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1)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策略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而忽视了预设。
其实对于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预设要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
既重视技能目标,也重视情感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把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都纳入到预设的视野。
二是把预设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首先,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其次,在细节上应学会推敲。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三是把预设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
2.有效导课策略
(1)创设情境法
①问题情境导入。
例如:教学《将相和》,老师出示课题后,问:“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了呢?今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揭晓。
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来营造出探究问题的情境,这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音乐情境导入。
例如:教学《找春天》,老师问小朋友们喜欢唱歌吗?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首歌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紧接着,老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春天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
音乐情境导入能有效地创设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情感上唤起学生的共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③绘画情境导入。
例如:在不久前的“名师伴我成长”的观摩学习活动中,特级教师林梓老师上的《鲸》一课,就是采用了简笔绘画导入的方法。
一开始,林老师在黑板上画了“鲸”的简笔画,亲切地问同学们认识吗?可爱的鲸,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它的名字,自然也就导出了课题,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通过形象的画面营造出具体可感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入情入境入“迷”,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