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奥运大数据洞观东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届奥运大数据洞观东京
作者:麦延
来源:《羽毛球》2020年第09期
本节主要选取五个统计数据:三次奥运年各自前一自然年里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的冠军分布、奥运年截止奥运会举行前的超级系列赛冠军分布、该奥运周期世锦赛冠军分布、奥运金牌分布、奥运奖牌分布。

北京奥运会:三分天下
2005年至2007年的三届世锦赛合计15个冠军,中国队夺得9个,占比为60%,这与最后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夺取三块金牌的占比重合。

2007年全年12站超级系列赛合计60个冠军,中国队获得其中的38个,比例约为63%;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队分别为8个、8个和2个,比例分别为13%、13%和3%。

2008年奥运会前共有6站超級系列赛合计30个冠军,中国队获得其中的13个,比例约为43%;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队分别为4个、4个和5个,比例分别为13%、13%和17%。

中国队在奥运会前一直是表现最佳的队伍,在超级系列赛的冠军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队伍。

但在进入2008年后的冠军占比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从2007年内的63%下降至2008年奥运会前六站超级赛的43%。

相形之下,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比例依然维持在13%,韩国队更是从3%上升至17%。

最后,北京奥运会的5块金牌由中国、印尼和韩国三支队伍瓜分,全部15块奖牌亦仅有1块银牌由第四支队伍——马来西亚夺得,金牌和奖牌分布都呈现出较高的集中趋势。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和奖牌分布与2007年至2008年的公开赛冠军分布呈正向关系,与整个奥运周期的世锦赛表现亦有正向关联,中国队有较大优势,印尼队次之,韩国队在奥运会前几个月的明显上升势头很有指向性。

伦敦奥运会:扬我国威
进入伦敦奥运周期后,中国队的集体优势更为明显,收获了2009年至2011年三届世锦赛合计15个冠军中的14个,这一指标最为明显。

进入2011年,中国队斩获全年13站超级系列
赛合计65个冠军中的45个,占比接近70%(69.2%);2012年奥运会前的六站公开赛中,国羽表现有所回落,冠军占比约为40%。

在当年黄金一代的努力下,中国羽毛球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伦敦奥运会羽毛球项目的五块金牌,延续了整个奥运周期的垄断地位。

对比之下,在本次奥运会上夺得奖牌的队伍扩充为7支,比2008年有所上升,这也在2011年至2012年的冠军分布中有所体现。

在这个周期里,以日本、泰国、中国台北、印度为代表的队伍开始登上冠军舞台,他们的90后球员开始为队伍冲锋陷阵,成为日后里约奥运周期的核心球员。

里约奥运会:群雄割据
进入里约奥运周期,世界羽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队伍涌现出具备争冠实力的一流球员,以女单项目最为突出,典型代表为2013年世锦赛冠军泰国人拉差诺和2014年、2015年世锦赛冠军西班牙人马琳。

在这个奥运周期里,夺得世锦赛冠军的队伍首次突破五支,尽管中国队依然收获其中的一半以上,但占比已经不比前两个奥运周期。

有11支队伍在2015年的超级系列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个数字在2007年和2011年都是8;有10支队伍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的六站超级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个数字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是6和9,这也为里约奥运会上的群雄割据埋下了伏笔。

中国队依旧是冠军大户,在2015年的冠军占比为43%,但在2016年仅为23%,最后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男单和男双2块金牌,基本符合当时的形势。

印尼队经历了伦敦奥运会无奖牌的阵痛后,在这届奥运会上卷土重来,他们在2016年年初六站公开赛夺得6个冠军,仅次于中国队的7个,最后带走奥运会混双金牌。

日本队在这个周期已经完成新老交替,新一批队员以女双和女单最为突出,公开赛表现一直在第三,最后抢得奥运会女双金牌。

西班牙人马琳在2015年独得公开赛5冠和世锦赛桂冠,虽然2016年年初没有冠军进账,但最后还是再次创造了欧洲球员的历史。

这一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队伍数目达到9支,再创新高,群雄割据的时代真的来了。

根据上述对近三届奥运会成绩及奥运积分周期成绩的对比与分析,可大致看出,通过奥运年前一个自然年及奥运年当年的公开赛成绩,可以粗略预测奥运会上的奖牌甚至金牌走势。

受疫情影响,2020年暂时只举办了三站高级别赛事,因此本节将2019年全年16站高级别赛事与2020年的印尼大师赛、马来西亚大师赛和全英公开赛合并统计,合计19站,95个冠军。

东京奥运会:2+X 格局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10个夺得过世界巡回赛冠军的队伍依然是里约奥运周期中的队伍,中国队仍然排行榜首,拿到约1/3的冠军。

