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因为山东省受到这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变成了“转方式、调结构”,因此,山东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期间。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以山东2001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以及产业结构为研究基础,得出:山东省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所区别;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促进山东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因此山东城镇化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最后依据所得到的结论并且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完善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等近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线性回归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需求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三大动力。
投资需求容易受到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因此不能成为经济稳健增长持续的动力;而净出口需求对经济稳健增长的作用很是有限,同时容易受受制于国际环境,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必须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这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依靠进出口拉动和政府投资指导的。
2009年,我国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首要任务,且这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
在2012年,则提出扩大消费需求,这是中国长期快速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石。
再次把扩大内需推到更重要的位置。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其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身,经济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全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的重大变化。
2016年三次产业之比为7.1:46.1:46.8,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为46.8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8年的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
优化为6.5:44.0:49.5的对比,服务业的比重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主引擎作用运行的压力加剧,然后,当前山东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成为“转方式、调结构”。
因此,山东目前正在改革和升级产业结构,利用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化,调节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而且正处于经济的增长模式向“内需拉动型”转变的过渡时期。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介绍了新经济条件下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并且为消费结构的变化提供所需的理论支撑;通过调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并研讨探究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剖析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联系。
分析理论和经验数据,然后丰富理论研究。
(2)现实意义
在当今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社会经济体系的功能分类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运行。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如何平稳地调整经济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的挑战。
更加合理完善的产业结构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而且无论从宏观的经济水平或是微观的角度来看,决定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是消费。
可以看出,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研究,衡量产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化,对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Ann Markusen (2006)提出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理论,并认为应把消费加入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同时得出为需要刺激当地居民对本地消费品的需求来拉动经济的增长[1]。
Badibanga, Thaddeed等(2013)认为中国生产和出口越来越多的资本品和耐用消费品,所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较快,而马来西亚出口的工业品低于中国,所以产业结构转型速度也低于中国,加纳产业结构基本停滞不前[2]。
Chenery ( 1970)认为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消费品消费支出先后次序对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3]。
Donnie Junko(2003)分析
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且假设有两种消费产品市场之下分析研究了商品替代程度不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
Wieslawa Gieranezyk (2010)认为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对高科技产品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商品,这为欧盟高科技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5]。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表明,在中国经济发展由生产向消费转变后,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
首先,有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关于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
(1)认为二者双向作用关系。
孟范昆和刘东皇(2012)发现,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相互促进的,但是省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着差异[12]。
王秋(2011)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是在通过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而得以实现[16]。
王双和余孝军(2014)发现,改善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会反过来促进消费结构[17]。
王业雯(2016)发现广东城镇居民的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19]。
(2)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只有一种单向关系。
陈海波、朱华丽、刘洁(2012)的研究并得出结论是的江苏省的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复杂化[6]。
李琳(2015)认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部分第是由消费结构的改善引起的[11]。
吴瑾(2017)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合理的消费结构影响、促进并决定着产业结构[15]。
王小飞(2017)认为,通过产业部门相关的扩散效应,家庭的消费需求驱动产业部门的生产,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18]。
张翠菊、张宗益(2016)认为,优化城乡人口的消费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经济增长[20]。
张广柱(2019)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复杂化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路径,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21]。
赵菁(2018)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固定价格GDP与三大产业比重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推动产业结构的复杂化[22]。
其次,一些学者认为人口的消费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中介。
王芳、胡立军(2018)使用来自中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调查了家庭消费结构在国家和地区层面的中介作用,从而建立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中介效应。
发达或欠发达,城镇化
都在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是越低,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都将越强[13]。
张忠根、何凌霄、南永清(2016)的研究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减少对儿童的抚养和增加对老年人的赡养都促进了消费结构改善,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25]。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存在其他观点。
