成13 —— 17 题。

(共11分)
寻根端午,品一壶传统文化的烈酒
林君龙
①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起源于我国,为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

固然,提及这个节日,与情人节等相较,热度恐怕就要逊色的多了。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知已祖宗,端午节的风俗虽然还在,可其中意味却愈来愈被人们所轻忽。

过一个
成心义的端午,除这些民间风俗之外,更多的是如何补补人们思想意识里的欠账。

寻根端午,请品一壶传统文化的烈酒!
②寻根端午,续写爱国情怀。

伟大诗人屈原曾以“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来书说自己的爱国情怀,当他看到自己的祖国山河破碎而又不能扭转乾坤之时,愤笔写下《怀沙》后抱石投江。

这也才有了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发明的粽子。

若不是心怀爱国之情,心系民生之苦,又何须投江以自谢天下?时至今日,人们仍被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若是不是国家繁荣强盛、民族振兴自强,哪来的好日子可以吃粽子、赛龙舟呢?因此,端午佳节,更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之课。

③寻根端午,格尽孝道之责。

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节假日对于远在异地异乡的人们来讲,是无法抑制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曹峨救父投江,是端午传之已久的典故。

在物欲横飞的时期,孝亲敬老的观念似乎愈来愈平淡,乃至在传统佳节里对父母长辈们的问候都变得微乎其微。

可这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之精髓。

一个人,倘使不对自己的衣食父母感恩戴德,不对自己的长辈亲属恪尽孝道之责,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之间?
④寻根端午,激扬进取精神。

每到端午节期间,各地都要开展很有气势的水上龙舟竞技活动。

龙舟竞渡,不仅需要大家同心并力,动作协调一致,又要奋力进取,争当第一。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团结一致、奋力进取、勇为人先,正是咱们取得辉煌成绩的不竭动力和精神保证。

⑤寻根端午,品一壶传统文化的烈酒。

酒香不怕小路深,而传统文化这壶酒在历经时期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以后只会愈发浓香。

不过,在人们的心里是不是仍然“香如故”恐怕就要打个问号了。

随着时期的发展,物质文明越发先进,随之而来的却是精神文明的空虚,所谓传统文化更是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而中华几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一些传统节日无可避免地在商业化的浪潮中被世俗化,但最关键的是,人们不该忘却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该抛弃很多风俗仪式。

因此,传统文化是一壶“烈酒”,当人们喝下它应该感觉到阵阵刺痛,然后才是浓浓的香醇。

⑥节日习俗往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依附于此却并非寄生于此,人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寻根访祖、祭祀不屈的精神文化。

更多的时候,人们应该通过节日的习俗来完成思想信念的“洗礼”与重生。

比如,清明节让咱们会怀念亲人,七夕节让咱们向往爱情,而端午节让咱们思考爱国、尽孝,所有的这些都犹如一壶传统文化的“烈酒”,人们驻足品评,道出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在吸收消化、传承和发扬!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l 分)
14.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有什么作用?( 3 分)
15.结合文意分析,第⑤自然段中加点词语“香如故”比喻义是:。

( 2 分)
16.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3 分)
17.请你从中国传统节日中自选两个,仿照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2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 题。

(共8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密大喜,因谢病,专以念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

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①,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靷②,一手翻卷书读之。

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

又问所念书,答曰《项羽传》。

越公奇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③,汝等不及。

”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选自《旧唐书·李密传》)
【注释】①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

②靷(yǐn ) :牛鼻绳。

③识度:见地、气宇。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l)腰.白玉之环() (2)主人日再食.()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0.【甲】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21.归纳语段【乙】中的故事内容,并用语段【甲】中的句子来解释“李密”这样做的缘由。

(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 题。

(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硕的意象,渲染了__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为_的情绪。

(2 分)
23. “桥流水人家”,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如何的作用?( 2分)
四、作文(40 分)
24.任选一题作文。

(40分)
(l)成长的旋律
要求:①中心明确,层次清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2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僧人随着老僧人出来化缘,满心不甘心,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僧人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①按照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抽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A(2分)2.C(2分)3.A(2分)
4.示例: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意思对即可。

2分)5.(1)安求其能千里也(2)苔痕上阶绿(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共8分)6.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每空1分,共2分。


7.(1)①错误纠正机制②读码机容易辨识(一个1分,意对即可。

共2分)(2)示例:一张小广告贴在墙面上,上面写着是“办证”,下面是二维码图,墙前一男士上方用“二维码?”表现其心里疑虑。

(内容包括小广告、二维码、心里疑虑,3分;说明,1分。

意对即可,共4分。

)(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共13分)
8.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意思对即可。

2分)9.细节描述或动作描述。

生动形象又细致入微刻画出了姚厚芝刺绣的艰辛和坚毅性格。

(描述1分,作用2分,意对即可。

共3分)
10.①说明刺绣的难度大、时间长。

②从侧面刻画出了姚厚芝刺绣的艰辛和坚毅性格。

③承先启后。

(每点一分,两点且意对即可。

2分)
11.示例:①母爱深沉: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她担忧因为自己治病,“让孩子们连好好的一顿饭都吃不了”,最终选择了药疗这种保守疗法。

②性格顽强:为了让孩子们振作起来,她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

她只想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知道,不要被困难吓倒。

③有主见:有收藏家专门登门高价收购十字绣,亲友替她高兴,但她却暂时还不打算卖这幅十字绣。

(总结1分,分析1分。

一点2分,两点且意对即可。

4分)
12.妈妈,钱可以慢慢挣,未来我也可以挣;但您的病等不起,咱全家不能没有您啊!(合情合理即可。

2分)
(二)(共11分)
13.寻根端午,品一壶传统文化的烈酒。

(1分)
1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屈原爱国事例(名言)强调了寻根端午,目的是续写爱国情怀,增强了说服力。

(方式1分,作用2分,意对即可。

3分)
15.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永久魅力。

(意对即可。

2分)
16.①续写爱国情怀;②恪尽孝道之责;③激扬进取精神。

(一点1分,意对即可。

3分)
17.示例:①中秋节让咱们盼聚思乡②春节让咱们吉祥如意(一句1分,归纳适当且符
合句式要求即可。

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18.(1)挂在腰间(2)提供伙食(一个1分,意对即可。

2分)
19.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负”“曳”翻译1分,整句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2分)
20.对比。

通过同舍生奢华生活与作者自己清苦生活的对比,突出了作者不羡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为了鼓励马生不怕清苦,要勤奋尽力。

)。

(手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21.李密挂角勤奋念书,被杨素父子赞赏的故事。

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内容1分,缘由1分,共2分)
22.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一空1分,意对即可。

2分)23.以乐衬哀,突出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手法1分,内容1分,意对即可。

共2分)
四、作文(40分)
24.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40分为止。

(1)情感特别真挚动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

4.没有写题目扣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