比起里约周期,本届奥运会东道主日本队在这个周期的上升势头明显,以22个冠军仅次于中国队。

老牌劲旅印尼队虽然女队势弱,但强势的男双以及“神经刀”般表现的男单和混双让他们的冠军数接近20个。

从三届世锦赛表现来看,日本队在冠军数上已经追平中国队,各有5个冠军,印尼队仅有2个。

展望东京奥运会,以这两个数据为基础进行预测,一家独大的局面恐难再现,中国队和日本队会成为最强的两位竞争者。

当然,其他队伍亦具备十足的冲金实力,里约周期的马琳就是个体突出的最佳例子。

这个周期,这种状况依然在女单项目最为突出,马琳、戴资颖、辛德胡、拉差诺依然是各自队伍的冲金最大希望。

印尼队在双打项目上均布有重兵,男单实力同样可观,印尼队会成为第三大阵营。

由此看来,东京奥运会更具体的格局应是“2+X”。

单打上,中日两大阵营尽管拥有石宇奇、谌龙、陈雨菲、桃田贤斗、山口茜、奥原希望等超一流球员,但并不能主导赛场,世界一众高手会成为“X”。

双打上,印尼队很可能直接成为“X”,参与到与中日两家的竞争中,重新崛起的韩国女双亦可能成为女双赛场上的“X”。

“X”代表不确定性,代表无限可能,尽管中日两家在五个单项上全部具备冲金实力,但每个单项的“X”因素会直接搅局。

十个月后,中国、日本、印尼这三支队伍将在奖牌榜上做此消彼长的争夺。

单是这三个国家的竞争,就注定不可能每个强队都能拿到两块以上金牌,“保一争二冲三”应该是比较现实的目标。

本节对近三届奥运会的金牌球员进行该奥运周期及奥运积分赛成绩追踪,并分析其奥运种子席位、奥运参赛经验及参赛年龄。

根据以上三个表格分析,在获得奥运金牌的15位/对球员里,有10位/对都在该奥运周期有世锦赛冠军或进入决赛的经历,在奥运前一年世锦赛闯入决赛或夺冠的数字达到8位/对,这继第一节分析后进一步强调了在该奥运周期尤其是奥运积分赛中的表现对奥运会夺金的影响。

没有世界级大赛夺冠经历而在奥运会上夺冠的球员里,张楠/傅海峰属于两位奥运冠军重组,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曾打进2014年仁川亚运会女双决赛,亦具备充足的大赛经验。

所有奥运冠军都在奥运积分赛中获得过单项公开赛冠军,他们夺冠的平均数为3.7,有10位/对球员的夺冠数在4个及以上,最少的是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张宁(1冠),最多的是伦敦奥运会混双冠军张楠/赵芸蕾(6冠)。

换句话说,如果一名球员在奥运积分赛中没有夺得过公开赛冠军,那么以近三届奥运会的历史数据为模型的夺金几率预测,他的理论值为零。

凭借奥运积分赛中的良好发挥,奥运冠军们的奥运积分排名都很高,15位/对球员中仅李龙大/李孝贞为非种子球员,其他14位/对球员均为前4号种子,有6位/对球员是头号种子。

种子代表着积分排名,积分排名靠的是全年稳定发挥,所以看种子排名和看公开赛成绩从本质上是相似的,在奥运年和积分赛上表现好的球员值得看高一线。

在奥运经验上,23位奥运冠军中有11人当时是首次参加奥运会,有12人是非首次参加奥运会,基本持平,数据没有明显倾斜。

本节选取近三届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参赛球员的参赛年龄及参赛经历。

经过统计,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国羽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5.53岁、25.65岁、27.8岁,首次参赛的球员比例分别为47%、65%、27%,数据用作第五节对比。

截止今年全英公开赛,中国队有2名男单、3名女单进入奥运资格排名前16,1对男双、2对女双和2对混双进入奥运资格排名前8,共15人。

在伦敦和里约都实现满额参赛的国羽在东京奥运资格的竞争中暂时仍未获满额。

以东京奥运会在2021年7月举行为计算,届时这15位球员的平均年龄为25.1岁,为近四届奥运会中国队参赛选手平均年龄最小的一届。

此外,15人中仅谌龙一人有奥运参赛经验,首次参赛率高达93%。

这一数据最直接反映出东京奥运会羽毛球项目中国代表团的最大特征——年轻。

在前三届奥运会中夺冠的23位奥运冠军,夺冠时的平均年龄为26.5岁,如今队里有可能参加东京奥运会的15位球员中有12位都未达到这个数字,这一点直接道出国羽参加东京奥运会的隐忧。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但他们亦是一支经历过大赛考验的团队,15人中有13人已经具备世界冠军头衔,有7人夺得过单项世界冠军。

凡事都有两面性,年轻化可能存在危机,亦可能是冲破包围的利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