嵇正龙(2015)得出结论,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需要认识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联系的先后次序,从优化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
刘慧(2014)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相对稳定,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强烈的影响[10]。
吴菲菲(2015)得出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处于基本和谐的状态,但仍需进一步调整[14]。
周荣荣(2014)得出结论,在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同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慢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导致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下降[23]。
陈忠尧、李坤(2019)和张婷(2019)通过建立静态消费理论下的ELES模型来预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方向。
然后计算了17的敏感性和归纳系数主要部门,并运用三大产业需求分类,最后预测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8] [24]。
综上,国外产业结构理论在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展迅速,80年代以后发展缓慢下来,这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稳定与理论的成熟有关系,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快速转化,如中国,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每天都在增加,因此中国的学者加强了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西方学者研究了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转型基本路径以及某些行业受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分析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中国学者主要将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的政策,但其中很少有研究山东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
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并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研究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
首先研究现状,其次并通过选取其适当的数据,以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的各项消费支出与山东省的城镇
化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分析得出有效的结果,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的结构框架大致如下:
第一章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并且简要地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介绍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介绍了山东省城乡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分析了城乡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做出了结论。
第四章是提出了鼓励消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1.3.2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期刊、书籍、互联网的收集和整理有关山东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山东产业结构数据资料以及学者观点,并进行分类整合研究,理清各的学者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
对山东省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不仅动态考察近几年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与变化,并比较城乡消费需求结构的差异,同时纵向比较山东近几年的城镇化的演变。
(三)描述统计法
通过图形和数学方法总结和分析山东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和产业结构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创建统计表,并分析其分布状况,数值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经过估计、计算和解释,最终弄清了山东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
(四)线性回归分析法
通过用线性回归方法,用stata对山东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除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外的七大消费支出以及山东城镇化分别与山东三大产业产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山东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第2章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在消费过程中的人们(包括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群体)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材料(包括劳动服务)之间的比例。
《中国统计年鉴》将中国的人均消费支出分为八类,其中包括食品、、医疗保健、衣服、教育文化娱乐、住房、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交通通信以及杂项支出[7]。
消费结构主要分为三类。
首先是根据消费过程中产品的消费方式,可以分为实物消费结构和价值消费结构。
其次是根据研究程度,可以分为宏观消费结构和微观消费结构,微观消费结构是宏观消费结构的基础。
最后是同等程度的不同对象之间的消费结构,如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7]。
主要生活材料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地降低,而发展、娱乐材料的比重逐渐地增加,这是消费结构的转化规律。
根据消费结构的转化规律,可知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口消费结构变化的首要指标,即食物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的比。
如果恩格尔系数变大,必然会导致其他的消费支出减少,限制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如果恩格尔系数变小,就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提高与改善。
利用恩格尔系数可以判断富裕程度[7]:
表2-1恩格尔系数及富裕程度判定
2.1.2产业结构
本节主要介绍产业结构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其演变。
内容如下:(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的概念始于1940年代,但最初相关的概念并不统一,例如,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等概念的划分是模棱两可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相关概念才逐步被界定清晰。
目前,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技术和经济联系。
(二)产业结构的分类
产业结构分类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领域、三次产业分类、两个主要分类、资源强度分类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除了两个主要的分类,其余的分类方法比较普遍。
由于本文使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主要是三次产业业分类,因此仅介绍三次产业分类。
根据社会的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称为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为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产品的机构,第二产业为对初级产品进行后处理的机构,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而工业包括采矿,制造业,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在根据中国的实际现状下可分为两机构:一是流通机构,二是服务机构。
(三)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演进规律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国际贸易、投资因素。
供给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本供给条件、商品供给条件和环境因素。
需求因素主要包括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题。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转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升级以及其的合理化演进。
产业结构内部转化是指正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跨越是困难的,但每个阶段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
2.2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理论机理
在需求结构中,个人的消费结构既影响最终产品的生产结构和规模,也影响中间产品的需求和产业结构。
因此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大是个人消费结构。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总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品质量也越来越高,个人需求趋于多层化和多元化,进而消费结构会发生转变。
