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参考样题
历 史 2022.0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①分布广泛,多姿多彩 ②已经进入农耕定居生活状态
③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④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右图为侯马盟书中的一片。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
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
玉片上的约信文书,既包括加强宗族内部团结以打击
敌对势力的内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
约等。

该盟书反映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A.文明精粹,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B.诸侯争霸,诸侯国数目减少
C.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
A.秦孝公的变法主张
B.商鞅变法的成效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商鞅的变法思想
4.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
A.河西四郡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
5.《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

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
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
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6.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注重调整统治政策,统治期间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下列史事中属于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是
A.设立中朝并向地方派刺史
B.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选官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D.设文渊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7.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

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
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8.右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胡旋舞是来自西
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

隋唐时期的乐舞风格多样,具有
壮阔欢腾的特色。

在文化交流史研究中,该画所属史料类
型是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音像史料
D.图像史料
9.宋元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下列各项反映这一发展面貌的是
①纸币的出现与广泛应用②外贸税收成为重要的财源
③都城商品贸易相对繁荣④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传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仪》中记载,“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史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
C.辽朝的南、北面官制
D.清朝的奏折制度
11.北宋《欧阳文忠公文集》记载:“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的这段记载说明北宋
A.科举制度更强调公平
B.更加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租佃契约关系更普遍
D.宋词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12.元朝时,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中央设宣政院
B.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
C.派遣驻藏大臣
D.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13.史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我朝”是指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这体现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程朱理学影响周边国家
B.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
D.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
15.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流出中国。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丝银贸易发展
B.棉纺织品在中国倾销
C.鸦片大量输入
D.茶叶等大量输往美国
16.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越南条款》
D. 《辛丑条约》
17.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陆续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和近代学校。

学术界将这一系列举措称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预备立宪
D.新文化运动
18.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
A.“现定稍宽其(鸦片)禁……洋药(鸦片)准其进口”
B.“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各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D.“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9.某学生整理课本内容,梳理出如下时间轴。

由此可知,其学习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0.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柱状图。

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②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些活动的意义是
A.初步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
B.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2.中国共产党在大会宣言中首次明确提出民主革命“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3.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

据此能说明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
C.确定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根据地实现普遍广泛的民主
24.右图是《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该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5.某学生绘制了抗战时期的时间轴(部分),如下图。

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事件是
A.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2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创造的投票方法有:赞成谁,就把豆子投放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盆中,或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篮里放一支筷子,或在写有候选人名字的纸上用点燃的香烧一个小洞。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
B.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C.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7.右图是1949年刊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决议内容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制作
分解图”图片。

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
A.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B.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C.争取渡江战役胜利
D.筹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8.为了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
成,“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
竞赛号召”(如右图)。

图中反映的这一情形
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进入21世纪后
29.1978年4—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三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经济。

其中,谷牧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五国考察,参观了工厂、农场、港口、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城市设施和居民区等。

他们考察的目的是
A.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
B.制定三线建设的布局规划
C.致力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了解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30.2011年香港GDP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2011年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

这说明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正式成立
C.“九二共识”促进两岸交流
D.“一国两制”保持港澳繁荣稳定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2题,共40分。

31.(20分)国家统一和家国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

至武帝……开地斥境……(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

(6分)
材料二(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

凡其才力伎(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

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材料三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

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

(2分)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4分)
.........
材料五《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年5月1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纲领”制定的目的和背景。

(4分)
32.(20分)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开始在各级宗主贵族的“公田”之外开垦“私田”,并且逐渐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己新开辟的“私田”上。

一些诸侯国先后进行田制和税制的改革,试图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财政来源。

例如,齐国管仲主持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按照土质的肥瘠与产量的高低折征相应的税额;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在公田劳役剥削之外,开始对个体平民的私田加征实物税。

继春秋后期取得公布成文法的立法成就之后,战国时期各主要诸侯国先后对旧制度进行系统的变法改革,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成文法典。

其中以魏国李悝主持制定的《法经》最有代表性,对后来各国的立法,特别是秦国商鞅制定秦律影响极大。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第5版(1)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6分)
材料二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通过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
①②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凸显出来。

③④
在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出来。

——摘自迟成勇《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具体史事,从材料中标示的
①②③④任选
....,说说你对此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

(4分)
..一种精神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

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2分)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4分)
材料四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

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

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一共授权53.9万件,同比增长17.1%。

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在过去五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由2016年的0.24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44万件,年均增长达57.1%。

2020年,提交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企业数量达到5600余家,超过上年数量的2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
(4)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