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模)(二)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模)(二)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东城二模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6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B2.(3分)C3.(3分)B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重视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如思维方式)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
②坚持行医济世,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增强民众对中医的心理认同。
③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创新力度,向国际化发展。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6.(3分)C7.(3分)C8.(3分)B9.(9分)(1)(3分)“穷无穷,逐无极”“不行”或“不为”“因可势,求易道”(2)(6分)参考答案:第一则:标题:止与为(知止且行)理由:本则内容是谈凡事既要适可而止,还需切实去做第二则:标题:势与道(因势求道)理由:本则内容是谈成就功业名望,需要依靠有利形势,寻求有效法则。
【评分参考】(1)每空1分,不是原文不得分。
(2)标题各1分,理由各2分。
意思对即可。
10.(6分)(1)礼的基础是仁德,与外在形式相比,礼的根本在于真情实感。
(2分)(2)(4分)略。
【评分参考】看法(孔子或宰我)1分,结合内容1分,理由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3分)A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李诗融情于景,诗人与令自己感到“清心”的溪水对话,江边猿啼仿佛在为作者悲啼,外在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远游他乡,济世报国之志无着的落寞。
沈诗触景生情,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水,以及江水中棱角分明的石,顿生自由和清净之感,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并希望友人在尘世中也能保持澄澈的内心。
【评分参考】景情关系2分,结合诗歌分析景物2分,情感2分。
14.(8分)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②题所填写的古诗文句子,若不在规定的默写范围内,只要符合情境要求,且无错别字,亦可。
东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20. 6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岀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取里,由外及,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部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盘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岀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己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21.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先后袭击蒙古国、中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
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
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
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在这场多年未遇的沙尘暴中,随沙尘一起满天飞的,还有各种谣言。
一些境外媒体“趁风扬尘”,混淆视听。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对此次沙尘天气起源等作出结论需以科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前提。
有专家表示沙尘暴就像一支前进的队伍,沿途有沙尘沉降,也有沙尘加入,不能简单说沙尘暴形成于某一地,要进行综合分析。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此外,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
多位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异常天气现象的罪魁祸首。
北极上空的平流层极地涡旋就像家长一样,管着冷空气这个不听话的“孩子”。
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
可是近年来,北极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变暖后,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减弱,缺乏“管束”的冷空气变得不稳定,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冷空气会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环流,甚至碎裂,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多发。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在中西方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古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现在更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考进入了某些建筑师的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最先把舞蹈建筑揉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
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呈舞动的姿态,生动活泼,奇诡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设计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
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如果不仅仅是揉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是可能的吗?回答是肯定的。
美国建筑师O·盖里就为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做出了这样的设计。
他所设计的这座博物馆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所有的使用空间,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
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
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舞蹈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存在。
这一流派的设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机缘凑迫。
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
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具有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和画面的构图美。
而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的形体和造型。
中国建筑师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高三语文2024.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
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
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
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
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取材于霍志刚的文章)材料二“一笔一画皆学问。
”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文”指独体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指合体字,字形可以再分割。
因此,“文”只能“说”,而“字”却可解,“说文解字”之名诚不虚也。
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奥秘。
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
比如,彩虹的“虹”字,象形字,甲骨文中作形,像前后两首蜿蜒向下的大虫的样子。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byde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20.6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东城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东城二模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有华美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检查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6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检查语文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5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D 3.(3分)B 4.(3分)A5.(6分)答案要点:①满足了青年人丰富娱乐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②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凝聚力;③丰富了网络文化市场,优化了网络文化内容;④带来了传统行业的振兴;⑤引发了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这一社会问题;⑥暴露了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方面的立法不完善。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6.(3分)B 7.(3分)B8.(7分)参考答案:①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②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
【评分参考】①句4分,关键词为“故”“以”“将”“屯”。
②句3分,关键词为:“乘”“相”“薄”。
句子翻译意思对即可。
9.(6分)参考答案:示例1:不赞同。
①他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却能服众,部队凝聚力强,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去死;②他能够逐利乘便,把握战机;并且勇猛善战,能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以少胜多,可见足智多谋;③李广作战指挥灵活,擅长进攻。
示例2:赞同。
①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②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③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
【评分参考】分析说明,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0.看法:第一则:言语能够达意即可;第二则:言语表达要选择恰当的对象;第三则:不能夸夸其谈,要言行一致;分析:略。
【评分参考】“看法”概括,3点各1分;言语生活现象1分;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3分)C 12.(3分)A13.(6分)答案要点:①“清刚”是指姜夔词清雅(清新,典雅,清空,清冷,清净)、刚健(刚劲)的特点。
②比如“梅妻鹤子”“一丘一壑”“沧海桑田”“乌鹊绕枝”等多处用典,且多选择以自然物象言志抒怀的典故,清净淡泊,典雅含蓄。
东城区202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23.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冬奥火炬“飞扬”的设计惊艳了世界,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开创性地使用了“碳纤维”。
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被誉为“黑金”。
碳纤维生产工艺极其复杂,制备流程非常长。
以制备聚丙烯腈碳纤维为例,人们需要先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制得丙烯,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
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后,获得聚丙烯腈原丝。
原丝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再经过浆料表面处理,然后上浆,才能得到碳纤维。
整个流程包括上百个细分的工序,有两千多个要控制的参数,获取高质量碳纤维的难度可见一斑。
碳纤维细如发丝,轻如鸿毛,强似钢铁,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作为“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基础建设等多个领域。
用碳纤维制造运载火箭、航天卫星外壳、民用飞机受力较大部件,可以让它们轻装上阵,从而降低能耗;用碳纤维制作的海上风机叶片,在减重瘦身的同时,还能增大叶片长度,提升机组发电效率;用碳纤维制作的网球拍框可以承受更强的网线拉力,使网球获得较大的初速度,碳纤维网球拍现在已经成为冠军选手必备的装备;碳纤维也可用于修复道路、桥梁和海堤,加固混凝土和建造弹性结构等等。
碳纤维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会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质复合,制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易加工、耐冲击等优点。
然而与其他基质复合时,碳纤维也有其自身的限制性。
碳纤维表面官能团较少,化学性质不活泼且表面平滑,导致碳纤维与树脂基质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较弱,限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碳纤维直径较细,存在碳原子数目少、表面能低等缺点,影响了碳纤维与基质之间的粘结性。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