同时多层化的消费者需求推动了多层化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
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来自关于这三次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的角度。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从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
这增加了农民对多样商品的需求以及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并最终改变其消费结构。
第二产业从轻纺工业转到加工型重化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消费者的可消费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将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早期的轻工纺织品转变为对汽车、高档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满足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居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从而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变化,最终使得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因此,从理论上讲,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并相互依赖的关系。
第3章山东的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分析
3.1现状概述
3.1.1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逐步扩大,消费对产业结构的优化的主导作用逐步显现。
本文将以山东省的多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例,以山东省的城乡居民为例,对2001年至2018年的消费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表3-1 2001-2018年的山东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占比
2018 26.33% 8.10% 21.38% 7.67% 14.54% 11.71% 7.93% 2.35% 73.67%
数据来源:来源于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整理得
图3-1 2001-2018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
根据表3-1可绘制出图3-1,同时由表3-1与图3-1所知,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比较明显。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居民消费支出表格可将食品烟酒占比代替为恩格尔系数。
首先,依据食品烟酒占比,2001年的食品烟酒占比为34.46%,而到了2018年则降为26.33%,由此可看出山东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从相对富裕的阶段上升到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裕阶段;第二,消费者支出的八个主要类别变得更加清晰,其次,八大类的消费支出的主次较为明显,在2001年的前四名为食品、教育、衣着、居住,后四名为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其他;而在2018年的前四名则变为了食品、居住、交通通信、教育,后四名则为衣着、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其他。
可以看出,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近些年中的改善和优化较为明显。
由于利用恩格尔系数可以判断富裕程度,因此根据图3-1中的食品烟酒的折线轨迹的特点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并研究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第一,2001-2012年:此阶段山东省的食品烟酒占比在35.0%到30.0%之间,山东城镇居民的生活是相对富裕型。
到2007年,按照国际标准经验居民消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2001-2018年份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
食品烟酒占比衣着占比
居住占比生活用品及服务占比
交通和通信占比
费的主要模式更是成为服务享受型,此阶段消费结构的升级显而易见。
山东进入消费型社会以来,山东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消费在山东社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水平都更进一步,重点是发展和消费享受。
在这个阶段中的山东城镇居民对食品烟酒的支出的比重虽在一定空间里起伏,但整体上小幅降低,在2001年为34.46%,在2012年降至32.97%。
尽管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步下降,但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却在不断改变与提高。
饮食的消费结构已从重视温饱转变为追求营养平衡,食品支出里的粮食、蛋类、肉禽及制品、烟草等的支出比重基本上下降,乳制品、蔬菜以及新鲜和蔬菜的比例正在增加。
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与居住在这个阶段例出现了小幅动,但整体上是呈现略微上升的,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的城镇居民在衣着打扮与生活居住上的重视有所提高。
但是,运输和电信消费支出发生了显着变化,2001年运输和电信消费的比例从8.27%增加到2012年的12.02%。
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有所增加,自2001年以来每100户拥有的私家车数量几乎为零,到2012年每100户拥有11.71辆私家车;自2001年以来,每100户家庭约有36.67部手机,到2012年,每100户家庭中的手机拥有率达到219.99部。
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不仅追求高质量生活,而且追求更高效便利的生活。
然而教育文化娱乐方面,因从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再到2008年在全国铺开实施,直至2013年城镇居民在此方面的支出总体上在不断减少。
第二,2013-2018年:此阶段山东省的食品烟酒占比在30.0%到25.0%之间,从2012年的32.97%下跌到2013年的29.18%,到2018年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由此看出,山东城镇居民的生活处于富裕阶段,同时消费结构的优化更上一层。
在此期间,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食品烟酒消费比重迅速下降,在这六年间平均每年降落0.48%,相比过去14年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所增加。
在这一阶段,除居住支出在2012年到2013年从9.97%增长到23.60%外,另外六项就有所下降,而城镇居民的消费从较低层次消费需求,如简单的食品烟酒等基本物质,向更复杂的层次与精神需求的层次转变,如在交通通信与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
在2013年交通通信消费比重为12.31%、教育娱乐文
化比重为9.40%,到2018年增长为14.54%、11.71%,同时交通通信在排名中成为第三,而教育成为了第四。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表3-2 2001-2018年份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
数据来源:来源于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整理得
图3-2 2001-2018年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
根据表3-2可绘制出图3-2,同时由表3-2与图3-2所知,虽然除食品烟酒支出比重在2001年至2018年间不断降低,但是其他七项在一定范围内起伏不断,可这七项整体上变化并不大相对稳定。
然而在这八大消费中农村居民除对食品烟酒的注重,从上图中可看出居民对于居住的重视,因此食品烟酒和居住一直为第一消费和第二消费。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01、2018及统计公报整理得
由表3-3可得在饮食方面,虽然食品烟酒的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但是食品烟酒方面的内部结构却在不断优化。
粮食、食用油和蔬菜及食用菌从2001年的每人235.73、7.16、96.44公斤降低到2018年的每人130.2、7.7、80.9公斤。
随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人类健康和享乐的追求也在增长。
如对肉禽类、水产品类、奶类、糖果糕点类的支出从2001年到2018年不断增加,人们正朝着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朝着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迈进。
家庭设备用品在这一时期随着山东人口数以及居民需求的增加的出现一个上升的态势。
电视,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增加了80到90倍,自2001年的每百户4.95、1.69、0.1、0.36台增加到2018年的每百户107.2、95.4、83.3、86.1台。
微波炉,烤箱,吸尘器和洗碗机等耐用商品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
对于手机、电脑、手机、汽车等商品,农村居民的消费比重增长速度较快,如农村居民对于私家车的拥有量从每百户1.44台增加到31.5台,这样一来对运输和电信消费支出比例的促进作用。
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上网的主要工具是移动电话与电脑,而且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自2001年每百户1.45部上升到了2018年229.1部,随着电子技术不断提高,手机功能的也在不断提升,手机成为普遍的火热的时尚娱乐工具。
(三)山东省城镇化现状
从理论上讲,促进城镇化进程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会导致他们自己的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提高山东整体的居民消费率。
因此,城镇化进程对于优化和改善产业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表3-4山东省主要年份城镇化率。