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
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所选的课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代山水小品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
审美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掌握了一些常见
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
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
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山水情怀,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3、诵读品味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的山水风光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笔下的山水世界,去感受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板书课题:答谢中书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歇”“颓”“与”等文言实词
和虚词的含义。
4、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教师适当补充和纠正。
(四)研读课文,品味美景
1、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语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文章描写了山峰、溪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等景物。
山峰高峻,溪流清澈,石壁色彩斑斓,青林翠竹
四季常青,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展现了一幅
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引导学生从写景的角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明确:作者从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了山峰的高峻和溪流的清澈;
作者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将静态的晓雾、夕日与动态的猿鸟、沉鳞相结合,使画面
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体会。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拓展延伸,感悟情怀
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山水小品文?
明确:作者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同时具有高超的文
学才华。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美好情怀。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领略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感受到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用文字去记录大自然的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照本文的写景方法,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俯视)
石壁五色青林翠竹(平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
沉醉山水愉悦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