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
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一」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任选两小题)
①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
③环滁皆山也:____________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这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持、执②属通嘱③环绕④反通返
2.①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意思接近即可)
4.古仁人要点:安慰、劝勉(意思接近即可)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二」
(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

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守法。

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2)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小题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
(3)或异二者之为(4)岁衣缣一匹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1】(1)前人之述/备矣(2)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小题1】(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小题1】(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这是一个互文修辞的句式,学生在理解时,应将上下文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解。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7-11题。

(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10.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7.A(2分) 8.D(2分) 9.D(2分)
10.(1)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2分)
(2)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2分)
11.A(2分)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四」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欧阳修。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

B.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C.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

D.全篇充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案
【小题1】《醉翁亭记》宋
【小题2】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

(3分)
【小题3】A(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和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文言文课文,不但要知道字词句意,还要能知道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觥筹交错交错” “者也”等。

“觥筹交错”中的“交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即“交互、错杂” ,故应译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者也”表示判断。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的说法是错误的。

文中的任何语段都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到全篇中去理解。

第一段中的太守因景美而乐,但不能说“只是”,因为根据下文太守的“乐”更在于“乐民之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诗歌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意盖有在矣。

1.给下面的句子用”/“划分恰当的`停顿(只一处)。

愤郁颇见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______
是进亦忧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_______________
为众忌嫉为_________________
自庆阳帅谪巴陵谪_________________
罕受人言罕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选项中与“正患无隙以规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居庙堂之高
4.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滕子京的好友,请你现在用自己的语言向滕子京说一番劝告的话,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愤郁/颇见辞色
2.属:通“嘱”,嘱托。

是:这。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为:被。

谪:官员降职或远调。

罕:少。

3.B
4.(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和他同年(考取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

5.示例:滕子京,我的朋友,不要恃才傲物,否则定招嫉恨,带来无妄之灾,还是心态平和一些,不要太在意一些人生的得失,以天下苍生为念,多为百姓谋利,努力吧!(有称呼语,有规劝,有勉励,语言要自然精炼。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六」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4分)
(1)或异二者之为()(2)吾谁与归()
(3)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4)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他(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使一万多人都活了下来。

(“活”译成“救活”也对)
郑公空闲的时间就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小题1】郑板桥是一个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绘画技艺高超的人。

郑板桥能走进百姓与民同乐关心百姓,范仲淹有报效朝廷忠于皇上的思想。

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表并列。

B、表顺承。

C、表顺承。

D、表修饰。

例句中的“而”表修饰。

所以,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理解能力。

点评:“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起到“连词”的作用。

一般有: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

具体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还要注意这个句子采用了“互文”的手法。

翻译(2)时,注意“即使立刻的意思,活是让---活的`意思”,还要补充出主语“郑燮”。

翻译(3)时,注意“之是助词,辄是就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说明郑板桥廉洁奉公;“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说明他平易近人;顶着被朝廷怪罪的压力开仓放粮,表现他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以画兰、竹为长”说明他绘画技艺高超。

从中可以看出郑板桥以“关爱百姓”为主,而范仲淹以忠君思想为主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郑板桥与范仲淹的人物形象,关键在于结合文章中对此二人的具体描写,根据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思想的不同之处即可。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七」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_____________
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句子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3.翻译下列语句。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属:通“嘱”,嘱托;大观:雄伟景象。

2.B
3.(1)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2)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八」
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16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春和景明()(2)沙鸥翔集()
(3)未尝身至其地()(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
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小题4】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2分)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
【小题5】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景:日光、阳光;集:鸟停歇在树上;身:亲自、亲身、自
己;书:写。

(各一分)
【小题2】B(2分)
【小题3】(1):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湖水里的玉璧。

(2分)
(2):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色洁白(皎洁)如同白天一样。

(2分)
【小题4】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富春江清新宜人(2分)
【小题5】一是用以烘托“迁客骚人”因为景物的明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二是为引出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

(两点共4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

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这里重点注意“集”“书“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特别掌握有关
“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这里A:助词/代词;C:语气词/代词;D:因此/给这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翻译时,注意“跃金”“沉璧”等重点词汇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要了解有关对偶修辞的特点,同时能够从所学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语言运用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5】
试题分析:体会文章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作用的类型。

总结为:这里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情怀。

考点:鉴赏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岳阳楼记节选》《郑燮传(节选》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篇九」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范仲淹苦学》)》)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2分)
(1)每以天下为己任()(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
C.范仲淹二岁而孤已而夕阳在山
D.居庙堂之高辍耕之垄上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4:甲段中“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乙段文字讲了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是,第二层是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第三层是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2分)
小题5:两段选文中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请问此句在这两篇文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作为(2)探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